基弗、博伊斯、勞森伯格、歐姬芙、波洛克……為何他們被稱為焦點人物?

基弗、博伊斯、劳森伯格、欧姬芙、波洛克……为何他们被称为焦点人物?

要了解當代世界受到人為視覺化演變的歷史與現狀,這些主人公則是我們不可繞開的路標。

——邵宏

基弗、博伊斯、劳森伯格、欧姬芙、波洛克……为何他们被称为焦点人物?

“費頓·焦點藝術家”(Phaidon Focus)是一套有關國際著名現代藝術大師的系列圖書,由全世界最重要的藝術出版社之一費頓出版,該系列清晰易懂、充滿樂趣且發人深省。每一本全面涵蓋一位藝術家的作品,按編年順序排列文章,伴以探討藝術家特定的重要題材、系列或單件作品的“焦點”章節,並配以生動、精美的插圖。

喬治亞·歐姬芙、羅伯特·勞申伯格、大衛·史密斯、賈斯培·瓊斯、安迪·沃霍爾 、布萊斯·馬登、傑克遜·波洛克、理查德·埃斯蒂斯、約瑟夫·博伊斯、辛迪•舍曼、安塞爾姆·基弗、弗朗西斯·培根......

每一個名字都如雷貫耳,但是,“費頓·焦點藝術家”(Phaidon Focus)為什麼是他們?

關於這套書,學者們這樣說:

《費頓焦點藝術家》系列叢書是一種專家向公眾進行美育的叢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藝術出版社經過精心籌劃的少有的精緻叢書之一。作者水平很高,編輯精良,觀點既切近藝術的前沿,又能夠說明在藝術史上的價值和地位,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圖文並茂。這套叢書不僅對普通讀者是一個通過藝術家個案瞭解藝術的讀物,對於專家來說,也是一個相當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朱青生,北京大學教授

因《藝術的故事》而蜚聲世界的費頓出版社近年推出“焦點藝術家”系列,其中每位主人公在20世紀裡為當代視覺文化作出的共同貢獻,為我們提供了諸多新的觀看方式。要了解當代世界受到人為視覺化演變的歷史與現狀,這些主人公則是我們不可繞開的路標。

——邵宏,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這是一套關於當代藝術故事的全景式叢書,它以藝術家傳記的形式為廣大非專業和初級專業的讀者提供了觀看世界當代藝術的立體圖卷,選目精良,文筆流暢,相信它也為我們撰寫中國當代藝術的歷史提供了一種可資參考的文本。

——黃專,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費頓焦點藝術家》2013年費頓出版,而後,2014、2015兩年時間裡,廣西美術出版社翻譯成中文版後出版。

這套書也是目刻君的深愛,早已收藏全集。

2019年,出版社讓利,以低折扣回饋目刻時光的小夥伴們。單本購買和一整套購買都有很大優惠,單本購買5折,折後僅49元人民幣一本,相當於一杯咖啡的錢,極實惠划算;整套購買4.8折(重約8公斤),全國大部分地區包郵。

單本介紹如下:

NO.1

基弗、博伊斯、劳森伯格、欧姬芙、波洛克……为何他们被称为焦点人物?

弗朗西斯·培根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的藝術——他關於尖叫的人物和扭曲變形的人體的戲劇化圖像——似乎體現了“二戰”後人類體驗到的黑暗與絕望。培根的這些畫集中象徵了現代人類生存狀況中內在的焦慮,並且運用豐富的示意技巧暗中指涉了提香、委拉斯克斯、倫勃朗等前輩大師。儘管作為一個肖像畫家出名——主要是畫一些朋友,如盧西安·弗洛伊德和培根後來遷入的倫敦蘇荷區波西米亞藝術圈的成員——培根的藝術視域跨越了不同的時空。事實上,他的主題包括了風景、神話、詩歌、電影和他自己戲劇化的生活。憑藉高超的藝術造詣,培根將這些主題整合進富有暗示性而又晦澀難懂的複雜圖像中。

  • 一位現代大師

  • 與培根面對面

  • 焦點①西爾維斯特的採訪

  • 焦點②培根和存在主義

  • 焦點③來自攝影的素材

  • 藝術成形期,1920-1954年

  • 焦點④《畫作》,1946年

  • 焦點⑤尖叫的嘴

  • 焦點⑥謝爾蓋·愛森斯坦

  • 焦點⑦教皇畫像

  • 藝術生涯中期,1955-1970年

  • 焦點⑧肖像畫:“生命的特質”

  • 焦點⑨磔刑圖

  • 藝術生涯晚期,1970-1992年

  • 焦點⑩培根的工作室

  • 年表

  • 擴展閱讀/圖片

  • 作品列表

基弗、博伊斯、劳森伯格、欧姬芙、波洛克……为何他们被称为焦点人物?

NO.2

基弗、博伊斯、劳森伯格、欧姬芙、波洛克……为何他们被称为焦点人物?

安塞爾姆·基弗

安塞爾姆·基弗(ANSELM KIEFER,1945— )是現今最受好評,也是最有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在塑造戰後德國乃至全球藝術景觀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基弗的藝術視域包括哲學、歷史、文學、政治和緊迫的道德問題——其範圍從探討德國身份認同問題的私人書籍到大型的公共雕塑裝置藝術。在觀念上,基弗鼓勵觀眾挑戰被普遍接受的關於戰爭、身份、宗教、道德、記憶和歷史的敘述。而在視覺上,他的藝術充滿一種史詩的悲愴感。他的畫作提升了物理規整度,融入了一些有機物如麥秸、沙子和鉛,展現出自然元素的特性。基弗的一貫主題包括大地、星星、建築以及能夠讓人想起毀滅、變形和重生主題的鍊金符號象徵。

  • 安塞爾姆·基弗

  • 對身份的探究

  • 來自德國的畫家

  • 焦點①木質內景

  • 面對歷史

  • 焦點②《布興鄉村地區的燃燒》

  • 焦點③內景

  • 20世紀80年代的突破與成功

  • 在法國的最初十年

  • 焦點④拉希伯特:藝術作品的彙集

  • 鍊金術和神秘主義

  • 焦點⑤金字塔繪畫

  • 焦點⑥天主教和猶太教

  • 全球性的藝術家

  • 焦點⑦書籍的新形式

  • 焦點⑧赫列勃尼科夫

  • 年表

  • 作品列表

基弗、博伊斯、劳森伯格、欧姬芙、波洛克……为何他们被称为焦点人物?

NO.3

基弗、博伊斯、劳森伯格、欧姬芙、波洛克……为何他们被称为焦点人物?

辛迪•舍曼

辛迪•舍曼(CIND YSHERMAN,1954—)是同代女性藝術家中最著名的一位。她把自己作為模特,使用化妝、假體和道具去演繹許多不同的角色——改變她在戲劇性的語境中所設立的自我去暗示電影、電視和媒體的視覺傳統。

這本書介紹了舍曼藝術生涯的主要成就,包括從20世紀70年代開創的黑白系列作品《無題電影劇照》到2012年的《史詩般的風景》。這本書還講述了舍曼在20世紀80年代最初投身彩色攝影的冒險和充滿爭議的《雜誌插頁》系列作品。本書還記錄了在系列作品《災難》和《性》這些作品中舍曼是如何通過讓人造的工具和環境成為作品中心,從而使她自己的形象從場景中完全抹除的。

《歷史肖像》系列被稱為舍曼最“後現代”的藝術創造,因為它們和古典世界名畫俏皮的聯繫了起來。我們還可以同樣看到,伴隨著《小丑》系列的誕生,舍曼使用的數字化的背景為攝影開闢了一個全新的局面。本書認為辛迪舍曼是一個高度創新的藝術家,她運用不斷豐富的角色來延續她的啟示和娛樂。

“她是在其生活的時代最堅強、最棒的藝術家。”——彼得·施傑爾達(PeterSchjeldahl)

  • 文化之外

  • “你認為它意味著什麼?”

  • 創造形象,1975—1980年

  • 焦點1無題電影劇照

  • 慶祝與厭惡,1980—1985年

  • 焦點2背景投影

  • 焦點3雜誌插頁

  • 理性的沉睡,1985—1992年

  • 焦點4災難

  • 焦點5歷史肖像

  • 焦點6圖像中的性

  • 繼續的猜謎遊戲,1994—2014年

  • 焦點7面具

  • 焦點8頭像攝影

  • 焦點9小丑

  • 焦點10社會肖像

  • 年表

  • 作品列表

基弗、博伊斯、劳森伯格、欧姬芙、波洛克……为何他们被称为焦点人物?

NO.4

基弗、博伊斯、劳森伯格、欧姬芙、波洛克……为何他们被称为焦点人物?

約瑟夫·博伊斯

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雕刻家、畫家、素描家、教師、理論家和政治活動家,是20世紀下半葉最激進、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這位神秘人物擁有遠奧的想象力,研究擴及多個領域——包含神話學、動物學、植物學和魯道夫·斯坦納的靈智理論——博伊斯竭力找尋能通往藝術創作真正民主化的路徑,渴望證明現代藝術勿需受制於博物館或美術館。

《費頓·焦點藝術家系列:約瑟夫·博伊斯》從博伊斯20世紀60至70年代極具熱議的“行為藝術”,寫到他為“環境保護”理想打造的《7000棵橡樹》計劃——他去世後,造林活動並未停止,以及博伊斯在此期間如何不躲避爭論。他“反對權威”的做法為他贏得了尊重,但也收穫了惡名。就如安特立夫所述,博伊斯藝術中醒目的生態與政治議題經久不衰。

  • 人人都是藝術家

  • 漩渦之外

  • 焦點①魯道夫·斯坦納

  • 焦點②作為過程的藝術

  • 激浪派插曲

  • 焦點③被激浪派驅逐

  • 焦點④納粹主義的遺產

  • 焦點⑤馬塞爾·杜尚的沉默被高估了

  • 焦點⑥如何向一隻死兔子解釋圖畫

  • 社會雕塑

  • 焦點⑦約瑟夫·博伊斯,無政府主義者

  • 美國薩滿

  • 焦點⑧讓薩滿蒙羞

  • 焦點⑨帶有偏差的抨擊

  • 生態活動家

  • 焦點⑩20世紀的盡頭

  • 年表

  • 擴展閱讀

  • 作品列表

基弗、博伊斯、劳森伯格、欧姬芙、波洛克……为何他们被称为焦点人物?

NO.5

基弗、博伊斯、劳森伯格、欧姬芙、波洛克……为何他们被称为焦点人物?

理查德·埃斯蒂斯

理查德·埃斯蒂斯(RICHAED ESTES,1932— )的繪畫作品已成為美國當代寫實主義畫派的標誌性作品,併為他奠定了他所處時代的傑出寫實主義畫家的地位。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照相寫實主義蓄意對當時在美國藝術界所盛行並占主導地位的抽象派繪畫加以嘲弄。而埃斯蒂斯就走在這股潮流的最前沿。這一派生於攝影術並在其啟發下獲得圖像的新藝術風格,出現在甚至連繪畫的存在性都正受到現代藝術批評家挑戰的時期。

埃斯蒂斯的繪畫作品看似簡單的畫面不過是一種有意的矇蔽而已。它們是以一種新的方式把世界展現在我們的眼前——這並不是我們所經歷感受著的世界,也不是用相機所拍攝的世界,而是一個藝術家用自己的思想去表現,去重建的世界。這一新的專題創作以他早期用諸如玻璃窗和高度拋光汽車這樣的反射表面去描繪城市生活的作品為開端,接著在像南極洲這樣多姿多彩的地方,和在史泰登島渡輪的甲板上所描繪的詭異而美麗的陸上和水上風景畫的創作中,把故事直接延伸到了現在。主題和作品的廣泛性為人們瞭解這位著名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信息。

  • 激進寫實主義畫家

  • 早年生涯

  • 焦點①繪畫過程

  • 埃斯蒂斯和照相寫實主義

  • 焦點②自助餐廳,1970年

  • 城市主題

  • 焦點③《公交車反射影像(安索尼亞)》,1972年

  • 焦點④《雙重自畫像》,1976年

  • 焦點⑤反射世界

  • 創作視角

  • 焦點⑥《聯合廣場》,1985年

  • 人物

  • 焦點⑦《水上出租車,荒山島(南希和女兒尼娜)》,1999年

  • 焦點⑧幾何形狀和結構

  • 水和風景畫

  • 焦點⑨南極洲,2007年

  • 焦點⑩史泰登島的渡輪

  • 焦點11《自畫像》,2013年

  • 年表

  • 作品列表

基弗、博伊斯、劳森伯格、欧姬芙、波洛克……为何他们被称为焦点人物?

NO.6

基弗、博伊斯、劳森伯格、欧姬芙、波洛克……为何他们被称为焦点人物?

傑克遜·波洛克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以他開創的繪畫方法引領著戰後美國的先鋒藝術。他的繪畫方法,無論是在主題上還是技法上,都打破了繪畫傳統。波洛克自發地將情感、思想以及其他無法觸及的東西都融於作品之中,並且採用液體顏料直接潑灑於布面上的方式進行創作。他對液體材料的使用,並輔以大幅度的身體動作,對於不定形的繪畫內容而言,實踐證明這是一種理想的工具,可以傳達他“將力量和動作變為可見——將記憶留存於空間之中”的意圖。

本書敘述了波洛克的藝術生涯和個人生活——從他早期所接受的具象繪畫訓練直至其抽象表現主義藝術最重要的擁護者地位的奠定——將他的藝術發展過程納入到其反覆無常的個人生活和廣泛的藝術影響因素如墨西哥壁畫和美洲土著藝術等大語境中進行考察。從1949年《生活》雜誌拋出“他是美國最偉大的現世藝術家嗎?”的問題開始,波洛克從其藝術生涯的早期便顯示出了非凡的影響力,古根海姆更是將他描述為“自畢加索之後最偉大的畫家”。

“畢加索之後最偉大的畫家。”——佩吉·古根海姆(Peggy Guggenheim)

  • “讓力量和動作變得可見”

  • 自我發現

  • 焦點①《無題》(《自畫像》),約1930—1933 年

  • 焦點②《火焰》,約1934—1938 年

  • 尋找途徑

  • 焦點③《誕生》,約1941 年

  • 逐漸成熟

  • 焦點④《壁畫》,1943 年

  • 焦點⑤《速寫人物》,約1942 年

  • 新的開始

  • 焦點⑥《鍊金術》,1947 年

  • 停留於空間裡的記憶

  • 焦點⑦《1949 年1 號作品》

  • 焦點⑧《1950 年29 號作品》

  • 圖像隨性而來

  • 焦點⑨《1951 年8 號作品——“黑色流”》

  • 焦點《藍色枝條:1952 年11 號作品》

  • 落幕

  • 年表

  • 作品列表

畫冊目錄:

畫冊目錄:

畫冊目錄:

詳情瞭解及購買請長按識別二維碼:

畫冊目錄:

詳情瞭解及購買請長按識別二維碼:

畫冊目錄:

詳情瞭解及購買請長按識別二維碼:

畫冊目錄:

詳情瞭解及購買請長按識別二維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