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兒真能防老嗎?

都說養兒防老,養兒防老,但是養“兒”真的能防老嗎?

從近期瞭解的一些事情中,我覺得未必。

首先,我想強調的是,養兒防老中“兒”並非特指兒子,而是指父母養育的“兒女”。這和我接下來說的故事有關係。

一個朋友和我訴說了她的煩惱。

這位朋友的奶奶晚年得了老年痴呆症,雖然還能認識家人,也能叫出家人的姓名,但一件事總是重複很多次,而且現在記憶是越來越不好,有時候會忘了季節的變化,不知道隨著季節的轉變而換衣,有時候也會忘了一天的時間,忘記吃飯,忘記回家的路。所以,老人身邊離不開人照顧。也需要家人安排人隨時看護。

沒想到就因為這個問題,出了問題,也讓這位朋友的兄弟姐妹間的關係出現了很大裂痕,甚至無法挽回。

這位朋友的爸爸一共兄弟姐妹六人,老大老二是兒子,也就是這位朋友的爸爸和二伯,其餘是姑姑,分別是大姑二姑三姑和小姑。都是農村家庭裡成長的孩子,後來小姑結婚嫁入城裡,三姑和大姑雖然也是在農村成的家,但後來也和小姑一樣在城裡生活了,不過大姑還是經常往返農村,只有二姑結婚後生活在農村老家,只不過和孃家離得有點距離。這裡面,小姑生活的最好,其次是三姑,大姑,然後是二姑。

關於朋友奶奶的生活照理問題,幾個姑姑都有一種共同的思想意識,那就是理所當然是兒子的事情,所以也就順理應當是兩個兒媳婦應該接過去的事情。其中,三姑有工作,小姑全身心照顧孩子,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三姑和小姑都保持沉默,說自己願意出錢,二姑和大姑沒有說給錢,也沒有說要照顧老人。聽朋友說,她們總在兩個嫂嫂面前說,兒媳婦不就是應該照顧老人嘛,又說誰家兒媳婦怎樣怎樣好,又說你們一定要把我媽照顧好,誰都有老的時候……

朋友的媽媽和嬸孃對於照顧老人沒有拒絕的心理,也做好了準備,但是姑姑們的態度和言語很讓人生氣。雖說媳婦照顧老人沒什麼說的,但女兒難道就可以置身事外了嗎?再加上,他們這是什麼態度。原本,朋友的二嬸就有點情緒,有因為曾經奶奶的慢待因素,也有自己要辭去城裡工作的因素。所以,朋友二嬸被惹爆的時候就說,大家都應該一起來。

可結果顯然並沒有成功。後來,就是朋友媽媽和其二嬸輪流照顧,衣食住行等等。朋友的奶奶有個特點,就是變得特別囉嗦,一句話會反覆說,有時候會罵人,有時候會對他人說一些不禮貌的話,或做一些不禮貌的是行為,例如半夜不睡覺,起來放火。一個人照顧,且是朝夕相對,時間長了,總是會有情緒,畢竟生活裡,大家都有各自的煩惱。這些被大姑和二姑知道了,他們就認為嫂嫂對奶奶不好,言語方面就有很多衝突。

有一段時間,二姑和大姑有把奶奶接到他們家住段時間,在切身的照顧中,他們體會到了照顧痴呆老人的煩惱和煩躁,在和朋友媽媽的交談中,就有提到,所以會特別希望嫂嫂們幫老孃接回去。

自己的親生女兒都做不到無怨言、做不到無時無刻照顧老人,又怎能要求媳婦向對待親媽那樣對待婆婆呢,更何況他們對奶奶沒有不好,只是有時候會有抱怨和煩躁。朋友這樣說道。

他們的家庭有個群,大姑二姑經常會在群裡發一些不孝順老人天打雷劈、做夢夢見自己老媽被慢待苛待的事情,或者直接說“誰對我媽不好”就怎樣的話語。一般朋友及其堂兄弟姐妹、以及他們的媽媽都保持沉默,裝作沒看見,不加以理會。但總是膈應。

聽朋友說,一次二姑給她媽媽打電話,說要把老媽送回來的事情,期間提到兩個哥哥,說他們就忙著工作不著家,連老孃都不要了,朋友老媽非常生氣,質問二姑:你的意思是,你哥哥們都不需要賺錢養家了?都該在家待著?

朋友二嬸也因為和姑姑們的關係,因為其奶奶,和他二伯也爭吵過無數次。因為其他一些其他事情,朋友二嬸和姑姑們的關係就一落千丈,尤其是和大姑和二姑的關係,幾乎不怎麼走動了。

聽了很是唏噓。。。

內裡不甚清楚,不說誰對錯,想說的是孝順不是放在嘴上,不是放在對他人的期望上,寬以待己,嚴以律人,又怎麼服人?

養兒防老,關鍵還是靠兒女。生活中,我們總是能看到一些感動人心的故事,尤其是關係不怎麼近的人,但我想說,這畢竟是少數。

最近看了一部電視劇,叫《幸福一家人》。劇中房老爹對三個子女的付出,以及三個子女只顧自己、很少考慮關心老爹心情、冷漠不在乎老爹在生活裡的細節,甚至狠心傷害老爹的情節,很是折射了當下子女的影像。

快節奏的生活裡,壓力巨大的當下,大家其實都變得異常冷漠。婆媳的關係原本就有點敏感,更何況現在很多人結婚都不和父母住在一起,關係更淡,好壞在一定程度上還得依靠丈夫的維繫和態度,也取決於夫妻彼此是如何對待雙方父母的,聖人真的很少!唯有真情換真情,大家也都得有付出,願意犧牲才可以,斤斤計較、只一味要對方付出,都是不可取的。

養兒真能防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