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掛印封金而去,曹軍眾將大都不願表態,為何偏偏蔡陽不服?

所謂的“蔡陽”,當然只是《三國演義》裡面虛構的人物,歷史上並沒有過五關斬六將,這只是羅貫中的藝術虛構而已

關羽掛印封金而去,曹軍眾將大都不願表態,為何偏偏蔡陽不服?


讓我們穿越一千八百多年的塵埃,回到官渡之戰前夕,回顧關羽和曹操之間的那點事兒:

關羽掛印封金而去,曹軍眾將大都不願表態,為何偏偏蔡陽不服?


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屯土山關公約三事也是沒有的,因此無法確定是不是張遼勸降的關羽)

關羽掛印封金而去,曹軍眾將大都不願表態,為何偏偏蔡陽不服?


曹操非常欣賞關羽的為人,但是又看出來他似乎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於是找張遼過來去套套關羽的話。關羽長嘆道:“我知道曹公對我很好,可我也曾身荷劉將軍的恩典,曾發下重誓要一起同生共死,這是不能輕易背叛的啊!我終究不會留在這兒,但我一定要好好報答曹公之恩才能走!”

擊殺顏良以後,曹操知道,關羽的“報效”已經做到了,是該走了。於是他重金賞賜給關羽。而關羽卻將他的賞賜封存起來,留下一封告別書而去。曹操的左右都想追回來,而曹操卻制止了他們:“都是各為其主而已,不用追了。”

關羽掛印封金而去,曹軍眾將大都不願表態,為何偏偏蔡陽不服?

這段故事成了後來許多歌頌關羽的藍本。而什麼“不去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掛印封金”,全都是這裡面出來的。當然,也有過五關斬六將。不過,千里走單騎還是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