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懸崖枸杞的改作

今天我想說一下對自己的一棵枸杞的創作思路。

養樁之前,有個藍本,也是非常不錯的。至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不要等到十幾年之後才想著把原樁改造,白白浪費了多少光陰啊!

先看樁。

一棵懸崖枸杞的改作

一棵懸崖枸杞的改作

上邊是整體。下面看看局部。

一棵懸崖枸杞的改作

一棵懸崖枸杞的改作

總體上看,這個小懸崖還可以,局部看,枝條捆紮太多,沒有辦法,不捆紮的話,這些枝條都想上天,和太陽肩並肩。嗯,它們的生長習性就是想上天去追趕太陽,俗稱“逐日”,第一個逐日的人叫夸父,他已經死了。棄其杖,化為鄧林。你看,古人栽樁也是這樣,隨手一插,就像栽枸杞樁似的,那杖就化為一片桃林了。

至於植物,萬物生長靠太陽,不想逐日的植物,不是好動物。

但是,還是感覺懸崖頂尖的那部分缺少一點藝術的氣息,下圖是湖北李自祥的一棵崖柏。

一棵懸崖枸杞的改作

看完了這棵成熟的崖柏,我發現了我的懸崖枸杞的不足之處:懸崖頂尖處理欠妥當,逆枝多,儘管大膽,但是不符合植物在自然界中的形態。大風!大風!大風!那麼大的風,那麼陡的懸崖,怎麼會逆生長呢?明天我再改改看。

說起來這棵懸崖,可是有年歲了。三年之前,我從別人手裡花了70元買到。當時它可不是這個模樣,原來的挖樁人不是這個栽法的,到我手之後,我首先考慮的是栽成懸崖。但是當時太難看了。找原圖沒找到,我隨手畫了一下示意圖。

一棵懸崖枸杞的改作

看到了嗎?多出來一塊象牙。原來是在這個象牙上做文章,把下邊的枝條基本都剪掉了。後來越看越不合適,這也不是懸崖啊。然後,就重點發展了下邊的小枝,上邊的象牙狠心剪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