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個枸杞保溫杯,談個屁的人生?!

沒有一個枸杞保溫杯,談個屁的人生?!

看到了一個問題:30歲左右的人,來談談你犯了哪些錯誤?

還有下面青澀的回答,有感而發。

才30歲,就開始談這些,太早了吧?

讓我們這些老臘肉情何以堪?

簡單算一下,22歲大學畢業,25歲研究生畢業,要是學醫啥的,讀個博士出來,30歲才剛走上工作崗位呢!而等我們這一代人退休,按規劃都得是65歲了,從30歲開始算,至少還有35年的漫長歲月啊。

再作死一次。

一個小建議:

30歲以前不要談人生

也別聽30歲以下的人談人生,不管他們說的話聽起來多麼的有道理。比如知乎上的什麼原生家庭、名校學歷、階級格局……

沒有屁顛屁顛地給孩子換過紙尿片,沒有受過老婆老媽的夾板氣,沒有經歷過七年之癢如同左手握右手,沒有為房貸車貸忍氣吞聲夾著尾巴做人,沒有送走至親的人在深夜裡無聲的哭泣,沒有一個枸杞保溫杯,談個屁的人生?!

人的一生,際遇叵測。

失之東隅,可收之桑榆。

塞翁失馬,又焉知非福?

我前段時間,看了一本小說《餘罪》,刨去一些因為中國人都知道的原因不得不敷衍的內容,精華的部分寫得太真實太震撼了(和《折騰》有得一拼吧,哈哈哈……)。我就在想,這作者究竟是幹什麼的?因為是警匪題材,我猜他可能就是一線警察,或者是法治板塊的記者,或者啥啥啥,後來實在忍不住好奇,在網上一搜:

1993年,老常18歲,高考落榜,……,於是跑到了廣州討生活。……走投無路的他,他腦袋一熱冒出個念頭,搶劫!他蹲守在廣州鬧市區的火車站……結果,第一次作案就失敗了,沒跑出多遠,他就被警察逮住了。就這樣因為搶劫罪被判了8個月監禁。

這就不是犯錯誤了,而是實打實的犯罪。

作為一個刑滿釋放人員,他以後的日子肯定不會平坦:

因為這次的案底,老常一直很難在社會上找一份好工作。為了謀生,他做過不下三四十種職業……

三十四種職業啊!天,我才做過三四種職業就已經被稱之為“編故事”了。

按知乎的尿性,考不上985/211這一輩子就完了,在大學門口賣魷魚串能有什麼前途?常書欣這種社會渣滓,除了早死早投胎以外,就別活著丟人現眼了。

我想起“苦難有什麼價值?”下面的回答,清一色的“苦難沒有價值”,吧啦吧啦。說得好有道理,實際上呢,那種稚嫩,那種青澀,那種自以為是,借用年輕人的一句話:看得我尷尬癌都犯了!

忘了麼?文章憎命達。

命運陰差陽錯,人生百轉千回。

《知音》——要不然就是《故事會》(對,就是這麼沒品)——上一個故事,我忘了具體的內容,只記得上面一句話:

都說“橋歸橋路歸路”,但你以為那是你走過的一座橋,其實已經是你走過的一段路。

30歲左右的人,你以為你犯的那些“錯誤”,就真的是錯誤嗎?

愛了一個不該愛的人,是錯誤嗎?

幫了一個不該幫的人,是錯誤嗎?

打了一場不該打的架,是錯誤嗎?

錯過了一段感情,丟掉了一份工作,損失了一筆錢財……這些,真的都是錯誤嗎?

在多年以後的某個夜晚,當你回憶起那些年少輕狂的過往,會不會有一抹溫情脈脈的笑容浮現在你滄桑世故的臉上?

為那逝去的青春。

-----------------------------

作者簡介:從畢業到現在,依次為:Y律師/包工頭/程序猿/“一起幫”苦逼創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