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律師到包工頭(十三)做公司法務,碰到個極品上司

從律師到包工頭(十三)做公司法務,碰到個極品上司

就在我準備“再向上海行”的時候,接到了一個重慶公司的面試通知。他們電話裡說得很誠懇:“我們老總專程從北京趕回來,你一定要抽時間過來一趟!”我仔細查了一下,正規房地產公司,這次應該不是傳銷吧?老總都專程從北京回來了,這麼給面子?那是應該去看看的。很後來我才回過神來了,就一個重慶本地企業,還什麼“專程”從北京回來?就剛好從北京出差回來吧?

有了上海的經歷,這次面試還是很成功的,我著重強調企業法務工作大有可為,律師深入瞭解企業,企業有效保障律師,無疑是企業和律師的雙贏選擇云云。公司老總聽得樂呵呵的,當場就拍板:“在這裡幹吧!”讓人立馬把合同拿過來,“簽了!”

“啊?”我有點傻眼,但之前的豪言壯語已經放出去了,看看待遇還過得去,一咬牙籤了吧!哎喲,我的大上海,來日方長後會有期了。

老總姓李,大家都叫他李董(事長),我送他一個雅號:“你全懂”。

煩啊!我辛辛苦苦寫好的答辯狀,他總是要改一下。你改得好我也就服了,改得不倫不類讓人哭笑不得。法律文書,是有其專業性的!根據事實和法律進行辯護,要求清晰簡練深刻,你看看你搞的這些東西?“公司自成立以來,上繳利稅1346萬元,為政府解決就業問題數百人……”我的個媽呀!你做政府工作報告啊?還一定要塞一份某某領導的批示作為證據,好吧,你一定要說中國是人治社會,領導批示有分量,但人家批了什麼?“已閱”、“請轉某某閱”……這樣也能扯個虎皮當大旗?當人家是瞎的呀?

開始我還要說上幾句,這時候他總是大度的擺擺手,一臉高深莫測的笑容:“小葉,你不懂……”幾次之後,我算是明白了:“好好好,我都不懂,你全懂!你全懂好了吧?你全懂還招我們進來幹嘛呢?”

每次出庭,我念答辯狀都臉紅,似乎都能感受到法官和對方律師眼中濃濃的嘲諷意味!我多想說一句:“天地良心,這不是我寫的,好吧?!”

“你全懂”在法院系統的名聲臭到了家。公司除我以外還有兩個律師,組成法務部,專門給他打官司。有一個所謂的“法律臺賬”,記錄每個案件的進展情況——A4紙小四號字密密麻麻三頁。“你全懂”每週開會挨個理,要理一個下午直到滿天星光。所有的案子我們都是被告都是敗訴,但是我們絕不認輸,一審輸了打二審,二審輸了申請再審,再審完了拒不執行,強制執行就提執行異議……策略就是“打不贏你我也要拖死你”!有的案子已經拖了五六年了,法院還是沒能執行。“你全懂”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每次說到這裡總是炫耀他的光輝戰績:“兩次,兩次我都是在(執行)拍賣場上,高院下函中止執行,要的就是這種效果……”這時候旁邊就有個陳總,豎起大拇指,來上兩句馬屁:“高!李董做事,總是出其不意……”搖頭晃腦馬屁精的模樣,唉,大家自行腦補吧!

公司說是地產公司,根本沒有新的樓盤開發。有塊特好的地,但沒錢開發,訴訟纏身,也沒人和他合作呀!就收點老小區物業費門面租金過日子。因為和老小區業主有房屋買賣糾紛,小區業主不繳物業費;於是“你全懂”就組織保安打著維修的幌子,斷水斷電。業主裡也有橫的,山城人吃辣椒性子急,喜歡用拳頭講話,所以物業部每天乒乒乓乓,好不熱鬧。

我看到最激烈的一次是物業搞了個烏龍,斷電斷錯了人家。剛好這戶人家裡只有一個老太婆,她不知道啊,以為是停電了。老年人也特能忍,摸黑了兩週,才覺得不對勁,給兒子打了電話。這一下,捅了馬蜂窩了,老太婆幾個兒子,帶了一大群人,到物業部一通亂砸,那場面,生動啊!而且這次我才知道:牛逼,物業部的所有門窗玻璃都是鋼化的!砸不壞。

這次保安理虧,沒有還手。但也有彰顯其戰鬥力的時候,一次和門面賣場的租戶起糾紛,把人家的經理腦袋給開了瓢,讓我到醫院送醫藥費。打得那個慘啊,繃帶裡裹著的,就一個豬頭。

特別有諷刺意味的是,“你全懂”啥事都眉毛鬍子一把抓的人,還組織我們看企業管理的視頻,不看還不行。作為法務人員,勉強可以算中層(比保安強嘛),所以也得去。記得好像是餘世維的課,主要談的就是“放權”,那時候“放權”是個流行概念啊。雖然老餘講得很有表現力,但一來我想“這和我有半毛錢關係”,二來夏日炎炎,我就閉目聆聽一會兒吧。一會兒,有人把我推醒,很貼心的給我一張紙巾,讓我插擦嘴角的哈喇子。“李董好,你也來看呀?講得真不錯!”我精神抖擻的說。滿屋子鬨堂大笑。

下班有一個財務室的同事和我順路。慢慢熟悉了之後,原來財務的命運和我們法務一樣悲催,在李董英明的指手畫腳下,一本爛帳爛得誰都搞不懂。“唉!你這個說法是不對的”,我馬上糾正他,“至少李董懂的嘛!他全懂的!‘你全懂’啊!”我們哈哈大笑。於是,這個雅號迅速傳遍了公司。只有“你全懂”一個人不知道,看來他還算不上“全懂”嘛?

夕陽西下,卸下一天的疲憊,兩個同命相連的年輕人,一起吐槽他們的傻逼老總,那是職業生涯中多麼基情四射的回憶啊!

-----------------------------

本人親身經歷,原名《折騰》。不過他們說玩頭條號,標題一定要長,ʅ(‾◡◝)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