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背後的商業“帝國”


明星背後的商業“帝國”


2015年2月17日,范冰冰和趙薇在廣東省深圳市以唐德影視股東的身份現身深圳證券交易所八樓上市儀式現場。 視覺中國

法治週末記者 郝若希

連日來,知名演員翟天臨涉學術造假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各種相關信息也被“人肉”。其間,中新經緯客戶端經查證發現,與翟天臨有關的共有6家公司,主要涉及影視文化業務,其中,由翟天臨100%控股的有3家公司,分別為:上海臨朝影視文化工作室(已註銷)、青島捌柒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廈門市集美區天臨朝影視工作室。

另一家持股比例為6.25%的是北京勢合企業管理諮詢中心,主營業務為企業管理諮詢,股東還包括影視演員朱亞文、包貝爾、王鷗等。同時,翟天臨還擔任5家公司的法人代表。

實際上,明星藝人通過投資建設自己的商業版圖已然成風。此前,一起罰金高達18億元的操縱股票案暴露了黃曉明的投資版圖,證監會禁止入市的處罰揭開了趙薇、黃有龍夫婦的商業帝國一角。

站在聚光燈下的明星藝人,拿著高額片酬,資金實力雄厚,坐擁數家公司,他們背後的商業套路令人眼花繚亂。

佈局影視本行

縱觀娛樂圈,將目光投向生意場的明星藝人不在少數,無論是鹿晗、張藝興這類的“小鮮肉”,還是趙薇、黃曉明等“老藝人”,眾多明星藝人的商業版圖會佈局在自己的老本行上。

據天眼查顯示,內地新“四小花旦”之一楊冪名下的8家公司,均為文化藝術業,註冊地集中在上海市;鄧超旗下有6家影視文化公司;何炅參與投資了10餘家文化傳媒公司,還是在新三板上市的“咖啡之翼”的十大股東之一;李易峰、張藝興旗下也不止一家公司。

在這些明星藝人中,不乏投資高手。因主演電視劇《還珠格格》一舉成名的趙薇,其直接或間接控股的19家企業中有6家涉及文化藝術產業。不過,法治週末記者注意到,趙薇曾持有的北京龍騰匯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蕪湖市鼎盛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北京珠寶盒餐飲有限責任公司現已被相關部門吊銷營業執照。

北京普林賽斯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是趙薇早期成立的文化產業公司,註冊時間為2002年,趙薇是投資者之一,也是旗下藝人。2013年,趙薇執導的《致青春》以及2014年趙薇參演的《親愛的》等電影,普林賽斯都參與了投資,趙薇也因電影票房取得了可觀的投資回報。

2014年年底,趙薇與其丈夫黃有龍入股阿里巴巴影業,讓她變身大股東,在股價大漲後陸續拋售股票套現。在此之前,趙薇還入股了浙江唐德影視股份有限公司,持有2.83%的股份。而投資該公司的大股東,還有范冰冰,截至2018年6月30日,范冰冰持有644.96萬股,位列第五大股東。

公開資料顯示,范冰冰參與投資的公司有11家,其中4家是她擔任法定代表人,包括無錫唐德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美麗宮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等。於2013年4月成立的美濤佳藝(上海)影視文化工作室是個人獨資企業。上述公司主要用以運營演藝事業,以組織文化藝術交流活動、影視策劃、文學創作等為經營範圍。

2015年11月,范冰冰和男友李晨共同註冊成立了無錫愛美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不過今年1月5日,兩位均退出股東之列。

娛樂圈中還有不少明星夫妻聯手“吸金”。2014年,汪峰創立藍山竹的文化傳媒公司,章子怡是股東之一;徐崢和陶虹共同經營北京真樂道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關悅創辦了佟悅名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佟大為則是監事;李湘創辦的芒果果影視文化傳播公司,王嶽倫是股東之一。

查詢各位明星的公司信息不難發現,從2015年開始,“霍爾果斯”系公司成為明星藝人佈局影視行業的新選擇。霍爾果斯的稅收優惠政策和上市綠色通道,吸引了大批影視公司,包括范冰冰、陳坤、黃渤在內的20餘位明星都在霍爾果斯註冊了公司。

跨界投資成風

明星化身投資人,有人專注於影視行業,有人則踏足其他各個領域。法治週末記者梳理發現,明星藝人也會在其他行業“開疆拓土”,從互聯網、餐飲業到房地產,投資領域甚廣。僅餐飲業,就有薛之謙、包貝爾、黃磊等多位明星創辦了自己的品牌餐廳,而他們多“鍾情”於火鍋店。

在北京火爆的穿越互動文化主題火鍋店“辣莊”,包貝爾是投資人之一;“熱辣壹號”,最初由任泉、黃曉明、李冰冰合夥投資;“黃粱一孟”火鍋店由黃磊與孟非合開……

為上海人熟知的“上上謙”串串香火鍋店,目前在上海開設了5家分店,這家火鍋店則是由薛之謙投資的上海上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所運營的。不過,該公司股東近日發生變更,薛之謙退出投資人行列,新增其父親薛良園為股東。

中國食品行業分析師朱丹蓬對法治週末記者分析稱,當下很多明星利用自身的優勢去開網紅餐廳,前期通過龐大的粉絲群體進行宣傳,成本低、推廣快。但是,他們本身不具備餐飲行業的運營能力,如果後續菜品、服務等方面不達標,顧客失去熱情,反而會影響口碑,難以持續盈利。

以“上上謙”為例,記者在評價反饋中看到,多數顧客是衝著薛之謙的名氣光顧火鍋店,但不少顧客評價稱“菜量太少、價格偏高、口味一般”。包貝爾的“辣莊”火鍋店,也因2017年陷入“肉類缺生產資質”“假鴨血”風波,一時間損失了口碑。

頂著光環的明星,一有資本二有人脈,副業經營得風生水起。

薛之謙還在淘寶上經營了某服裝品牌,主要銷售T恤、衛衣、褲裝等潮品,銷量可觀。該網店是薛之謙商業版圖的重要一塊,由上海潮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營。

黃曉明是明星副業的成功代表,他的商業版圖十分龐大,先後投資了56家公司,足跡遍佈餐飲、互聯網、科技、醫療等多個領域。由黃曉明持股80%的北京明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嘉投資),是他馳騁商場的主要“利器”,明嘉投資旗下有寧波明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投資公司。

通過明嘉投資,黃曉明實際參與投資的公司有20多家,包括瀋陽美德因婦兒醫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峰之行汽車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亦稱“第一車貸”)等公司。不過,黃曉明在這些公司中的股份比例並不高,在前述兩家公司分別持有1.80%和1.61%的股份。

楊穎(Angelababy)的投資方向則側重於關注新女性生活方式的創業公司。2015年,楊穎創投基金公司AB Capital投資了包括海外購物平臺洋碼頭、鮮榨排毒果汁電商品牌、化妝品點評互動平臺美啦等產品。

投資有風險

從成立工作室到註冊公司參投影視作品,再向其他領域延伸,是多數明星藝人的投資路徑。資本版圖雖在擴張,但是,天有不測風雲,投資也有風險。劉濤6000萬元投資的樂視打了水漂兒;張曼玉投資虧損數億元;由吳秀波控股的霍爾果斯不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品的熱播劇《軍師聯盟》陷入法律糾紛。

當然,也有明星逾越法律紅線遭受處罰。趙薇曾被公眾貼上“中國女版巴菲特”的標籤,從商演代言、投資影業到收購酒莊、購買樓盤,都展現了強大的“吸金”能力。不過,在2017年,趙薇因試圖以51倍槓桿收購萬家文化股份遭到證監會處罰,股民也因此受損。

不過,這都難擋明星藝人進軍投資圈的腳步。基於在各行各業的投資,再加上本身的演藝事業,明星藝人往往賺得盆豐缽滿。

新元文智創始人劉德良曾表示,明星作為公眾人物,能對公眾產生一定影響和引導性,這也使得部分明星選擇藉助自身的影響力涉足資本領域,從中獲取更多的商業紅利。

誠然,明星光環能為其品牌帶來持久的關注度和消費力,但也難以保證所有業務都順風順水。特別是,當明星出現負面消息時,也會給所投資的公司帶來一定影響。

最近娛樂圈裡最具流量的明星,當屬吳秀波和翟天臨這兩位“難兄難弟”。除了事件本身持續發酵外,熱心的“吃瓜群眾”順藤摸瓜,將他們的臺前幕後扒得一乾二淨。有消息稱,“小三事件”致使吳秀波商業損失達10億元;因博士論文造假陷入輿論風波的翟天臨被指其名下公司或將受影響。

站在風口浪尖上,明星們既要正其身,也要“圈錢有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