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最荒謬一幕:俄軍正打著仗,敵軍竟衝過來買武器

在經典的電影《戰爭之王》中,由尼古拉斯·凱奇飾演的烏克蘭軍火商尤瑞·奧洛夫在蘇聯解體後勾結蘇聯軍隊將領,大肆買賣軍火的鏡頭深入人心。滿倉庫嶄新的槍支彈藥和成編制的裝甲坦克以“白菜價”出售,想想冷戰時期,不少蘇制裝備重金難求,如今落得這種下場不免令人唏噓。

蘇聯解體後最荒謬一幕:俄軍正打著仗,敵軍竟衝過來買武器

蘇聯解體後賣武器瘋到啥程度?俄軍正打仗,敵人跑過來買槍

電影中如此瘋狂,卻絲毫沒有誇張。現實中,蘇聯解體後武器買賣現象比這還要可怕。眾所周知,二戰結束後,蘇聯人對武裝力量的追求愈發極端,先是裝備了超過8萬輛坦克,又研發了大批令人瞠目結舌的武器裝備。如著名的“大伊萬”擁有5000萬噸當量TNT的威力,爆炸後39秒內便可釋放全部能量,其功率可達到太陽的1.4%。

2000年,第二次車臣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時,突然發生了一件奇葩事。

蘇聯解體後最荒謬一幕:俄軍正打著仗,敵軍竟衝過來買武器

蘇聯解體後軍隊肆意倒賣武器 竟將武器賣給車臣叛軍​

在交戰的過程中公然跑到敵人面前要武器,這樣的奇葩事恐怕要空前絕後了。雖然事情荒謬無比,但這也充分反映出一個問題:蘇聯解體後,龐大的武器庫缺乏管理和保護,武器倒賣已經瘋狂到了何種程度,以至於武器買賣行為變得像購買柴米油鹽那樣“理所應當”了。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境內的局勢也日趨緊張,武器裝備丟失現象越來越嚴重。1992年1—8月間,為搶奪武器裝備,犯罪分子曾作案621起。僅1992年上半年,俄軍就丟失1.4萬支步槍,內務部機關也有2300多支步槍被搶走。1994年上半年,犯罪分子從俄軍看守的軍用倉庫和彈藥庫裡偷走了4000多支手槍、自動步槍和機槍,17部導彈發射架和反坦克火箭筒。《俄羅斯特種勤務部門白皮書》披露,據不完全統計,到1994年底,僅在俄羅斯境內活動的3000多個犯罪團伙和非法武裝組織就擁有20餘萬件各種武器(不包括車臣)。由此可見,90年代初,獨聯體國家丟失武器裝備的狀況是何等嚴重。

鬧獨立,招兵買馬占山頭1991年10月27日,蘇軍退役少將杜達耶夫乘蘇聯混亂之機當上了車臣共和國總統。上任伊始,他就下定決心要讓車臣從俄羅斯聯邦獨立出去。為實現這一目標,杜達耶夫決定組建非法武裝。為搞到所需的武器裝備,他便把目光盯上了駐車臣境內的俄軍部隊。1992年3月31日,車臣議會發布了將境內駐軍、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劃歸車臣所有的命令。此後,車臣人多次襲擊軍事目標,直接威脅車臣駐軍及其家屬的生命安全。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俄高層被迫作出了撤出駐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第173軍區訓練中心及其它部隊的決定。

1992年6月6日,俄軍撤出車臣,給杜達耶夫留下了相當可觀的武器裝備:兩部“月亮”戰術導彈發射架、51架作戰和教練飛機、10套“箭—10”防空導彈、23門高射炮、7部“針”式便攜式防空導彈、66輛裝甲車、42輛T—62和T—72型坦克、153門火炮和迫擊炮(其中包括18門“冰雹”BM—21型火箭炮)、約740枚反坦克導彈、6萬支各種槍械、約1000顆“冰雹”火箭炮彈、2.4萬顆D—30榴彈炮彈、27車皮子彈以及各種武器裝備的零備件。杜達耶夫利用這些武器裝備組建了6萬餘人的非法武裝。在1994年底俄軍發動的第一次車臣戰爭中,車臣非法武裝使用俄軍留下的武器裝備,打死了約2000名俄軍官兵。1996年,第一次車臣戰爭以俄軍撤出車臣而宣告結束。

1999年8月,第二次車臣戰爭爆發。2000年1月4日,在俄軍攻打格羅茲尼時曾發生了這樣一件事:車臣非法武裝的一個談判代表來到內衛部隊守衛的陣地,要求指揮員向他們提供彈藥和食品。遭到拒絕後,這個代表說道:“請你們給我們點彈藥行嗎?要不,就賣一點。陸軍都賣給我們了,難道你們就不能賣一點嗎?”在戰場上向敵人出售武器意味著什麼?也許,陣亡的俄軍官兵最清楚這個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