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源源湧入 A股“國際權重”顯著提升

由去年的不到2000億元升至今年的近3000億元,北向資金淨流入額大增;從2016年末的3.22%到今年三季度末的6.73%,境外機構及個人持股在A股自由流通市值的佔比快速翻番;MSCI、富時羅素、標普道瓊斯,國際知名指數編制公司爭相納入A股……2018年,A股在國際投資者資產配置中的權重顯著提升。

估值比較優勢、長期發展前景,除了這些閃光點,A股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與日俱增還有其宏觀背景:中國資本市場的規模和重要性已居世界前列,一個沒有A股的投資組合難稱全球組合。展望2019年,外資加快入場的趨勢不會改變,而這一以長線投資、價值投資為主要理念的群體也將改變A股市場的投資生態。

北向資金淨流入勁增近五成

先回看11月2日,這一天,內地與香港市場股票互聯互通又添了一項歷史紀錄北向資金單日淨流入173.85億元,創自滬港通開通以來的單日淨流入額新高。

外資抄底?當時,不少市場人士曾有此一問。因為就在此前不久的10月份,滬指曾下探2449.20點,觸及近四年的新低。次月,北向資金合計淨流入469億元,為2018年月度淨流入額次高。

拉長時間軸,今年以來,借道滬深股通的境外資金在整體操作上是越跌越買。截至12月18日,借道滬深股通的境外資金今年已累計淨流入2936.12億元,較去年全年的流入額1997.38億元提升近五成。而上證指數年內跌幅約22%,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的跌幅則分別超過了31%和26%。

逐月看,滬深股通資金流量數據雖然會隨市場波動,但境外資金流入規模確為歷史罕見。如在一季度,1月份加速流入後,2月份受外圍市場波動影響,北向資金轉為淨流出,3月份則又恢復為淨流入。時至4月,受A股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效應激活,北向資金淨流入規模持續大增,並在5月達到今年以來的最高峰值,單月淨流入508.5億元。北向資金持續大規模流入的勢頭雖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有所放緩,甚至在10月份淨流出逾100億元,但隨著市場探底,北向資金在11月又再度活躍起來。

歷史數據顯示,北向資金曾多次抄底。如在2015年8月24日至8月27日,滬股通資金連續四天累計淨流入282億元,隨後,A股展開了持續3個月的反彈行情。2016年1月27日,滬指創出2638點階段低點的當天,滬股通資金淨流入43.2億元,為當月單日淨流入峰值。在2016年2月29日,滬指再度下探時,滬股通資金也呈淨流入。

延續此前投資風格,在2018年的“抄底”中,北向資金仍堅定湧向藍籌股和白馬股。如在近一年獲北向資金增持最多的前100只滬股通標的中,就有近三成來自銀行、非銀金融和醫藥生物行業;深市方面,電子、家電等板塊的成長股和白馬股最受外資青睞。

估值窪地吸引外資持續湧入

在市場人士看來,外資抄底的一大原因是A股的估值便宜、有吸引力。

河東資產聯合創始人兼基金經理傅剛認為,境外機構投資人在A股疲軟時加速建倉緣於兩點:一方面,除指數型基金因A股被納入國際指數而進行的被動投資外,對價值型基金而言,A股經歷前期調整後,估值就縱向看已在歷史底部區間,橫向看則又大大低於美日印等比較對象。另一方面,外資機構的投資期限可使其不太受短期行情左右,如一些價值型基金至少以兩年以上的持股時間來展開佈局,而一些更大型的機構則是從十年以上的週期來看待A股投資機會的。

瑞銀資管中國股票主管施斌也認為,境外投資者更看重長期發展趨勢,看估值水平,當市場火熱時他們可能會猶豫,但在估值大幅下降後,他們反而會覺得這是比較好的買入點。“外資投A股也是要獲取回報,從他們的角度講,無論是看PE(估值)還是看ROE(淨資產收益率),覺得有價值了才會加大投資。”

越跌越買,境外資金已成為堅定做多A股的力量之一。招商證券根據央行公佈的最新數據估算,截至2018年9月末,境外機構和個人持有的A股市值規模達12784.87億元,佔同期A股自由流通股市值的6.73%,較2016年末的3.22%已經翻番,已與險資、公募的所佔比例等量齊觀。

“在當前A股市場投資者仍以散戶和一般法人為主的格局下,外資的參與增強了長期價值投資者的力量。”招商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表示。瑞銀中國證券業務主管房東明告訴記者,在國際上,海外投資者對本土股票市場的參與度通常為10%至40%。他此前預計,未來兩三年內,外資持有市值佔A股總市值的比例有望達到10%,“目前來看發展速度比預期要快,從中也可以看出境外投資者對A股的關注度和投入力度是比較大的。”

配置中國資產已成必然選擇

海量外資入場是國際投資者聚焦A股的一個直觀結果。

這一年間,國際知名指數編制公司相繼有了納入A股的實質進展或實施計劃。

如今年5月底和8月底,MSCI以5%的納入因子將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還宣佈考慮將A股納入因子從5%提升至20%。9月底,另一國際知名指數編制公司富時羅素也宣佈將A股納入其全球股票指數體系,分類為次級新興市場,2019年6月起生效。天風證券認為,未來,在A股納入MSCI因子提高和成功“入富”後,僅被動型基金就有望增投4000億元至5000億元量級的資金。12月5日,標普道瓊斯指數公司也表示,會將可通過滬深股通進行交易的合格A股納入其(有新興市場分類的)全球基準指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