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屏裡的大使”架起友誼之橋

全球30多個國家開設“中國劇場”

“熒屏裡的大使”架起友誼之橋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光明日報通訊員 蒲成

6月13日,菲律賓國家電視臺、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了“中國劇場”開播儀式,菲律賓語版電視劇《雞毛飛上天》、電影《北京愛情故事》等4部作品將在菲律賓國家電視臺“中國劇場”播出,這是中國影視節目首次譯配成菲律賓語與當地觀眾見面。

影視節目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中堅力量,是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的關鍵載體,是實現民心相通的重要文化紐帶。“中國劇場”在繼老撾、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開播之後,在菲律賓開播,將為當地觀眾打開一個瞭解中國的重要窗口,成為中菲雙方文化交流的一張新名片。

“熒屏裡的大使”架起友誼之橋

部分在菲律賓“中國劇場”上映的菲律賓語配音中國影視作品劇照 資料圖片

“熒屏裡的大使”架起友誼之橋

部分在菲律賓“中國劇場”上映的菲律賓語配音中國影視作品劇照 資料圖片

“熒屏裡的大使”架起友誼之橋

部分在菲律賓“中國劇場”上映的菲律賓語配音中國影視作品劇照 資料圖片

1、海外傳播影響力與日俱增

近年來,在國家廣電總局的推動下,中國通過與當地廣播影視機構交流合作,實現了影視節目走出去、走進去,不斷提升海外影響力。特別是通過與國外主流電視媒體合作,在固定時段定期播出本土化配音譯製的中國優秀影視節目,從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目前,全球已有30多個國家開設“中國劇場”。

此次,菲律賓“中國劇場”的開播意義非凡,為中菲兩國開啟新時代廣電交流合作創造了良好的開局。中國駐菲律賓大使趙鑑華在首播儀式上表示:“本次開播的‘中國劇場’將進一步深化民間交往,為打造中菲關係三大支柱中的人文交流支柱帶來強勁動力,成為夯實提升兩國關係的重要部分。通過在菲律賓播放中國電視劇,菲律賓民眾可以瞭解中國改革開放,感受中國發展給世界人民,包括菲律賓人民帶來的重要機遇。”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際司司長馬黎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中菲在電視劇的互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希望未來雙方進一步深化廣電領域全方位合作,促進兩國媒體共同繁榮,把中菲廣電合作打造成為兩國人文交流的新亮點,為兩國關係長期穩定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菲律賓總統府新聞部長馬丁·安達納爾充分肯定了“中國劇場”開播的意義,他說:“我們所見證的‘中國劇場’開播,是兩國新聞與通訊交流史上的歷史性時刻,是中菲兩國關係和中菲媒體交流史上歷史性的一步。”

此次,菲律賓“中國劇場”在開播時機和首播劇目的安排上可謂用心良苦,對中菲雙方都意義非凡。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6月12日是菲律賓120週年國慶紀念日。“中國劇場”首播劇選定由菲律賓語配音的《雞毛飛上天》,這部現實主義題材劇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縮影,講述了浙江義烏草根企業家艱苦奮鬥的創業故事。劇中中國人的喜怒哀樂、對美好生活的樸素願望與執著追求,深深打動和感染了菲律賓配音演員團隊,馬黎介紹:“優秀的影視作品如同開啟民心相通之門的鑰匙,帶我們走近彼此不同的文化,分享對生活的審美體驗,對文化多樣性的深刻理解。”

2、現實題材受到海外觀眾追捧

據介紹,“中國劇場”根據不同國家受眾需求,開發了形式多樣的內容版式,有“中國時間”“絲路劇場”,還有“Hi-Indo”“Hi-Cambo”頻道。2017年,在老撾、柬埔寨、坦桑尼亞、肯尼亞開發了“電視中國農場”,為當地農民精選了一批製作精良、形式活潑、科學實用、符合當地生產實際需要的農業專題節目,介紹中國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致富理念,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觀眾反響熱烈。在蒙古,蒙語版《生活啟示錄》也掀起了熱播風潮,創造了蒙古國家臺收視率新高,主題曲《愛到底》更是成為當地紅遍街頭巷尾的歌曲。2017年9月,胡歌、閆妮等主創人員與當地觀眾見面,受到蒙古觀眾的熱烈追捧。目前“中國劇場”已先後與尼泊爾、蒙古、埃及、捷克、印度尼西亞、秘魯等多個國家簽約播出,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從熱播程度上看,反映新時期中國社會生動細節的現實題材影視作品,近些年在周邊國家大受歡迎。

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作為國內影視產品出口海外的最大發行機構之一,每年向海外銷售2萬多小時各類影視節目,有效播出覆蓋200餘個國家和地區。據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總裁助理、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總經理申家寧介紹:“去年總公司在尼泊爾播出了尼泊爾語版的電視劇《西遊記》,平均收視率超34.5%,當地反響熱烈,尼泊爾國家新聞通訊社、尼泊爾新聞局還把該劇的開播作為重要新聞推送,成為當地街頭巷尾熱議的話題。”同樣是在去年,由正午陽光製作的《琅琊榜》和《歡樂頌》等電視劇在海外發行之後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和反響。《琅琊榜》在YouTube的播放量達到了1.54億,《歡樂頌》的播放量更是超過兩億。正午陽光董事長侯鴻亮說:“能取得這樣的成績,證明了我們的影視劇在周邊國家已經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從《西遊記》《三國演義》到《大秦帝國Ⅱ》《楚漢傳奇》,古裝劇、歷史劇一向是海外觀眾瞭解中國歷史、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渠道之一,是中國文化的重要標識。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新媒體的迅猛發展,今天的海外觀眾可以通過更多的新平臺看到中國優質的影視劇作品,進而更全面深入地瞭解中國文化與現在中國的發展。目前,除了傳統的武俠、古裝劇,現實主義題材尤其是一些高品質的動畫片、紀錄片更是廣受歡迎。與2015年相比,2016年,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海外發行了近40部現實題材電視劇,增長數量超過50%。包括《中國式關係》《歡樂頌》《北上廣依然相信愛情》《親愛的翻譯官》等,均受到亞洲以外更多國家及地區觀眾的接受與喜愛。都市情感劇《生活啟示錄》甚至已發行到美洲、非洲、歐洲、中東等國家和地區。

據悉,52集動畫片《大俠山貓和吉咪(第一季)》以及10集紀錄片《馬可·波羅——從歷史走入現代》將接檔《雞毛飛上天》在“中國劇場”播出。這些不同類型的影視作品將共同成為展示中國影視製作水平和當地人民瞭解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

菲律賓“中國劇場”的開播不僅僅為中國影視文化作品創建了一個新的展示平臺,也為菲律賓廣電機構的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在菲律賓國家電視臺臺長阿波羅尼奧看來,“中國劇場”的開播恰逢其時:“菲律賓電視臺正在擴容頻道,非常需要中國的優質影視作品,這不僅給觀眾帶來娛樂的享受,而且還能讓觀眾開闊眼界。”

3、從“拿來主義”到輸出創新

近年來,我國影視領域掀起了集體出海的時代潮流,菲律賓“中國劇場”的開播,正是其中的一個縮影。其實東南亞地區由於地理和文化相近,是國產影視作品出海的第一站。比如當年《還珠格格》的播出,就在東南亞地區掀起一股收視狂潮,至今還是不少東南亞年青一代人的兒時記憶。

在以往很長一段時間裡,出口海外的中國影視劇題材都比較單一,大都是古裝劇或武俠劇,而且影響的範圍較為有限,主要侷限在東亞、東南亞的部分國家和地區。但近年來,諸多反映中國當代社會變遷、講述新時期中國故事的現實題材作品,在海外市場大受歡迎。比如探討中國人現代家庭生活的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金太狼的幸福生活》,反映中國人為追求夢想而辛勤奮鬥的勵志故事的電視劇《平凡的世界》《野鴨子》,描繪中國現代都市生活圖景的電視劇《歡樂頌》《北上廣依然相信愛情》等,在海外主流平臺播出後,受到觀眾的追捧。

經過10多年的發展,中國電視劇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和收視率不斷提高,國產電視劇也真正實現了從“拿來主義”到輸出創新,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跨越,不僅在東南亞地區受追捧,在非洲、歐洲、北美等國家和地區也受到觀眾的喜愛。曾引進《媳婦的美好時代》的坦桑尼亞國家電視臺臺長姆沙納說:“中國影視作品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非洲人民更加全面認識中國社會、中國家庭和普通中國人,進而理解和支持中國的窗口,成為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的‘熒屏裡的大使’。”

但同時我們也應看到,中國影視作品在國際市場的比例仍然不高,其影響力尚難與歐美髮達國家的影視作品相比。中國影視文化要真正實現“走出去”,不僅需要政策扶持,更需要創作者積極修煉創作內功,不斷提高影視作品的策劃、製作水平,積極拓展營銷渠道,對接國際水準,用現代化、國際化的表達手段來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

《光明日報》( 2018年06月15日 09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