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新禮儀:少問分數多吃飯,招人待見有肚量!

前兩天帶兩個孩子去二姑家吃飯,一同去的有好幾個親戚,基本是都帶有小孩,帶一個的,帶兩個的,有還在喝奶的、有剛學會走路的、有上小學的,難得今年大家都湊在一起,熱熱鬧鬧的一大家子人,那擺龍門陣的嗓門兒大得是樓上樓下都能聽見!

不過,僅僅是一天吃飯的時間,我就見識了大家的問話“功力”,那問題真是一個接一個,五花八門,都不帶喘氣兒的。說實話,我對親朋好友沒啥意見,但也不意味著我能忍受某些不太友好的問題,對成年人來說可有可無,可對孩子來講,說出去的一句話,造成的影響,可能是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彌補!

春節新禮儀:少問分數多吃飯,招人待見有肚量!

藉此,今天就想跟大家聊一聊,筆者最不能忍受的三個問題,個人分享,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1、你媽媽更喜歡你還是妹妹/弟弟?

昨天吃飯的時候,我們那一桌坐了3個小孩,除了我兒子以外,另一個親戚帶了2個孩子,一個兒子5歲,一個女兒6個月,媽媽抱著女孩在吃飯,男孩坐在奶奶邊上,小男孩想喝兩杯飲料,他媽媽不讓他多喝,他就有點小情緒,一會兒扔扔筷子,一會兒蹦一蹦去黏他媽媽。

這時旁邊一阿姨就說,“你看你妹妹多乖,你再調皮,你媽媽就不喜歡了,更喜歡你妹妹!”旁邊還有人跟腔,“你看小杰哥哥好乖,就專心吃飯。”我一聽,這咋說到我孩子身上了,轉頭露出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然後就見那小男孩湊到他媽媽身邊,摸她妹妹的手,硬要抱他妹妹,還問“媽媽,你喜歡我嗎?”他媽媽回答說“喜歡你啊!”,每隔幾分鐘就問一次,“媽媽,你真的喜歡我嗎?”,直到晚上還在問,“媽媽你真的喜歡我嗎?”,他媽媽每次都回答說,“真的喜歡你!”,而且他媽媽一直沒說過“你能不能別再問”的話。

我覺得但凡是帶兩個孩子的媽媽,聽到有人問這種問題簡直就想一拳掄上去!!而我自己本身是帶兩個孩子,這一點是深有體會。

幾乎是有了第二個孩子開始,就不停的有人問我們家大兒子“你媽媽是不是更喜歡弟弟啊?”或者說“你再調皮,你媽媽就不喜歡了你,更喜歡你弟弟!”剛開始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怎麼回答,笑笑也就過去了,後來每有人說類似的話,我就發現大兒子那一段時間就黏我一點,乖很多,等弟弟一調皮挨罰,他就變正常了,可能是認為弟弟調皮搗蛋了,媽媽對弟弟的喜歡會降低一點,就更喜歡我了。

後來,我一遇到有人這樣跟孩子說話,我就說:“你阿姨開玩笑的,媽媽真的喜歡你!”,總之會第一時間懟回去!

春節新禮儀:少問分數多吃飯,招人待見有肚量!

2、你媽媽給你生個弟弟/妹妹,你要不要?

聚會的時候,大家都帶了小孩,碰巧的是除了三姨家孫孫,咱們都是帶兩個孩子的,沒吃飯之前,大人湊在一起熱絡寒暄,幾個小朋友一起還沒熟悉起來,就各自玩各自的,那三姨家孫孫就落單了,就很害羞的跟在奶奶後邊兒,不跟大家一起玩。

這時,“熱情”的大姑爺就逗著他問,“樂樂,你一個人玩不起勁哦,你看你倆小表哥多有伴,讓你媽再給你生個弟弟啊!”樂樂就躲在他奶奶身後不說話,眾人還追著問。

其實,每次一聽到這種問題,我就很想懟,“這關你什麼事?!”難道他能決定要不要生個弟弟妹妹嗎?這樣問,他就算回答了“不要”又怎麼辦?說他不懂事不想要弟弟嗎?而且如果他既然回答了“不要”,可能當時這就是他內心的想法,那以後出現個弟弟妹妹,要人家父母如何解釋呢?

一句話的蝴蝶效應有時很小,有時卻很大,你的不以為意,就可能在孩子心上留下烙印,要花很長時間去修復,所以希望大家說話之前三思。

春節新禮儀:少問分數多吃飯,招人待見有肚量!

3、期末考試多少分?

回老家過年,無論是家庭聚會,還是街頭偶遇親朋好友,總要被問“期末考得咋樣啊?”

通常情況下,孩子被問到“期末考得怎麼樣?”,九十分以上的小朋友會驕傲的說出自己的分數,八十多分的孩子被問到這問題時,基本是不會理你的,默默玩自己的,人家也是要面子啊!這時旁邊的家長也是尷尬的,要不扭著孩子說“叔叔問你話呢!現在不好意思說了,早幹嘛去了!”

要是小孩成績優異,多數家長會說“還行吧,語文數學一百分。”如果是孩子考差了,再面對“考得怎麼樣”這樣的靈魂拷問,“還行”二字已經掩不住臉上逐漸失去的笑容,而且有些人還偏要刨根問底,“語文多少分?數學多少分?英語多少分? ”

曾經我也會問別人家小孩“期末成績怎麼樣呀?”,當時覺得沒什麼,不問嘛,大家聊天稍顯冷場,問了,咱也沒什麼惡意,都是客套話,大家寒暄寒暄。

後來已經成為小學生家長的我,再來面對這樣的問題時,心裡那番滋味著實是五味雜陳,真的有認真思考過,要不要寫信建議把期末考試推到年後,這樣不僅能避免重複十幾次的回答,也能讓廣大的孩子過個好年。

所以,這種帶著些許尷尬而又無用的客套話,如果咱們能不問就儘量不問,英雄不問出處,親戚別問分數。

春節新禮儀:少問分數多吃飯,招人待見有肚量!

過年過節,親朋好友團聚在一起,久未不見的熱情大家都有,熱絡寒暄侃大山是正常的,但對小孩兒來說,有些大人的“熱情”他們承受不起,你有沒有想過某些話是真的會傷害他,留下困擾?

所以請大家都剋制一點,無論是自己對別人的孩子,還是別人對自己的孩子,都不要太過“熱情”,多吃飯,少問話,別給孩子找不痛快,做個孩子眼中和藹可親的長輩,讓孩子輕鬆的享受春節的快樂,開心過春節!

春節新禮儀:少問分數多吃飯,招人待見有肚量!

*本文圖片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