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於賄賂的拒絕方式,有的靠智力,有的靠武力,還有的靠迂迴

賄賂這件事,可以說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一種為了謀取某種目的而施展的手段。而賄賂的東西那可就多種多樣了,有錢財、有利益,甚至是美人,總之一定是能讓人為之打動的。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的官員都是無法拒絕的,應正是這第一步的走出,發現沒有什麼危險,膽子就越來越大,但最後,還沒等別人來送,就開始主動索取,一旦有人不給予好處,就會利用職權處處為難對方,迫使對方妥協。不過,在古代卻也有一些清官存在,他們面杜伊賄賂,也是有著自己的處理方式。

古人對於賄賂的拒絕方式,有的靠智力,有的靠武力,還有的靠迂迴

最簡單的就是拒絕,但是這也是最不簡單的,因為一旦嚴厲回絕很容易得罪人,所以這就很考驗人的技巧了。《左傳》裡面,記載了一個相關的故事,說的是在宋國,有一個人偶然間得到了一塊潔白的美玉,讚歎不已,就將它拿去送給了子罕,並且奉承地說,這樣的美玉只有端正廉潔的大人您才配擁有。子罕看著美玉笑著說,這塊玉對於你來說是個寶貝,而廉潔是我的寶貝,如今我要是收下你的寶貝,那豈不是我們雙方的寶貝都失去了,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各自保存各自的寶貝。那個人聽後很慚愧,拿著美玉走了。

古人對於賄賂的拒絕方式,有的靠智力,有的靠武力,還有的靠迂迴

相對於子罕的溫柔回絕,五代時期的顧協就簡單粗暴多了,他是為皇帝起草詔書的,所以非常的重要,因此巴結他的人也就有很多。其中,有一個他的學生由於官職卑微,想要他幫忙走走後門,能提點一下自己,就給他送去了一些錢財,並說出自己的意願。結果顧協大怒,直接喊來人把對方打了一頓板子,就這樣再也沒人敢向他賄賂了。

古人對於賄賂的拒絕方式,有的靠智力,有的靠武力,還有的靠迂迴

上面兩種都是拒絕收,也有手下的,在後唐時期,有一個清官郭崇韜,坐杆非常難得廉潔,一路做官,各地百姓都是對他稱讚不斷,在民間的聲望極高。可是,在他到洛陽後,卻發生了變化,他不再是那個清官了,而是對於那些賄賂照單全收,一點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他的朋友就感到有些不解,又不好意思直說,就告誡他收斂一些,他聽到後大笑,搖頭說:“你們都誤會了,我身為宰相,更是兼將軍的職位,所獲得皇上的賞賜就已經夠多的了,還能缺這一點東西嗎”送我東西的大多是梁朝的官員,與我們做過敵人,對我們很是的態度很遲疑,如果我在拒絕他們的禮物,那麼他們很可能會生亂。後來,他將這些東西都捐贈給了朝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