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減貧1386萬人,中國消滅貧困人口只差最後一步

去年減貧1386萬人,中國消滅貧困人口只差最後一步

文丨西部君

是的,中國的貧困人口就要消失了。

國家統計局1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

2018年末,全國農村貧困人口1660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386萬人;貧困發生率1.7%,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

照此減貧速度,2015年定下的2020年消滅貧困人口的目標,或者說全面實現小康,只差最後一步。

從地域分佈來看,目前所有省份的貧困發生率,都降低到了6%以下。貧困發生率高於3%的省份還有8個,貧困人口數量超過百萬的省份有5個。

那麼,哪些省份將成為未來兩年脫貧壓力最大的地區?中國的貧困人口又是如何被一步步消滅的?

為了表述嚴謹,前面提到的貧困人口,指按照官方2011年定下的標準,年收入達不到2300元不變價的困難群體。抱怨沒有“車釐子自由”的隱性貧困人口,當然不在此之列。

01

中國的貧困線是如何制定的

1978年以來的脫貧行動,至少有四個節點,第一個是1986年,第二個是1994年,第三個是2001年,第四個是2010年。

1986年以前,中國還沒有貧困線的說法。普遍的物資匱乏下,貧困人口並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一個指代清晰的政策幫扶群體。

1986年,一個今天大家耳熟能詳的組織——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成立,當然彼時它的名字還是“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

小組成立後,幹了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制定扶貧標準。當時的貧困線,是按照1985年200元的不變價計算,1986年是206元。按此標準,中國當時有1.25億貧困人口。

這裡要解釋下不變價,它是指扣除了價格因素後的數據。以後每一年的實際貧困線,都在此標準上加入通脹的價格因素。

那麼這個標準又是怎麼來的呢?簡單地說,就是將每人每天2100大卡的最低營養需求,折算成食物量,再按照當時的消費價格換算成貨幣。

根據統計年鑑,1985年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39.08元,農村居民人均年收入為547.31元。和200元貧困線的倍差,分別是3.7和2.7,遠遠低於今天,它也是當時國人普遍貧困的縮影。

去年減貧1386萬人,中國消滅貧困人口只差最後一步

舉個例子,那一年自行車都還沒普及,每百戶家庭中有接近20戶買不起自行車。

農村的家電“老三樣”更是奢侈品:洗衣機百戶擁有量是1.9臺;電冰箱是0.06臺,相對來說黑白電視機要普及得多——百戶擁有量是10.94臺。但是彩電每百戶只有0.8臺。

02

貧困人口數量經歷劇烈起伏

1994年前,改革開放紅利快速釋放,中國經濟迅速起飛,這一時期雖然沒有今天精準扶貧之類的針對性政策,但很多家庭都迅速告別了吃不飽飯的年代。

貧困人口數量,則從1978年(按照1985年200元不變價倒推的數據)的2.5億,下降到1994年的7000萬,貧困發生率從30.7%降低到7.7%。

1994年的分水嶺意義在於,上一年年底更名的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這一年召開了全國扶貧工作會議,並頒佈了首個《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要求8000萬貧困人口,要在七年內徹底脫貧。

去年減貧1386萬人,中國消滅貧困人口只差最後一步

換言之,1994年起,中國開始系統正視貧困問題,脫貧手段也從前一階段的經濟拉動,變成有針對性地介入,依靠成體系的扶貧組織和資金投入來消滅貧困人口。

1994年到2001年,消滅貧困人口提速。由於政策兜底,沒有出現貧困人口不降反升、貧困發生率回彈的情況。

相對而言,1994年前反彈的情況發生了兩次,分別是1989年和1991年。

2001年,1994年定下的七年脫貧8000萬的節點到來。嚴格來講,任務並沒完成,截止到2001年底,還有貧困人口2927萬,貧困發生率為3.2%。

去年減貧1386萬人,中國消滅貧困人口只差最後一步

而且,這時候大家發現,隨著經濟水平整體提升,原有的貧困線實在太低了。於是這一年貧困線標準提高到872元,而上一年按照舊標準是625元,提高了近40%。

貧困線標準提高後,按舊口徑,2001年貧困人口數量2927萬,新口徑變成了9029萬。中國再次回到了一個新的扶貧起點。

2001年,首個遠景規劃《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01—2010 年)》出爐。到2010年的結算期時,貧困線再次升級,開始按照2010年每人每年2300元的不變價統計。

本來按照原口徑,中國在2010年只剩下2688萬貧困人口,新標準出臺後,再次回升到16567萬,比1985年標準下的貧困人口數量還要高,貧困發生率則回彈到17.2%。

可見,幾十年來,中國的貧困人口數量,隨時處在變動之中,被消滅的貧困人口,隨時都可能在統計學意義上重新返貧,以至於越扶貧貧困人口越多。

當然,同樣是貧困人口,2010年的家庭,和1985年的家庭相比,生存環境得到了大大改善,生存能力不可同日而語。

所以,雖然2010年後的貧困人口數量回升,但此後幾年,成了1978年以來脫貧速度最快的歷史時期,每年的減貧數量都在千萬人以上。

03

哪個省的脫貧壓力最大

脫貧不是個全國一盤棋的工作,在消滅貧困人口的過程中,不同地區面臨的壓力不盡相同。

比如,2015年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5個省(市)宣佈,按照2300元不變價的標準,已經消滅了全部的貧困人口。

中西部落後地區的情況,卻不容樂觀。同樣是2015年,貧困人口數量在200萬以上的地區還有,貴州,雲南,河南,廣西,湖南,四川,甘肅,安徽,陝西,河北,江西,湖北,山西,共13個省(市)。

去年減貧1386萬人,中國消滅貧困人口只差最後一步

衡量一個村莊是否脫貧,標準是貧困發生率是否低於3%。

對比此口徑,2017年還有14個省(市)高於3%,分別是河南、湖南、海南、四川、青海、寧夏、貴州、雲南、廣西、甘肅、陝西、山西、新疆、西藏。

截止到2018年末,河南、湖南、海南、四川、青海、寧夏成功地將貧困發生率降低到3%以下,高於3%的地區還有8個。

從貧困人口數量來看,2018年末高於百萬的,分別是貴州、雲南、河南、廣西、甘肅。河南因為人口基數大,貧困發生率其實並不高。

也就是說,未來兩年扶貧壓力最大的地區,就是貴州、雲南、廣西、甘肅這四個貧困人口數量過百萬,貧困發生率過3%的省區。

它們全都位於西部。而從上圖脫貧速度的對比中,可以明顯發現,甘肅是脫貧難度和壓力最大的——2018年減貧人數不到80萬,在重點地區中排名倒數第一。

04

2020年消滅的是絕對貧困人口

中國的貧困人口,除了上述地域分佈規律外,還有一些地理規律,比如大部分連片貧困帶都集中在山區,如六盤山片區,大別山片區等等。

這些道路不暢的山區,處於基礎設施和公共福利的飛地,也是消滅貧困人口的最後難點。不過中國的扶貧政策,有一個重要手段就是直接移民,把貧困人口從貧困地區搬出來。

移民作為重要扶貧手段,體現出消滅貧困人口的投入力度。數據顯示,國家撥付的扶貧資金,從1986年的19億,增長到到2016年的670億,增長了35倍。

去年減貧1386萬人,中國消滅貧困人口只差最後一步

另一個數據是,根據《中國反貧困工作40年曆史演進》一文作者統計,1979年至2018年3月,國家層面共發佈了 289 個與反貧困工作相關的文件。

所以哪怕是甘肅這類脫貧壓力最大的地區,要在2020年如期完成任務,老實說並非不現實。

回顧近四十年的扶貧史,減貧人口最多,減貧速度最快,讓中國成為世界消除貧困人口的主要貢獻者。

不過,考慮到幾次調整貧困線的歷史,說明對貧困人口的定義,並非一如既往地恆定。2020年貧困人口消失,還是按2010年2300元的不變價計算,“中國沒有貧困人口”有沒有足夠的說服力,還得將它與世界標準進行對比。

2005年,世界銀行選擇了15個最貧困的國家,取貧困線數值的平均作為全球貧困線,標準是每天1.25美元,不過是從購買力而非收入來算。

照此標準,2005年中國一共有2.54億人貧困人口,要遠遠高於自身口徑下的6432萬,貧困線標準明顯過低。

去年減貧1386萬人,中國消滅貧困人口只差最後一步

2011年中國貧困線升到2300元,新口徑下的貧困人口數量是12238萬;按世界銀行的標準,是8170萬。所以嚴格來講,中國的貧困線標準,定的比世界銀行要高。

不過2015年,世界銀行的貧困線也再次升級,從1.25美元提升到1.9美元,這意味著和世界標準相比,中國的口徑又更窄了。

可以看出,不管是國內還是國際,有沒有、有多少貧困人口,會隨著測算方法變化而不斷變化。2020年貧困人口消失,只是絕對貧困人口從統計口徑上消失了,相對貧困人口依然長期存在。

這種相對貧困,同樣會顯示出強烈的地域落差。比如城鄉之間,城市和農村低收入戶的收入倍差,從2013年的3.4倍,提升到了2017年的4.3倍。貧困人口消失了,但農村相對城市正在變得越來越窮。

另外,按照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瑪蒂亞•森提出的多維貧困理論,“食物貧困線”只是最底線的標準,與之對應的福利不健全、權利保障的不足,也是貧困的象徵。

這樣來看,2020年消滅貧困人口,只是達成了一個小目標而已。中國的脫貧路,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