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槎好人|點滴凡人善舉,匯成大愛張槎

在我們身邊有這麼一群人,他們平凡如塵,卻能讓人在他們身上體會到一種,不平凡的感情和力量。彷徨的時候,我們能在他們身上看到堅定;懷疑的時候,他們會告訴我們什麼叫相信。

他們用堅守造就著平凡人的不平凡,用善良的力量匯聚了張槎大愛。

2018年,張槎街道文明辦、社工局、總工會、團委等部門共同組織開展了“2018年張槎好人”評選活動,共有40多名群眾參加評選。經過街道文明委成員單位討論,並徵求街道綜治、紀檢、計生等部門意見後,評選產生了“2018年張槎好人”11名

“張槎好人”獲獎名單:

助人為樂類:李潔麗、陳有光、王海燕

林娟養、葉桂紅、邵子蘭

孝老愛親類:陳潤淮馮意冰夫婦

敬業奉獻類:賴向廷、譚遇連、李勝奇

今天起,張槎君將帶大家走近2018年“張槎好人”,聆聽他們身上實踐著的

凡人善舉。

1、

張槎好人|點滴凡人善舉,匯成大愛張槎

孝老愛親:陳潤淮馮意冰夫婦

頒獎詞:“為人子,止於孝”,他對母親有最深的愛,所以無微不至,對生命有深深的敬畏,所以不離不棄。小時候母親守著我,長大後,換我當你的“母親”守護你吧。如山的責任,似水的柔情,陳潤淮馮意冰夫婦多年孝老愛親,換來了四代同堂的福氣。

伉儷夫妻共同“養育”九旬老母親

早上六點,陳潤淮馮意冰便開啟了忙碌的一天,為全家人煮上一份熱騰騰的早餐,仔細幫母親擦身洗臉,送孫兒上學,買菜、餵飯、做家務……對上要照顧九旬老母親,對下照顧年幼的孫子,陳潤淮馮意冰常年如一日地做著沒有假期的繁瑣“工作”,卻也樂在其中,“四代同堂的福氣呀!” 陳潤淮馮意冰相視一笑。

張槎好人|點滴凡人善舉,匯成大愛張槎

陳潤淮馮意冰二人生於1950年,是張槎大江村人。在街坊眼中,他們不僅是模範夫妻,更是至親孝子。他們身上時刻閃爍著敬老愛幼、善良博愛、勤勤懇懇的傳統美德。

由於父親去世早,陳潤淮一出世就和母親相依為命。陳潤淮年幼時,得到很多熱心街坊的幫助,得以渡過一個個困境長大成人,自此,善良與孝順的種子就深深植入他的心裡面。直到成家立室,陳潤淮都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生觀影響著身邊的人,而這份善良與孝順亦得到妻子馮意冰的高度認可和支持。

張槎好人|點滴凡人善舉,匯成大愛張槎

2012年,大江村蓋起了村民公寓,主要是村中年輕人搬過去居多,一般家裡的老人都不會搬去住,怕住的人多容易產生矛盾。但陳潤淮馮意冰夫婦卻堅決要帶上老母親到公寓住,侍候老人家安享晚年。“一家人嘛,就應該住一起。” 陳潤淮說道。

走進陳潤淮的家中,濃濃的藥味撲鼻而來。病痛似乎總對陳潤淮90多歲的老母親不依不饒,這種味道也伴隨了這個家許多年。2014年,陳潤淮的母親第一次摔傷骨折入院,從出手術室那天起到康復回家,陳潤淮馮意冰二人就每天奔走在家和中醫院的公交車上,送飯、送湯、抹面、洗澡,每樣都要自己動手,回到家還要帶小孫子。就這樣一個多月下來,兩個人都又瘦又黑,瘦了一大圈。

張槎好人|點滴凡人善舉,匯成大愛張槎

而事實上,陳潤淮馮意冰夫婦也年近七十,深受高血壓、糖尿病、白內障等“老人病”的困擾,2018年,陳潤淮得了嚴重的腸胃潰瘍入院治療了一個多月,醫生強調出院後好好休息注意長時間調理。可沒想到幾個月後母親不慎滑倒,左膝蓋骨裂需要住院治療,陳潤淮顧不上自己的身體,把照顧母親放在第一位。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自母親患病以來,陳潤淮馮意冰夫婦就用體貼細微的實際行動、幾十年如一日的悉心陪伴,詮釋孝老敬親的傳統美德。他們的孝德感動街坊鄰里,但在樸素的夫妻二人眼中,他們做的只不過是“人之常情”。

2、

張槎好人|點滴凡人善舉,匯成大愛張槎

敬業奉獻:賴向廷

頒獎詞:“恪盡職守,甘於奉獻”,這是他的人生信條。虔誠勤勉中,他承載著使命擔當,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績。日常工作中,他總要求自己做好每一個細節;公司遇到困難,他總是第一個衝在最前面。他叫賴向廷,以多年的默默堅守,完美詮釋了“敬業奉獻”這四個字的真實意義。

愛崗敬業 盡力做好每一個細節

今年40歲的賴向廷現就職於市光法雷奧(佛山)汽車照明系統有限公司,自2012年進入公司以來,他一直在一線崗位上默默奮鬥,堅持把工作做細做好,力求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美。

在日常工作中,賴向廷盡職盡責,始終把安全放在第一位。2015年,公司物流部配備使用牽引車,賴向廷被安排到了牽引車駕駛崗位。牽引車駕駛除了要技術熟練,更重要的是確保安全。因此,賴向廷每天上班都會提前半小時到公司檢查車況,提前發現並解決問題,絕不容許工作中存在安全隱患,三年來始終如一。

去年7月,一次夜班任務中,賴向廷經過部門車間時聞到燒焦的異味,他並沒有忽視,而是馬上停車到周圍檢查,最後發現是車間的自動化設備起火了,於是迅速拿起滅火器進行滅火,避免了火勢的蔓延,保護了公司的財產。

張槎好人|點滴凡人善舉,匯成大愛張槎

每次公司有困難,最需要人的時候,賴向廷總是衝在最前面。去年6月,廣東持續下暴雨,公司物流部門來料倉地勢太低,眼看被水淹到了,來料倉堆放了很多車燈原材料還沒轉移,賴向廷二話不說,第一個衝上去搶救,在水中拼命搬運材料。在他的帶領下,大部分車燈材料都被成功轉移,為公司挽回了高達數十萬元的損失。

像這種的事例還有很多,然而,提及這些在旁人看來十分值得稱讚的事例時,賴向廷卻覺得不值一提。“這些都是我的分內事,只要我仍在這個崗位上,我就會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賴向廷說,一直以來,他的宗旨就是“把每一份工作當作人生最後一份工作”,長期紮根的心有了,自然就能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平時工作也比較忙,陪伴家人的時間很少。”賴向廷說,忙起來有時一天要工作12個小時,但是為了把工作做好,他沒有任何怨言,只是一開始家人對此頗有意見。“後來我跟他們說,雖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一線員工,但我肩負的責任也很重,任何一個細節出錯,也可能會釀成事故,所以我哪怕加班加點也要把工作做細緻。”經過一番溝通,家人的態度逐漸從不理解轉變為理解,再到現在無條件的支持,這讓賴向廷感到十分欣慰。“作為一名父親,我也希望在孩子面前樹立好榜樣,因此我會不忘初心,繼續在平凡的崗位上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發光發熱。”賴向廷說道。

3、

張槎好人|點滴凡人善舉,匯成大愛張槎

助人為樂:陳有光

頒獎詞:造福家鄉,恩澤梓桑,鄰里的忙,他總願意幫;家鄉的事,他總樂意解。他是小輩眼中尊敬的前輩,他是長者眼中風趣的老伯,他就如他的名字一樣,建樹家鄉的路上,發光發熱,他就是“蓮塘通”陳有光。

把村居事放在心尖上

“有事找光叔。”雖是街坊鄰里間相傳的一句玩笑話,也足以證明陳有光的魅力,他是上知蓮塘歷史,下知百姓故事的“蓮塘通”,他是團結宗親、樂於助人的“老好人”,悠悠歲月裡,陳有光一直用點滴瑣碎,守護毓秀蓮塘。

2000年,在商海馳騁多年的陳有光回到蓮塘村,迴歸他土生土長的地方。此後他的生活重心便聚焦在村裡的“瑣碎小事”上:“光叔,去哪裡訂燒豬?”“光叔,這個活動怎麼安排?”……作為蓮塘村老年人協會會長,陳有光每天除了主持協會大小事宜,一有時間就去街頭巷尾處“逛街、挖料”,和長者們聊天,為他們解惑。

鄰里們介紹,其實光叔未當上老年人協會會長之前,就已經是這樣的“老好人”。以前每逢本村或外村有宗親活動,他都負責開車接送村內族老及協會成員,既出錢,又出力,從來沒有報銷過油費,更沒有收過協會一分錢工資。

2016年端午,熱鬧喜慶的龍舟賽事結束後,由蓮塘村龍舟協會出資設宴100桌,宴請村裡70歲以上老人家歡聚一堂,享用“龍舟飯”。而“龍舟飯”活動能舉辦成功,必須得感謝光叔,因為是他走遍了蓮塘村的每一處角落,幫助蓮塘村龍舟協會籌措資金,拉取贊助,策劃活動。

張槎好人|點滴凡人善舉,匯成大愛張槎

陳有光對村民無私奉獻,對村居事也是義不容辭,蓮塘的大小活動,都能找到他的身影。2014年蓮塘村實行“一村一公園”建設項目和“古村落活化升級”建設項目,陳有光再次站出來為村居建設勞心勞力。在蓮塘公園和古村落的徵聯工作中,陳有光花費了2個多月的時間,連續多個晚上走訪全村的許多位老人家,收集了大量的文字資料,幫蓮塘村找回“丟失”的歷史文化。只要關於蓮塘,無論事情大小,光叔都能告知一二,被街坊尊稱為“蓮塘通”。

除了“蓮塘通”,陳有光還有一重要的角色,那便是“和事佬”。陳有光曾被推介擔任廣東省南雄珠璣巷陳氏宗親會常務理事。2013年清明時節祭祖上,有同村兄弟產生矛盾,出現了內訌。陳有光得知此事後,找到同村兄弟,多次上門做思想工作,調解矛盾,最終妥善的解決了此次祭祖糾紛,使陳氏宗親活動回到了正常軌道。除了宗親活動上,平時生活中,光叔也在村中擔任著“和事佬”的重要角色,村中的街坊兄弟中出現了糾紛,第一時間就是找光叔幫忙調解。

“蓮塘就是我的家,處處為家著想,為親人著想是應該的。”多年來,陳有光都被村民親切地喚為“光叔”,不僅因為他年紀大,更是因為陳有光十幾年來默默為蓮塘村作出的貢獻,村民們都看在眼裡,鐫刻在心裡。

每一個故事都像一個跳躍的音符,共同譜寫出一首屬於張槎的動人樂章,或許你之前從未聽說過他們的名字,但請你記住他們共同的名字——“張槎好人”。

誠然,善良,如黑夜裡見到的一縷光芒,給人心安;善良,如沙漠裡遇到的幾滴雨露,給人希望。點點滴滴的凡人善舉匯聚,便是正能量的海洋。所以,在“張槎好人”榜樣力量的影響下,一同播種善良吧,讓生命充滿溫暖,讓心中有陽光,助力張槎更有力量地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