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從關注中國貧弱轉向航天和華為,西方角度看中國的心理變遷

高遠:從關注中國貧弱轉向航天和華為,西方角度看中國的心理變遷

高遠

20年前初到法國,中國留學生走在街頭,一般被認為是日本人,法國人常會用日語打招呼“こんにちは(你好)”。要麼以為是韓國人,用韓語打招呼안녕하세요(你好)。或者以為是新加坡或港臺人,用英語打招呼,無論如何,基本猜想不到你是中國人,更預料不及現今法國人在街頭同樣遇見亞洲人,會用中文問候“你好”,很多法國人統統把亞洲人歸類為“中國人”了。

二十年前,打開電視和報刊,法國主流媒體談論亞洲,首先關注日本、韓國,然後新加坡與港臺形勢動態。有關中國報道多半為負面:98年發洪水,部分地區傳染病(其實就是流感),03年鬧非典……說了歸其,西方的新聞報道報道中國,除了貧窶、就是災難,除了落後,就是疾病,在他們的概念裡,似乎富裕的好生活註定與中國人天然絕緣、毫無瓜葛一般。

高遠:從關注中國貧弱轉向航天和華為,西方角度看中國的心理變遷

駐法大使譴責安倍

我曾問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參加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到法國的華僑前輩們,法國人那些年代怎麼看待中國?老先生們說,那會兒法國人對中國的印象,一點中國古老文明的影響下的神秘感外,就倆字:“窮”和“亂”。那時節中國也真是窮苦。戰亂不斷,烽火連天,國破家亡,民不聊生。特別是日本人侵華時期,就是亡國奴了。現在年輕人沒法理解。

我又問:“法國人表現咋樣?”老先生們答:“打個比方,一件很平常的生活瑣事—理髮,你都沒地方去!為什麼?沒有一個理髮店讓你進門,看見中國人進來立刻轟你出去。那種滋味,比刀割還難受。

高遠:從關注中國貧弱轉向航天和華為,西方角度看中國的心理變遷

聽說有一次,幾個同學實在氣不過,返回來找理髮店評理,對方根本不給解釋,直接關門不許進門。同學們氣急要砸門。店主沒辦法才出來央求說:“不是不給你們理髮,給你們理完,別人就不來了,因為他們說你們身上有病菌,附著剪刀會傳到身上。法國人也不可能坐中國人理髮坐過的椅子。給你們理完髮,我就得關張”。這些事情,別說國內人,就是現在老留學生也很少有人知曉的。

西方人看中國,從百多年前戰亂貧窶的鄙視到49年解放中法建交的平視,再到改革開放注視以及如今多多少少的仰視。180度的心理轉向,是經歷了一個複雜、糾結、不相信的懷疑到不願相信事實再到不得不承認現實的五味雜陳的心理過程。二月河先生說得好:“以我讀的這些史實,無論表面上怎麼說,沒有哪兒個國家願意看到中國富強(大意)”,這話可算犀利箴言。

高遠:從關注中國貧弱轉向航天和華為,西方角度看中國的心理變遷

可以這麼說,中國越強盛,生活在國外的中國人就越受尊重,這是一個個人人皆知又人人受益的道理。從西方人複雜的心理情感中,中國由貧窶到富足,由一窮二白到放星追月,板蕩百年過渡到民族復興,要寫的話,恐怕幾部厚重論文也無法囊括盡數。中國的現代化歷程,從工業荒蕪到今天的航天奔月,華為爆款。換個角色想想,擱誰誰也心裡也不舒服,尤其是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而論,更是如此。從西方角度看中國的發展變遷,不在國外親身經歷,很難感同身受。

高遠:從關注中國貧弱轉向航天和華為,西方角度看中國的心理變遷

那麼,為什麼西方人過去高高在上變做現在的提心吊膽或者說草木皆兵了呢?原因諸多,但有一點是他們必然走向敗落的重要理由,那到底是什麼因由呢?時間關係,下次與您仔細道來。

(高遠看法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