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蟾逸夫舞臺

上海天蟾逸夫舞臺原名天蟾舞臺,始建於1925年。“天蟾”的命名由來可追溯至更早。1916年,創始人許少卿離開彼時當紅劇場丹桂第一臺另立門戶,取“月精蟾蜍折桂枝”之意為劇場命名,足以看出他的雄心。在這之後的百年間,天蟾與戲曲發展一同起起落落,見證了太多梨園珍貴瞬間。

麒麟童周信芳長期駐演天蟾舞臺,《封神榜》、《龍鳳帕》、《鴻門宴》、《明末遺恨》等重要作品均在這裡演出。而“四大名旦”裡,“白牡丹”荀慧生19歲在天蟾唱紅,成了戲院的臺柱,尚小云憑《玉堂春》隻身闖上海,也是在天蟾舞臺一炮而紅;遷居上海後的梅蘭芳更把天蟾舞臺作為演出新劇的“基地”,掀起了藝壇抗日救亡的熱潮。

1989年,在當時上海市政府領導的倡議下,天蟾舞臺劃歸上海京劇院,由上海市政府投資,香港邵逸夫爵士等熱心京劇藝術的人士捐助進行改建,並命名為天蟾逸夫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