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旅遊產業基金實現效益最大化?

如何让旅游产业基金实现效益最大化?

近年來,隨著旅遊產業投融資需求的不斷增加,全國各省(區市)設立旅遊產業基金的消息頻出。湖北、重慶、雲南、四川、江西、山東、廣東等先後設立了20億元以上的旅遊產業投資基金。據記者粗略統計,至少已有20個省份設立了省級旅遊產業基金,撬動了大量社會資本,助推旅遊業轉型升級。

日前,國辦印發的《關於進一步激發社會領域投資活力的意見》明確提出,“發揮政府資金引導作用,有條件的地方可結合實際情況設立以社會資本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的社會領域相關產業投資基金。”為此,記者就全國各地旅遊產業基金的發展情況進行了採訪。

基金遍地開花

撬動鉅額資本

重慶設立總規模50億元的旅遊發展股權投資基金;廣西設立總規模將達100億元的旅遊產業發展基金;陝西設立規模達到50億元的旅遊產業投資基金……近年來,全國各省(區市)旅遊產業基金遍地開花,為旅遊業發展撬動了鉅額資本。

記者瞭解到,北京旅遊發展基金是成立較早的基金,早在2012年就設立了。當時,北京的經驗影響了很多省份。

據介紹,當時,北京市旅遊委出資1.5億元,通過多次談判,牽手海航旅業,並由海航旅業募集8.5億元社會資本。由此,1.5億元政府資金放大為10億元基金。

從2012年設立至今,北京旅遊發展基金可謂“戰績”頗豐,投資項目6個,投資金額9.11億元。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該基金投資的大新華運通國際旅行社項目已經成功退出,收益超過30%。

與北京相比,浙江省旅遊產業投資基金可謂“後起之秀”,總規模更是達到了100億元。該基金管理方浙旅盛景資本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健介紹,雖然成立至今僅4個多月,但浙江省旅遊產業投資基金可謂“出手不凡”,成立當天就簽訂了6個投資項目,此後4個多月,儲備項目超過20個。目前,該基金正在重點推動千島湖旅遊投資發展基金、舟山遊艇、寧波海島等三大項目。

對於各省(區市)旅遊產業基金的設立,綠維創景旅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李洋分析,“資金變基金”有很多積極效應,一是槓桿作用,可以放大政府投資,撬動社會資本;二是引導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向旅遊業的薄弱環節、特殊領域;三是市場化、專業化效應,聘請專業團隊,確保資金真正投向潛力企業、關鍵企業。此外,“資金變基金”還有一個“反哺”作用,基金管理團隊可以帶來新理念、新經驗,為政府決策、產業規劃提供借鑑。

協調政府與市場

兼顧盈利與引導

雖然全國各地紛紛設立旅遊產業基金,且運轉效果良好,但是不少業內人士也指出,目前全國各省(區市)旅遊產業基金面臨一個核心矛盾點,即“如何處理好政府引導和市場運作之間的關係”。

為處理好這一矛盾,北京旅遊產業基金建立了一套“放”“管”結合的機制。一方面是“放”,北京旅遊委不干預投資運作,而是聘用專業管理團隊,制定投資制度,由投資決策委員會對項目投資進行表決。另一方面是“管”,北京旅遊委保留了一票否決權,對違反“雙八十”投資限制的決策可以一票否決。所謂“雙八十”投資限制是指投資於北京地區企業的資金不少於80%,投資於旅遊相關產業領域企業的資金不少於80%。

與北京旅遊產業基金類似,浙江省旅遊產業投資基金也制定了不少協調策略。張健說,處理好“政府引導和市場配置”的關係,在項目篩選環節就要有所體現。在項目前期入庫之前,要先考察該項目是否有示範性以及社會效應、產業效應;同時要堅持市場化原則,考量項目的收益性、安全性和流通性,考量項目的接受程度與發展空間。在政府引導方面,可以設定投資比例限制;在市場化方面,則要由專業團隊負責實際運營,各出資人根據出資額享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

山東省旅遊發展基金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政府部門對旅遊發展基金的示範引導作用有所要求,但不干涉基金運行管理,給予了基金運作者充分的自主權。

李洋則認為,旅遊產業基金的發展關鍵是選擇絕佳的管理團隊。好的管理團隊可以在政府和市場之間尋找到平衡點,對當地產業投資做出頂層設計,“好鋼用在刀刃上”,把資金集中用於補足短板、發揮特長、加速轉型升級上。

“在基金管理團隊的選擇方面,地方政府十分青睞國企、金融背景的團隊,但是不應該忽視產業背景,要充分考慮管理團隊對旅遊產業的熟悉程度和實踐經驗。”李洋說。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業內人士指出,雖然旅遊業背景的管理團隊對行業很熟悉,但是金融背景團隊則更熟悉風險把控,各有所長。

傳遞理性精神

構築風控體系

“‘資金變基金’對引導社會資本理性投資有積極作用。”李洋認為,政府引導在宏觀戰略思維方面有優勢,這是純市場化運作不一定能做到的。旅遊產業基金並不完全追求收益最大化,比社會資本更冷靜,這種冷靜可以起到一定的傳導、帶動作用,讓一些投資過熱的地方冷靜下來。

張健認為,政府設立旅遊產業基金可以有效引導社會資本理性投資。政府不干預基金運行管理,完全市場化運作,擺脫了“重扶持不重收益”的舊印象,讓社會資本意識到,政府投資同樣是盈虧自負。因此他們在跟投或合作時就會更加理性。相對於補貼、獎勵、貼息等扶持形式,旅遊產業基金以股權投資的形式進行“扶持”,且投資之前要嚴格評估企業的歷史狀況、現金經營、未來預期等,可引導社會資本審慎評估、理性投資。

除了向社會投資傳遞理性投資精神,全國各地的旅遊產業基金嚴格的風險防控體系也起到了示範引領作用。

北京市旅遊產業基金將風險管控任務交給專業團隊來做,組建了投資決策委員會、風險控制委員會和投資顧問委員會,並聘請了旅遊行業專家擔任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且建立了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所有投資都要由投資決策委員會進行投票表決,儘可能將投資風險降到最低。

張健也向記者描繪了一個嚴密的“風險防範體系”。他介紹,在管理架構上,成立有限責任公司,聘請專業團,各合夥人同股同權進行民主表決;在出資上,採取項目認繳制,分批次、同比例到位,並由託管銀行監管;在風控機制上,設置較高標準的投決機制;在投資權益保障上,遵循同股同權與差異化投資回報相互補充的原則,與其他資本約定收益分配;在參股基金退出上,通過國內外市場IPO、“新三板”掛牌交易、上市公司重組併購、出售給其他基金或戰略投資人、管理層或大股東回購等方式和路徑,力爭完整退出。

儘管當下全國各省旅遊產業基金髮展迅速,但不可否認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景區類項目對股權合作接受度不高、長線投資年化收益難以保障、市場化退出通道設計與實現難度大等。對此,相關專家表示,目前,無論是國家旅遊局還是全國各地旅遊部門都要不斷總結經驗,力爭突破瓶頸,推動旅遊產業基金健康可持續發展。

原題:《扶持資金變基金 旅遊發展添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