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基辛格訪華, 見證近50年中美關係

閱讀提示: 在這次會面期間,毛澤東讚揚了基辛格為中美關係所作的努力,他說:“你跑中國跑出了名嘛,頭一次來(1971年7月秘密訪華)公告發表以後,全世界都震動了。”

作者|應 琛

提起亨利·阿爾弗雷德·基辛格,美國人不會陌生,中國人也不會陌生。他是美國前國務卿,著名外交家、國際問題專家,以及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在美國,基辛格的地位極高。納粹時期移民到美國並加入美國國籍的他,背後既代表著美國政界利益,也代表著美國猶太人利益,是美國猶太人和政界最重要的橋樑。

對中國人來說,基辛格一直被看作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1969年到1977年之間,基辛格在中美建交中發揮了核心作用,是他1971年訪華率先打破了中美關係堅冰,自此他也成了多位中國領導人的座上賓,見證了中美關係50年的起起伏伏。

國際| “老朋友”基辛格訪華, 見證近50年中美關係

中美建交的歷史締造者

1972年尼克松訪問中國之前,基辛格作為特別使者,踏上了中國的土地。毫無疑問,基辛格對於中美關係最重大的貢獻在於他促成了尼克松總統的訪華,以及中美正式建交。

在尼克松總統正式訪華前的磋商中,基辛格與周恩來總理進行了大量的接觸,雙方秉著維護國家利益、減少爭端、增進理解的態度討論了大量的議題,這次密訪的特殊之處在於,由於兩國20年來沒有接觸,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是臺灣問題,另一個就是越南問題。這兩個問題雙方都知道短期內是不可能解決的。

最終,中美雙方決定“把解決中南半島問題作為美軍撤出臺灣的條件”,但雙方都沒有為兩個問題的解決立即做出承諾,或者給對方施加太大壓力,因此這兩個問題實際被暫時擱置了,因而掃清了尼克松訪華的障礙。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正式訪問中國。毛澤東在中南海書房會見了尼克松和基辛格,這是基辛格第一次與毛澤東會晤。基辛格認為毛澤東是世界上少有的具有典型個性的魅力型領袖人物。

在《論中國》中,基辛格這樣描述初次見毛澤東:“我們被直接帶到了毛澤東的書房。這個不大的房間三面牆是書架,書架上擺滿了手稿。桌上和地上堆了很多書。屋子的一角擺了一張簡單的木床。毛澤東從一組圍成半圓的沙發中間站起身來,一個助手陪在他身邊以防需要扶持。我們後來才知道幾周前他因心臟和肺部患病而導致身體虛弱且行動困難。克服了行動不便之後,毛澤東展現了非凡的意志力和決斷力。他用雙手握住尼克松的雙手,露出了非常親切的微笑。”

在這次會面期間,毛澤東讚揚了基辛格為中美關係所作的努力,他說:“你跑中國跑出了名嘛,頭一次來(1971年7月秘密訪華)公告發表以後,全世界都震動了。”毛澤東也一針見血戳穿了基辛格“無所求於對方”的虛偽觀點,他說:“如果雙方都無所求於對方,你到北京來幹什麼?如果雙方都無所求的話,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接待你和你們的總統。”基辛格為毛澤東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說:“我從來沒有遇見過一個人像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飾的意志力。”“他身上發出一種幾乎可以感覺到的壓倒一切的魄力。毛澤東的確能讓人體會到力量、權力和意志的共鳴。”

一年後的2月1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再次會見了基辛格。雙方在無拘束的氣氛中進行了坦率和廣泛的談話。毛澤東稱讚剛剛簽訂了越南和平協定的基辛格:“你們的事情幹得好,到處飛。你是燕子,還是鴿子?越南問題可以算是基本解決了。”基辛格說:“我們現在需要一個走向平靜的過渡時期。” 談話結束時,毛澤東請基辛格向尼克松總統轉達他對在“文化大革命”中被錯誤批鬥或被迫離開我國的外國專家致以歉意,並歡迎他們重新回中國。

事實上,1972年至1975年間,基辛格跟毛澤東有過5次見面。

95歲的“老朋友”再到中國

2018年,中美關係正處於“風高浪急”的階段,基辛格再赴中國。11月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人民大會堂接見了95歲高齡的基辛格。雙方回顧了中美關係的發展,並對當前局勢進行了深入探討。習近平主席指出基辛格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為中美關係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基辛格也表示美中合作對世界和平與繁榮至關重要,希望美中雙方更好地相互理解,加強戰略溝通,不斷擴大共同利益,妥善管控分歧。

習近平強調,中美雙方對彼此的戰略意圖要有準確的判斷。一段時間以來,美國國內涉華消極聲音增多,值得關注。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同時,美方也應尊重中方按照自己選擇的道路發展的權利和合理權益。

基辛格則表示,當前形勢下,美中合作對世界和平與繁榮至關重要,並高度評價中方為此所作努力。稱發展美中關係需要戰略思維和遠見,美中雙方要更好地相互理解,加強戰略溝通,不斷擴大共同利益,妥善管控分歧,向世人表明美中共同利益遠遠大於分歧。

作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在過去近50年中,基辛格訪華的具體數字已經很難統計清楚,有說80多次,也有說數百次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和我國多位領導人都有過多次接觸,對於中美關係的推進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除了與中國最高層接觸和交流之外,基辛格的中國“朋友圈”還遍佈中國政界方方面面,他也因此被稱為“最牛老外”。

2012年,他的著作《論中國》在中國出版,在序中他這樣寫道:“我日益欽佩中國人民,欽佩他們的堅忍不拔、含蓄縝密、家庭意識和他們展現的中華文化。與此同時,我終生都在從一個美國人的視角反思如何締造和平。”

在一些國際關係專家的眼中,基辛格對中美關係兼有歷史貢獻和現實影響。一方面,基辛格和尼克松一塊實現了中美和解,中國人是很念舊情的。另一方面,基辛格在美國國內也深受尊重,因為他的戰略視野特別好,兩黨不論誰執政,對他都非常尊敬,也會認真考慮他的意見,因此即使他不在位沒有決策權,但是他的建議權很大。

而對於自己的政治成就,基辛格這樣自我評價:“我總想找到一個高於一切的概念,當然,有沒有做到需要歷史學家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