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興良:耶賽克教授與中國刑法學

陈兴良:耶赛克教授与中国刑法学

陳興良:耶賽克教授與中國刑法學

編者按:本文轉自微信公號“馬普刑法學人”,原載《刑事法評論》第28卷。歡迎點擊文末鏈接進入法言網(lawtalks.cn),參與更多相關討論。

作者:陳興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編輯:Ceci_Zhang,Zj_hsy,泡豇豆二

耶賽克教授是德國著名刑法學家,也是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刑法學家。耶教授與中國刑法學的關係,可以為這一評價提供佐證。耶教授是最早進入中國刑法學視野的外國學者之一,為中國刑法學打開了一扇對外交流的學術窗戶。在此後的30多年,教授一直關注並關心中國刑法學的發展,與中國刑法學建立了長期的聯繫。以下所舉二三事,可以說是教授與中國刑法學聯繫的一些片段。

其一,一篇論文。

教授的《世界性刑法改革運動概要》(《法學譯叢》1981年第1期)一文,可以說是最早翻譯介紹到中國的比較刑法的重要著作,它使長期處於封閉之中的中國學者初步瞭解了世界範圍內的刑法改革運動,從而使中國刑法學界的視野為之開闊。從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目前正在進行的刑法修訂也正是對耶教授所倡導的向著人權保障和人道主義方向進行刑法改革的呼籲的一個回應。

其二,一篇序言。

教授為《德國刑法典》的中譯本寫下長篇序言,對《德國刑法典》的產生和適用範圍、刑事政策原則、刑法典的結構、處罰之先決條件、刑罰與保安處分、犯罪構成要件等重要問題都作了深入分析,對於中國學者掌握該部法典的基本內容頗有參考價值。

其三,一部著作。

教授的《德國刑法教科書》是德國刑法教科書首次進入中國。該書是德國刑法的總論部分,闡述了德國刑法制度的基本思想,這就是耶教授在該書的中文版前言中所闡述的以下三個原則:一是罪責原則,該原則排除對違法的行為及其後果的純客觀歸責;二是法治國家原則,該原則保證法安全性,並因此保護個人的自由和維護基本權利;三是人道主義原則,該原則主要反映了制裁制度和表明刑罰執行的不可放棄的底線。該書的出版時間恰好與中國刑法轉變與刑法知識轉型處在同一個時間點上,因而對中國刑法與刑法理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耶教授始終將刑法與人類精神生活狀態相關照,認為刑法在某種意義上是我們文化狀態最忠實的反映並表現著我們國家占主導地位的精神狀態。這一命題,使我們可以透過刑法法條深刻地把握刑法的精神實質。能說出這樣的話的人,不愧是刑法學大師。只有將刑法與時代精神聯繫起來,以刑法理論反映時代精神的刑法學家,才是真正的刑法學者。每當想到這一點,耶教授就使我們高山仰止。

隨著1997年中國刑法的修訂,中國開始了一個刑法知識的轉型過程,這也是一個刑法的教義學化的過程。20世紀50年代引進中國的蘇俄刑法知識越來越不能適應中國刑事法治的發展,尤其是該理論本身所包含的意識形態的、非法治的、非規範的因素,恰恰阻礙了刑法知識的深入發展。在中國刑法教義學化的過程中,來自德國的刑法知識為中國刑法學界提供了學術資源。刑法知識的教義學化,對於中國刑法學來說是一個發展的重大契機,也是在刑法原理上與德日刑法學接軌的一個舉措。

齊白教授在紀念耶教授的文章中,指出耶教授的貢獻之一,就在於通過比較法學的研究,奠定了國際刑法教義學的根基。而這裡的國際刑法教義學,就是建立在刑法學的普世語法的概念基礎上的。刑法學的普世語法,意味著建立一種跨越國界的刑法學的可能性。中國刑法學走過了一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有過坎坷,有過屈辱,只有將刑法理論建立在法教義學的基礎之上,才能獲得刑法學的理論自主性和學術獨立性。耶教授的教科書雖然只是一部以教科書這種最為通常的體例為思想載體的著作,但其中包含的豐富內容,不啻是一本德國刑法的小型百科全書,中國學者從中受益良多,成為中國刑法學界引用率最高的外國刑法著作之一。

其四,一個學生。

耶教授曾經長期主持德國馬普刑法研究所的工作,使馬普所成為舉世聞名的外國刑法與比較刑法的研究重鎮,同時也為中國刑法學界培養了大批學術人才。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馬普研究所就與中國刑法學界發生了聯繫。耶教授招收了來自中國大陸的第一名博士生,也是我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求學時的師弟——李海東先生。我清楚地記得在1987年秋天的一個夜晚,我們為第二天即將啟程赴德國學習的李海東舉行歡送酒會。那時對外開放的大門剛剛開啟,我們都期望李海東能夠像唐僧一樣去西天取得真經。

李海東博士僅僅是耶教授以及馬普所為中國刑法學界培育的人才中的一個代表。當然,親身受到教授的耳提面命的教誨的人是極為個別的,絕大多數中國學者還是通過教授的著作受到刑法理論的啟蒙。

隨著中德刑法學術交流的深入發展,耶教授的學術思想越來越多地在中國傳播。耶教授的刑法理論思想不僅是德國刑法學界的遺產,也是世界性的刑法理論遺產。中國有句古語:蓋棺論定。這句話的涵義是,當一個人去世以後,馬上就可以對這個人做出正確的歷史定位。只有在生前就受到廣泛推崇的大師級人物,才能享受蓋棺論定的待遇。因為,對於這樣的人物,不會有爭議。耶教授就是這樣的人物,其人其事將永遠載入世界刑法學術的史冊。

(文章整理/孫運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馬普刑法所訪問學者)

陳興良:耶賽克教授與中國刑法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