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特稿:韓國老人退休怕失業

國際特稿:韓國老人退休怕失業

人口老齡化是現今世界面對的問題,韓國的情況格外嚴峻。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資料顯示,超過60歲的韓國高齡人口僱傭率和貧困率,都是世界之最。韓國法定退休年齡為60歲,但實際上法定退休到來時,韓國人卻不得不重新找工作——由於前半生收入幾乎都花在兒女身上,老來養老金微薄,加上子女自顧不暇無力奉養,一般韓國老人必須自力更生,放下身段尋求按日按時計酬的‘低質量’工作,賺取些微收入維持生活,平均工作到72歲才真正退休。

韓國65歲以上老人乘坐地鐵免費,這衍生出一個行業——老人乘地鐵送快遞。

韓國一家名為“光頭快遞”的公司專門僱用65歲以上老年人為快遞員,派送四公斤以下的包裹上門。“快遞大爺”服務非常受歡迎。

78歲的曹龍文已經當了八年的快遞大爺。他坦言,當快遞員是基於生活需要。他於1998年退休後把領到的退休金2.2億韓元(約27萬新元)拿去做生意,結果血本無歸。

國際特稿:韓國老人退休怕失業

78歲的快遞大爺曹龍文乘地鐵送包裹,日行一萬多步,又可賺生活費。(姜貴瑛攝)

曹大爺說:“退休後開設的運動用品店倒閉後,我幾乎天天喝酒,還得了抑鬱症,晚上無法入眠。坐地鐵送快遞後,我的生活變得很有規律,每天平均走1萬5000步。這樣既可鍛鍊身體又可賺錢,我非常滿意這份工作。”

《聯合早報》記者有一天跟隨曹大爺體驗坐地鐵送快遞,發現曹大爺對首爾地鐵線路和使用智能手機的導航功能非常熟悉。他說:“只要學會用手機應用接單,看地圖找路,這個工作其實不難。”

首爾市內的快遞收費是每趟約8000韓元(約9.6新元),首爾郊區則要1萬韓元(約12新元)以上。曹大爺一天處理三五個包裹,每筆訂單他得收費的七成,公司拿三成。他一週工作五天,一個月的工資大約60萬韓元(約726新元)。

曹大爺說:“我不工作會生病。我希望至少能做到80歲。每月領老人年金60萬韓元不足以維持生活,出來賺點錢比較好。”

據瞭解,目前首爾有100家地鐵快遞公司,老人快遞員約有2000名。除了像曹大爺代為遞送生活用品之外,有的公司還專為百貨商店或專業機構如牙科診所送貨。

66歲樸宜圭希望工作到70多歲

韓國老年工人集中的行業還有公寓保安和停車管理員。

66歲的樸宜圭是辦公樓的停車管理員。他曾在韓國農協銀行工作了33年,還擔任過分行行長,2011年退休後,轉行當停車管理員。

國際特稿:韓國老人退休怕失業

66歲的樸宜圭年輕時是銀行分行行長,如今為了生活,不得不當停車管理員。(姜貴瑛攝)

樸大爺告訴記者:“退休後時間突然變多了,剛開始的時候很不習慣,總不能每天都去爬山或見朋友。再說以前有公司幫我付保險費,退休後就得自己承擔,靠養老年金根本無法維持生活,所以決定出來賺點錢。”

樸大爺有個當整形外科醫生的兒子(38歲)。他透露,兒子念醫學院時的學費和房租等費用都由家裡負擔,他每個月都給孩子寄去至少200萬韓元(2420新元),兒子結婚時,還幫他支付房貸,所以手上儲蓄已經不多。

他不無感嘆地說:“以前一心只把孩子的未來當成自己的一切,從來不為自己的將來打算。我想許多韓國老人可能都跟我一樣。”

樸大爺現在每隔一天上班13個小時,每月工資為168萬韓元(約2033新元),加上一點老人年金,也夠應付他和老伴的生活需要。

他說:“還能出來賺錢就是福氣。現在領到100萬韓元(1205新元)感覺比以前在銀行工作時領到1000萬韓元(約1.2萬新元)還多。我要好好照顧身體,希望繼續工作到70多歲。”

銀行白領沒想到老來當保安員

67歲的房約翰是住宅保安。他曾在韓國進出口銀行工作21年,英語非常流利。1997年韓國爆發金融危機時他被裁退,後來到國際金融中心工作,60歲退休。他坦言,以前當白領階級的時候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當上保安員。

房大爺說:“世事難盡如人意,只能順其自然。韓國爆發金融危機時,有些人可能賺了大錢,但對我卻是很大的打擊,現在只能為生活而工作。老實說,168萬韓元(約2033新元)的工資能買什麼?剩下沒有多少錢了。”

他對生活充滿感慨。“我們這一代人太忙了,年輕時只知為了生存和撫養孩子而活,根本不敢想退休的事。我做保安員已經快一年,剛開始時很不習慣,現在已經適應了。”

67歲洪建子從年輕就工作至今

洪建子(67歲)已在養老院當了10年的護理員,但她不是年老了才出來工作,而是從年輕就一直工作至今。

國際特稿:韓國老人退休怕失業

67歲洪建子(左)每週三天在養老院當護理員,另三天提供登門護理服務賺外快。(姜貴瑛攝)

她透露,兒子剛滿一歲時丈夫發生意外去世,為了撫養兒子,她學會美髮技能,當了20年的美髮師,改行是因天天抬手為客人美髮,肩膀痠疼,得了肩周炎,只好改行當老人護理員。

她每週三天在養老院工作,薪酬185萬韓元(2230新元),其他三天提供上門服務賺外快。

她說:“護理員沒有年齡限制,養老院大部分護理員都是60多歲,也有70多歲的。整天待在家裡沒意思,出來見見老人,聊聊天,不僅能解決生活需要,也給我帶來活力。只要是身體情況允許,我希望繼續做下去。”

三缺老人自殺率高

據韓國官方統計,韓國2018年超過60歲人口的僱傭率為38.3%,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簡稱“經合組織”)成員國中最高的;經合組織這個年齡層的平均僱傭率為15.2%。另一方面,韓國超過65歲人口的貧困率高達49.6%,全球最嚴重。 韓國老人人力開發院院長姜益求坦言,協助人們養老的關鍵就是要提高老人的收入。

他指出,老人的收入來源總體而言主要有三個:政府補貼、勞務所得、子女奉養費,可是在韓國,很多的老人都沒有這三種來源。例如,北歐國家的老人可領取的公共養老金不少,不工作也能擁有優質生活。與經合組織成員國相比,韓國的公共養老金制度仍不夠成熟。

韓國的養老金制度在1988年才逐漸建立,而且僅為老人提供每月大約20萬韓元(約241新元),因此那一代的老年人退休後的生活根本沒保障。

韓國媒體對老年人困境的分析報道很多,結論都一樣,即高齡者出去工作是因為必須自己負擔生計。微薄的退休金加上難以依靠家屬支援,使得老人退休後不得不重新找工作。問題是,老人可找到的多數是臨時、按日按時計酬的“低質量”工作,因此即使打工,也很難擺脫貧困。

不想拖累子女甚至選擇自殺

韓國媒體的分析指出,韓國老人年輕時在子女身上的花費過高,以至沒有足夠的養老儲蓄。所謂“養兒防老”,在韓國這個重視傳統儒家觀念的社會,子女理應承擔奉養老人的責任,但由於韓國社會這些年來競爭持續加劇,年輕人就業困難,為人子女者自身難保,無法顧及父母,導致老人的處境越發艱難。許多老人為了不成為子女的拖累甚至選擇自殺。韓國老人自殺率近年不斷升高反映了問題的嚴峻。

據韓國統計局,2011年超過70歲老人自殺率為平均每10萬人當中,有84.4老人尋短見;超過80歲更多達116.9人。經合組織的調查結果顯示,韓國老人自殺率是所有成員國中最高的。

韓國人權委員會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老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困難(27.7%)和健康問題(27.6%)。

韓國保健社會研究院研究員尹瑞英表示,在韓國,一個人退休後每月需要的生活費大約是190萬韓元(約2290新元),夫妻倆每月需要250萬韓元(約3014新元)。她說,韓國必須加快年金制度的改革步伐,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否則老人貧困的現象將日益嚴重。

韓官方籲企業積極僱用老年人

韓國生育率非常低,人口老齡化日益嚴峻。官方統計顯示,今年到達法定退休年齡60歲的人口首次突破80萬,多達84萬9000人。按此趨勢估計,在下來的16年裡,每年都會有80萬至90萬人到達退休年齡,即截至2034年,退休者將約佔總人口27%,即勞動人口中的38%將逐年退出經濟活動。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韓國政府與社會各界積極合作,開發適合老年人的工作崗位,並積極鼓勵老人退休後再就業。

據韓國老人人力開發院,韓國有近120萬名老人希望找到政府協助安排的工作,因為這些工作的薪酬和福利較好。可是,這樣的工作崗位目前只有51萬個,遠遠不足。韓國政府今年準備投入1.7萬億韓元(約21億新元),為老人創造61萬個工作崗位,預計到2022年,再增加80萬個。

老人咖啡館為老人創造工作機會

韓國首都首爾市的“老人咖啡館”是政府為老年人創造新工作的成功案例。首爾中浪區在2017年11月出現了第一家“老人咖啡館”,至今該區已經開設了三家類似的咖啡館。

國際特稿:韓國老人退休怕失業

韓國政府在首爾市中心開設老人咖啡館,為老年人提供就業機會。(首爾市中浪區廳提供)

中浪區廳轄下老人福利組組長金成植介紹說:“咖啡館的工作環境好,不像清潔工那樣辛苦,因此在我們推出的29種老人工作崗位當中人氣最高,每年報名要參加的老人競爭率為3比1。”

目前首爾中浪區的三家“老人咖啡館”共有42名老人員工,他們分成三組輪流值班,每一組每一次值班三小時。這些老人員工可都是考取了咖啡師資格證的專業咖啡師。

在咖啡館工作的金仁順(65歲)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說:“在一杯拿鐵上用牛奶拉花拉出心形圖案時感到很開心。來咖啡館上班,同事都是差不多同齡的朋友,上班成為活力源泉。”

樸英福(65歲)也說:“我在這裡工作每月大約賺取40萬韓元(482新元),錢不多,但領薪水時我真的很開心。每月5號發工資,我可以給孫子零用錢,也送老公一個小禮物。”

學者:政府須完善社會安全網

韓國老人人力開發院院長姜益求說:“老年人退休後就退出了原本承擔的職業角色,生活內容和節奏都會發生很大變化,人際關係可能變得狹窄。老年人尤其是從事領導位置退下的老年人,容易產生失落感甚至挫敗感。讓老人繼續工作不僅能改善老人貧困率,也能降低老人自殺率。”

他表示,政府每年投入鉅額預算來創造老人工作崗位,可是最終能獲得這些工作的老人只有其中的40%左右。為提高老人的就業率,除了政府之外,企業也需轉換思維,積極僱用老年人。他指出,老年人在就業方面自有優勢,如有豐富的社會經驗、認真、勤奮,責任心也強。

高麗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姜成鎮說:“隨著社會老齡化,韓國需要加強不完善的社會安全網。目前老人退休後再就業的工作質量明顯下降,為改善這樣的情況,政府需要整頓再教育體系。”

韓國《國民日報》發表評論指出,老人福利的核心問題是經濟能力和健康問題。政府及企業必須創造更多更靈活的工作,並改善工作環境,努力協助老年人參與經濟與社會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