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一定行的》導演藍鴻春:不懂“跨界”的剪輯師不是好導演

8月24 日,對於藍鴻春而言,將是意義非凡的一天,由他導演的首部潮汕方言喜劇電影《爸,我一定行的》在全國院線上映。這幾天,不少潮汕市民都提前買好了票,準備去影院支持這部“膠己人”的電影。藍鴻春則希望,通過這樣一部反映父子兩輩人不同的生命訴求和價值觀的電影,讓更多潮汕乃至中國父子多一個角度去看待彼此之間的關係。

《爸,我一定行的》導演藍鴻春:不懂“跨界”的剪輯師不是好導演

合拍電影純屬緣分

2016年,藍鴻春和狗哥(電影男主及編劇鄭潤奇)都是在深圳發展的潮汕人,有自己的公司,一起合拍電影純屬緣分。

認識狗哥前,藍鴻春在微信朋友圈看過他的搞笑視頻,一直覺得他很有才很“屌”。在某個視頻中,藍鴻春發現狗哥的公司地址就在深圳龍崗五和地鐵站B出口,竟離自己公司很近,便主動上門結識,“既然有這個緣分,就要抓住”。

“一開始,我以為他是來面試的。”據狗哥回憶,倆人初次見面就鬧了笑話。那時,狗哥的公司剛從汕頭搬到深圳,正在招攝影師,藍鴻春是他們的第一個客人,倆人誤打誤撞,就這樣認識了。之後,狗哥經常請教藍鴻春關於原創短視頻拍攝等專業問題,彼此逐漸熟絡起來。

同是在外奮鬥的年輕人,同樣對老家懷有深深的眷戀,在閒聊中,他們萌發了製作一部潮汕文化主題電影的想法。“在想我們的電影處女作拍什麼時,腦中第一個浮現的詞便是‘父子’。”藍鴻春說。

在確定好拍攝主題後,當下兩人一拍即合,說幹就幹。

《爸,我一定行的》導演藍鴻春:不懂“跨界”的剪輯師不是好導演

2017年年初,電影開始籌備,10月22日正式開拍,直到今年3月底才真正殺青,中間歷經電影經費緊缺、鏡頭多次補拍、輾轉多地取景重重困難。每回憶起拍攝過程中的艱辛,藍鴻春連連發出“很不容易”的感慨。

起初,藍鴻春試圖尋找一些投資人,但很多人持著觀望的態度。因拍電影而一年半沒工作的他經常窮得叮噹響。好在他的用心和努力感動了不少人,在深圳創業的朋友、以前的同學都開始在費用上支持他。

《爸,我一定行的》導演藍鴻春:不懂“跨界”的剪輯師不是好導演

藍鴻春一開始就決定全片採用潮汕人本色出演。劇中除了邀請到方展榮、李樹浩(水雞兄)等戲劇、話劇界老戲骨擔任主要配角外,另一大亮點便是2000名潮汕群眾參演,賣熟食的個體商戶、做宵夜大排檔的老闆,搞建築的小包工頭,在文胸廠打工的小妹等都在其中。

由於素人演員大多都是第一次“觸電”,表演經驗不足。“我們只能通過不斷地拍,讓他們進入狀態,拍出他們最真的一面。”一開始一個鏡頭要NG好多遍,整部電影拍了將近2000個鏡頭,平均每個鏡頭NG超過15次。但藍鴻春始終相信挑出來的都是自己要的、底子好的,所以一直不斷嘗試,讓參演者在一次次的NG中尋找到感覺,演出真實感。

《爸,我一定行的》導演藍鴻春:不懂“跨界”的剪輯師不是好導演

從不罵演員的導演

拍電影過程中,導演藍鴻春不出意料地經常罵人。對此,他笑著解釋說:“其實我本人性格挺好的,但現場有時確實很難控制,一著急就想罵人。”錄音、美術組工作進度不好,藍鴻春就會抓狂罵人,覺得專業人員不應該做不好。

但對於演員,藍鴻春沒罵過一個字。“演員要靠哄,越罵越演不好。”尤其是片中的素人演員,藍鴻春更要幫助他們建立信心,讓他們放開了演。整個劇組都不怕他,大家就像朋友一樣融洽相處。

電影拍攝剪輯上也並不是由藍鴻春一人拍板,還要結合狗哥和攝影師的意見,遵循嚴苛的藝術標準。當出現意見分歧、爭執不下時,他們甚至一度停工,3個人坐下來討論到底誰對,直到商量出滿意方案才繼續開拍。

《爸,我一定行的》導演藍鴻春:不懂“跨界”的剪輯師不是好導演

事實上,藍鴻春是轉行做電影的。學文科出身的他,2009年畢業於華南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之後進入鳳凰衛視做了6年的紀錄片編導,幾乎都以潮汕題材為主。

一直以來,藍鴻春懷揣著拍一部真正意義上潮汕方言電影的夢。2012年,他與大學室友一起創作的汕頭首部獨立電影《鮀戀》轟動一時。作為該片監製,藍鴻春利用業餘全部時間投入到策劃、攝像,把關整個成片製作,一點一點磨出作品。

2015年,藍鴻春辭去了鳳凰衛視的工作,自己創辦了廣告製作公司。

回憶起那段日子,藍鴻春感慨道,“痛苦”的時候還是蠻多的,要服務好客戶以維持公司生存,壓力比打工時大多了。只有在拍攝和剪片的時候,才讓他感到由衷的快樂。

《爸,我一定行的》導演藍鴻春:不懂“跨界”的剪輯師不是好導演

剪片無疑是藍鴻春的最愛。他甚至曾連續兩個月宅在屋子裡剪片,幾乎不跟外界接觸。“這個過程累並快樂著,精神上獲得滿足,我也很享受孤獨。”在他眼中,自己還算是個有天分的人,但天分和後天努力要兩者兼具,保證後續穩定高質地輸出,才能在這行紮根。

既不是學電影出身,藍鴻春便通過拍攝大量網絡劇、廣告、微電影作品來提升自己,一步步向導演夢靠近。他認為,之前的歷練是為後來拍出更好作品做積累,“很感謝之前拍了那麼多片子,讓今天這部電影看起來更成熟。”

只要故事好不擔心沒人看

上個月,電影推文《潮汕方言電影登陸全國,這次要帶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去電影院!》一經發出,便席捲了微信朋友圈,三天內閱讀量達400萬。隨著文章被大範圍轉發,藍鴻春的電話、採訪突然多了起來,申請加他微信的老同學也一下多了幾十個。

藍鴻春說,在狗哥公眾號發出那篇推文前,他們有過心理預期,肯定會引起一波熱議高潮,只是沒想到,能達到幾百萬閱讀量。

《爸,我一定行的》導演藍鴻春:不懂“跨界”的剪輯師不是好導演

“從電影開拍至今,一路上,我們得到了許多‘膠己人’的幫助和支持。”院線電影的排片率是受電影本身熱度影響的,隨著熱度提高,排片率可能會有所提升,藍鴻春將這些歸功於潮汕人的情懷和力量。

在那篇閱讀量超過400萬的文章底下,有人留言稱:好想帶弟弟和父親去看看這部電影,這些年爸爸為弟弟操碎了心,雙方互不理解......這點令藍鴻春很是感動,“我們電影講述的不只潮汕父子故事,更是千千萬萬中國父子的故事,相信在傳遞質樸親情上可以達到情感共鳴。”

在藍鴻春看來,這種父子間不同的價值觀念更多是時代所帶來的,不能簡單粗暴地歸結為誰的錯,這一點也正是影片想要傳達的。取名《爸,我一定行的》,其實是他們這一輩的年輕人想對父輩說的一句話,一句發自內心的吶喊,這也是貫穿電影始終的題眼。

《爸,我一定行的》導演藍鴻春:不懂“跨界”的剪輯師不是好導演

電影上映後,會不會除了潮汕人沒有其他人看?藍鴻春並不擔心這個問題。他一直堅信,一部電影是否受歡迎與語種並無關係,只要故事講得足夠好,一樣可以走向全國。藍鴻春還以《天才槍手》為例,雖然是一部泰語片,主演也不是什麼大明星,但當時在國內上映時仍深受熱捧。

至於電影票房,藍鴻春並沒有一個具體的目標,只希望電影能讓大家喜歡,尤其是讓更多的父子、家庭走進影院,看一場講述他們生活故事的電影。

後記

拍電影無疑是累的,但藍鴻春覺得,累並快樂著,只要觀眾支持,他們還有好多潮汕故事可講。近年來,像藍鴻春這樣的80、90後文藝創作者層出不窮,關於潮汕地區的紀錄片、微電影也如雨後春筍,他們將自己對潮汕文化的記憶與理解,通過電影這種藝術形式呈現,成為潮汕文化向外輸出的生動註腳。

文 | 湯圓

圖 | 藍鴻春、新浪潮汕供圖

◤ 關於潮汕青年說 ◥

由新浪潮汕 × Hey想見共同推出的專訪欄目

意在通過講述潮汕年輕人的生活經歷,

分享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歡迎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號Hey想見,我們不見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