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墨西哥级的改进型——美国海军“田纳西”级战列舰


田纳西级战列舰是新墨西哥级战列舰的改进型,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舰体划分多层隔舱,水下防御性能比美国海军以往建造的战列舰有很大改进,并加强了舰体水平防御装甲。

该级舰采用与新墨西哥级相同的电气推进动力系统。提高主炮仰角,延长了射程。在其前后主桅上架设安装大型火控设施的桅楼。

田纳西级战列舰1917年开工,同级舰两艘:首舰田纳西号(Tennessee BB-43)和姊妹舰加利福尼亚号(California BB-44)。

1942年,田纳西级两舰进行彻底的现代化改装,战舰的外观变化较大,舰体上层建筑拆除改建成与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类似的式样,撤去旧式副炮改装新型高平两用副炮,加强防空和防鱼雷的能力。

1920年6月,"田纳西"号服役。此后的20年期间,除偶尔到东海岸访问外,一直以加州圣·佩德罗为基地在太平洋舰队服役,并且在一系列的演习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1940年在夏威夷海域完成演习后,田纳西号随太平洋舰队驻扎珍珠港,美国希望此举能对日本在亚洲的扩张起到威慑作用。田纳西号在二战中共获得10枚战斗之星勋章。1947年田纳西号转入后备役。1959年正式退役。

1921年8月,"加利福尼亚"号作为太平洋舰队的旗舰开始服役。此后的20年期间,加利福尼亚号交替在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服役。1940年随太平洋局势的升级,加利福尼亚号随太平洋舰队移驻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时,加利福尼亚号停泊在整个战列舰群的最前面,三条鱼雷击中的舰体,一颗炸弹引爆了高射机枪的弹药舱。由于水密舱没有完全关闭,致使舰尾沉入水中,舰首仍浮在水面上,有98人丧生。

1942年3月,加利福尼亚号被捞起,在珍珠港初步维修后,1942年6月加利福尼亚号返回Puget Sound海军维修厂进行大修和现代化改装。太平洋战争进入美军反攻的阶段时,加利福尼亚号重返战场。加利福尼亚号在二战中共获得7枚战斗之星勋章。1947年退役,1959年拆毁。

标准排水量34850吨,满载排水量40345吨;舰长190.35米,宽34.8米,吃水9.94米;2台威斯丁豪斯式蒸汽机轮("加利福利亚"号GE式),2台发电机,8座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式燃油锅炉;航速21节,续航力9200海里/15节;编制1407人。

4座三联装Mk.4/6型356毫米L/50主炮;8座双联装Mk.7型127毫米L/51副炮;10座四联装博福斯40毫米机炮;40门厄利孔20毫米机炮;2架水上飞机。

主装甲带343-203毫米,水平防护89毫米(改装后140毫米),主炮塔457毫米,司令塔406毫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