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回家,這是我們骨子裡流淌著的根


一年中有許許多多的節日,人們最注重的還是春節。這段時間裡,人們懷激動並急切的心情從各地紛紛趕回有親人所在的地方,將一年的收穫與思念保留在“家”這個地方。

過年回家,這是我們骨子裡流淌著的根

陝西老家

一過臘月二十三,人們就忙起來了。過年這個在陝西人乃至全國人意識裡被認為最重要的節日,可馬虎不得,來年的好與壞與年過得怎麼樣有著觀念上的聯繫,所以在準備迎接新年來臨的這段時間,家家戶戶忙著準備年貨,收拾家務,將美好的希望與換了全都寄託於過年,而這準備的過程就是所有人口中說道的“年味。”

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的生日,在這一天大人要給小孩吃糖,說是要給灶王爺嘴上抹點蜜,在天庭上不亂說話,大人將貢品獻上,看上香燭,送走灶王爺。

臘月二十四,在這天,全家齊上,將屋子裡大小傢俱,門窗上,夾縫裡的灰全部清理掉,個高的掃蛛網、擦門窗,小孩子負責擦擦桌子,傢俱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對過年的風俗並不非常瞭解,每年過年回家都是家人在操心,所以只要有活我們這些做晚輩的做就是了,對習俗沒有清晰的概念。可能在我們年輕人身上沒有幾個能清楚地說出過年具體的習俗。對家這個地方的依戀信賴得到很好的闡釋。

臘月二十五,習俗上在這一天,應該是磨豆腐,但這並不是家家戶戶都能做的,沒有專業工具,村子裡就一兩家能做。

臘月二十六殺年豬,取而代之的在超市或者菜市場買十幾斤豬肉、雞肉和下水等雜碎,清理乾淨,一鍋燉完保存起來,等初一過後客人來的時候,做涼菜或者臊子用。習俗上口口相傳的事情,在執行起來,有時候象徵性的完成就可以了,可能在節奏加快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對以前傳統或者習俗保留下來的習慣、意識隨著時代的進步慢慢消散,傳統文化的記憶在年輕人身上可能僅限於不知道時在網絡上尋求幫助,或者在親戚、鄰居間互相模仿。人情味變得越來越淡,人與人的關係也漸漸疏遠。

臘月二十八蒸饅頭,我們這裡把饅頭叫饃,過年幾乎家家戶戶都蒸饅頭和包子,而且在這一天蒸上維持整個過年期間的消耗的量。因為按照習俗,正月裡是不蒸饅頭的。拿我們家舉例一下,八口人的量,維持半個月,再加上親戚朋友做客時的量,很可觀的一個數字,要在一天完成,主要的勞動量就放在家中的女性同志身上。現在超市裡、市場上有半成品速凍饅頭、包子,只要簡單地蒸一下就可以食用了,但這半成品少了勞動的意義,年味也打了折扣。

臘月二十九,這一面貌似沒有啥特別的事情要做,趕趕集或者家裡還有什麼沒收拾好的,在這一天完成。

除夕,在這個過年前年味最濃、家家戶戶最忙的時候,所有人無一例外在家裡忙碌著,準備迎接一年最重要的日子。大清早,奶奶便開始準備包餃子用的面和餡,大姐和母親一起準備午飯和晚飯用的菜,中午簡簡單單的吃過就可以了,重頭戲在晚上。

過年回家,這是我們骨子裡流淌著的根

年夜飯

餃子面在火炕的溫度作用下於午飯後發好,家裡的主力軍奶奶和母親這時候是一年當中為數不多的幾次一塊忙活,時間很快就過去,餃子整齊地放在盤中,晚上只要一鍋沸水就能召喚出全家人對新年的期望。下午4點鐘左右,我和奶奶一同,帶上先前準備好的紙錢、香燭和貢品,看望已故的太爺、太奶和三叔。

過年回家,這是我們骨子裡流淌著的根

上墳

去墓地的路不遠,我們是走過去的,我陪著奶奶說話,走著走著聲音嗚咽,眼角留下兩行淚水,忙用手帕拭去,抽泣兩聲,便止住了。她又想起了在外獨身一人的二叔和判給嬸嬸的孫女。

在農村,一個人對已故長輩的尊敬和萬千言語盡在一句“過年看看你”中表達出來。

回去了路突然感覺很慢,奶奶一路上給我說了很多話,70歲的人腿腳已經不如從前,很多美好的期望,希望在我們幾個孫子身上實現。晚上,放完鞭炮,大家閒下來了,飯菜也差不多準備好了,所有人圍在桌子周圍,看電視,諞閒傳。一年難得幾次大家聚在一起開開心心吃一頓飯。中國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裡,每家每戶幾乎同時做一件事,將自己對長輩和朋友最美好的祝福表達出來,迎接新年的到來。我和父親還有任務在身上,飯吃到一半,要在三十這個去看望村子裡門子的長輩。帶上禮品,和長輩一塊說說話,和叔伯們打打牌,拉拉家常,送上過年祝福,一同迎接新年。

過年回家,這是我們骨子裡流淌著的根

初一早上在我們這裡要吃麵條,農村叫“湯湯麵”,官方稱作“旗花面”。具體有什麼意義,沒人能說的清楚,先輩們代代傳下來就是這樣。

大年初二是祭奠去世的人的日子,今年或者三年祭奠。

大年初三拜年去舅舅家,過門的女子在這一天回孃家看看家裡,陪父母坐坐,聊聊天。小時候來舅舅家,中午吃完飯後就想著母親什麼時候回家,她很有耐心地讓我等等和其他朋友再玩玩。現在仔細想想,這是一年當中女子在孃家待的最長的時間,對親人的感情不是一時半會能表達完全的。

初四、初五、初六大抵都要去走親戚,這幾天沒什麼特別的習俗。

十五的到來迎來正月裡最後一個高潮,我感覺有一個回馬槍的意思。這天,只要在人流集中的地方,都會組織元宵賞燈會、猜燈謎、走社火等活動。

過年回家,這是我們骨子裡流淌著的根

在十五晚上吃元宵,這是節日的特色美食,用糯米粉包裹著芝麻、花生餡的心,滾成球形,意味著美滿甜蜜。

過年回家,這是我們骨子裡流淌著的根

十五晚上放完鞭炮象徵著年過完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祝福早已表達過了,我們年輕人對新年的概念沒有長輩們那樣完全,知道過年要回家,親人團聚在一起。可能年齡大點就會體會到父親輩的情感。新的一年又開始了,給上班去的弟弟打過電話,他那邊一切都還好,姐姐和同事聊天,我一個人在發呆,腦子裡出現很多畫面,自己從小孩到現在、家裡的變化、以後會成什麼樣。這些飛快地從腦海裡閃過,有很多感受,但很難表達清楚。我們最終還是要回到那個叫“家”的地方,無論多遠,在過年這一天也要想辦法聚在一起,因為這是我們骨子裡流淌的根。

過年回家,這是我們骨子裡流淌著的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