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喊“我討厭媽媽”,大多數父母的迴應都錯了!

1、

前一陣,我經歷了親子關係最糟糕的一段時間。

晚上叫果果去刷牙,果果不動,也不回答,仍在客廳擺弄著她的芭比娃娃。

我有些火大,去拉她,她卻掙脫開到處跑。好不容易把她弄到洗漱臺了,卻故意往地上滑。

我鐵青著臉用手架著她的腋窩,把她提到凳子上,給她擠出牙膏。誰知道她居然拿著牙刷開始刷洗臉槽。

憤怒的我一把抓過她的牙刷,往地上一摔,牙刷瞬間斷成兩截。

果果哇地大哭:“你是壞媽媽!我不喜歡你!”


孩子大喊“我討厭媽媽”,大多數父母的回應都錯了!


這句話,果果最近隨時掛在口中。叫她起床,她說:“我不喜歡你!”叫她吃飯,她半天不動,再叫,又來了:“我不喜歡你!別叫我了!”

我早聽煩了。吼到:“你以為我喜歡你嗎!”

她一聽,哭得更厲害了,尖叫一聲跑到過道上躺著,大喊:“我不喜歡媽媽!我討厭媽媽!”

那一刻,我身心俱疲,感覺特別挫敗。

以前那個動不動就說“媽媽,我最愛你”、“我要永遠和媽媽在一起”的果果哪裡去了?

我怎麼就成了她口中“最討厭的媽媽”了?

跟朋友聊起,她說:巧了,我兒子最近也說不喜歡我。

她兒子小魚今年剛4歲。放寒假後,奶奶把小魚帶回了老家。

朋友想幹脆過完春節讓小魚就在老家讀幼兒園,一來費用低,二來奶奶暫時不會再過來,自己和老公都太忙。等小魚讀一年級了,再接回來。

起初,小魚在視頻裡還每天喊媽媽。

可是有一天視頻,小魚怎麼都不過來,奶奶叫了幾遍後,他說:“我不喜歡媽媽!”,跑了。

朋友特心酸又無奈。

她以為是小魚在老家呆久了,跟她生疏了。沒曾想,是奶奶告訴了他,媽媽讓他就在老家讀幼兒園。

他以為只是回去玩玩,還覺得新鮮開心。沒想到,媽媽卻要把他留下。

奶奶說,小魚講的第一句話是:“媽媽是不是不喜歡我了?”

朋友的鼻子一酸,眼淚唰唰往下落。

原來,孩子是以為媽媽不喜歡自己了,才說我不喜歡媽媽啊。

孩子大喊“我討厭媽媽”,大多數父母的回應都錯了!


2

心理學上有一個“冰山理論”,孩子被我們看見的行為表現,其實只是露在水面上很小的一部分,而暗湧在水面之下更大的冰山,才是孩子行為背後真實的原因。

那麼,當孩子說“我不喜歡你”這樣的反話時,又究竟想告訴父母什麼呢?

  • 渴望父母多陪陪自己

回顧這兩個月,接了一份線上工作的我,需要隨時看手機,根本顧不上果果。

多少次,果果說:“媽媽,您別看手機了好嗎?”我嘴裡說好好,眼睛卻仍然盯著手機。

有時,她催急了,我心裡就煩:“你不會自己玩嗎?沒看媽媽多忙?”

有時,說好陪她玩,可是玩不過兩分鐘,又掏出手機回消息。

果果因此大哭吵鬧,我卻覺得:你怎麼還不如小時候懂事!不會自己玩了!天天吵得我煩了!

如今想起來,心疼不已。

張德芬說:孩子天生就是最敏感的小雷達,父母表面上再怎麼說、怎麼做,都不如他們在能量層面、心理層面感受到的東西來得有說服力。

儘管我仍然每天和她在一起,時不時會說:“媽媽愛你喜歡你。”

可她的感受完全不同:

如果媽媽喜歡我,為什麼寧願看手機也不陪我?為什麼嫌我煩?為什麼不想和我在一起?

小小的孩子敏感地察覺情感,卻無法準確表達,才會喊出反話:“我不喜歡你!”


孩子大喊“我討厭媽媽”,大多數父母的回應都錯了!


  • 渴望被父母用心傾聽

武志紅講過一個心理諮詢案例。

來訪者已經30歲了,卻無論在什麼場合,都非常緊張自卑,他總覺得別人都對他說話不感興趣。

武志紅懷疑他和媽媽的關係存在很大問題。可是他卻每天回家都會跟媽媽聊天,看起來關係很好。

直到他問:聊了那麼多,有什麼印象深刻的美好回憶嗎?能不能說一兩個?

來訪者被戳痛了,他想不起一個。

原來,30年如一日,永遠是,他看著媽媽說話,而媽媽給他一個側臉,她的臉永遠是正對著前方。

媽媽在聽,也有回應,但從來都是心不在焉。這讓他時刻懷疑,是不是他講的事情沒意思,媽媽不喜歡,甚至,媽媽根本就不愛他。

心理學家戴維·埃爾金德說:“孩子們最需要知道的是,他們對父母很重要,永遠都被愛圍繞。”

這兩個原因的背後,都透漏著孩子內心對被愛的需要與安全感的缺乏。

  • 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萌芽

孩子從2歲開始,逐漸具有清晰的意識,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有時會不喜歡父母的指令和要求。

小一些的孩子,會單純因為父母提出的要求,而可能喊出“我不喜歡你”這樣的話,但事實上,他不是不喜歡父母,只是不喜歡父母的指令。

大一些的孩子,更多的時候,會因為父母提出要求時的態度,而有所不同。

當我心裡被各種事情充滿時,看到果果也只有很多嚴苛的要求:“快點起床!”“好好吃飯!”“馬上刷牙!”“趕緊睡覺!”

這樣的指令,會讓已經有自我意識的孩子更反感。

同時,一方面,孩子真的不想做一些事或做不到,另一方面,又害怕父母因此不喜歡自己,內心仍然渴望被父母喜歡。

各種糾結最終就以“我不喜歡你!”這句話呈現出來。


孩子大喊“我討厭媽媽”,大多數父母的回應都錯了!


3

那麼,當孩子說“我不喜歡你”時,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 告訴孩子:“我仍然喜歡你。”

當孩子對父母說“我不喜歡你!”時,父母的內心會很受挫,有時甚至會想:“你不喜歡我,我更不喜歡現在的你!”

然而,這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加深孩子的負面情緒與親子關係的疏離。

有次,當果果再說這句話時,我微笑地回應:“即使你不喜歡媽媽,媽媽也喜歡你。”

果果愣了一下,很快開心地去玩別的了。

繪本《你是我的孩子》中說: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要求,你有才華、好看……才會喜歡你。可是父母給孩子的愛,卻應該是沒有條件和要求的,僅僅因為“你是我的孩子”。

當孩子越說出“我不喜歡你”時,越需要確知這一點。不是因為自己做得好、聽話,也不是因為自己喜歡父母,父母才喜歡自己。

而是無論自己的表現如何,父母都愛著我。

這份篤定感會幫助孩子更深認識自己的價值,更快從情緒中出來,重新轉變為:“爸爸/媽媽,我也喜歡你。”

  • 父母引起的原因,要及時調整

當我意識到果果說出“媽媽我不喜歡你!我討厭你!”,是因為我太忙而忽略她後,我推掉了需要我花大量時間在手機上的工作;

陪果果一起玩過家家;在家裡高低床的樓梯邊,我當她的滑滑梯;

和她一起談論她覺得重要有趣的事。

不經意間我發現,果果已經好久沒有說這句話了。

《相約星期二》中的教授莫里說:“當我和你說話時,我想的只有你,沒有將要上映的電影,也沒有上週做的檢查。”

當父母願意用這樣的態度,花時間花精力全心陪伴孩子,專心聽孩子說話,盡情陪孩子玩耍時,孩子就會感覺到父母是真的愛自己。


孩子大喊“我討厭媽媽”,大多數父母的回應都錯了!


  • 接納孩子的自我意識,不要一味制止

孩子自我意識萌芽階段,我們需要接納和引導,而不是厭煩和制止。

家庭教育導師說,2-3歲的孩子,剛剛有了自我意識,渴望很多探索。

這時候,如果父母總是對他們說“不要這樣,不要那樣,必須這樣,必須那樣”,孩子的探索和自我意識會受限,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如果不是一些很有原則性的問題,可以多順從孩子的心意,讓孩子自由探索。

更可以趁這個階段,多培養孩子獨立,放手讓孩子多自己做事。

比如孩子想要自己穿鞋,但是穿反了,也偏偏不喜歡父母幫自己穿,父母不要著急幫孩子換回來,只需要提醒:“寶貝,鞋子需要換一隻腳。”

如果孩子不照做也沒關係,再大點自然就懂了。

多鼓勵和欣賞孩子,會幫助孩子在這個階段健康發展。

當孩子說“我不喜歡你”時,爸爸媽媽不用為此受傷,也不要覺得挫敗。

其實,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是一種渴望被理解的信號。

木村久一說:“家長要善於細心地觀察孩子,從孩子的一舉一動和隻言片語中去發現孩子的需要。”

父母用心瞭解孩子反話背後的原因,讀懂孩子真正想說的話,明白孩子的成長規律,平和麵對孩子,智慧引導孩子。

你永遠會是孩子最喜歡的爸爸/媽媽,孩子也會在愛與關懷中健康成長。


親寶寶APP:一站式智能家庭育兒平臺,提供親子空間、智能育兒、生活社區和優選母嬰產品等優質服務,幫助家庭更好地關愛孩子,培育下一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