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堅決整治不法金融集團和高風險機構

據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官方網站2月25日消息,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瞭解到,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2017年中央召開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新時期金融改革發展穩定作出全面部署。黨的十九大把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列為三大攻堅戰之首。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金融管理部門和各部門各地方密切配合,金融機構和各類企業共同努力,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金融工作的安排部署,以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加強對銀行業保險業的監管,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良好開局。

銀行保險領域的野蠻生長現象得到遏制。由於多種歷史原因,我國金融機構經歷了一段快速擴張、盲目加槓桿的膨脹時期,亂集資、亂設機構、亂辦金融業務問題一度十分嚴重。2017年初以來,按照黨中央防風險治亂象補短板的要求,銀行業保險業堅決清理整頓脫實向虛、以錢炒錢活動,金融生態逐步好轉。適應國民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必然要求,銀行業總資產的增速從過去15%左右回落到近兩年的7%左右。與此同時,銀行體系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各項貸款年均增長12%以上。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佔總資產比重已回升至53.9%,空轉資金明顯減少,經營活動更趨正常。保險業總收入結構調整優化,短期產品大幅壓縮,保險保障功能不斷增強。目前,各類銀行保險業務納入法治化軌道,實現理性、有序、合規發展。在此基礎上,我國經濟的宏觀槓桿率已改變過去年均增加10多個百分點的勢頭,去年以來趨於穩定。

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風險持續收斂。堅持分類施策,緊緊抓住同業交易、理財資管和表外業務等重點領域,堅持將違法違規、層層嵌套、透明度低、風險隱蔽的產品作為整治重點。兩年來這類高風險資產規模共縮減約12萬億元。通道類信託業務和其他資管產品也出現淨減少。與此同時,堅持“堵旁門、開正門”,不搞“一刀切”和“急剎車”。對一部分有較好風險約束基礎的金融中介業務,推動其實現審慎合規經營。過去兩年,信託業務中,直接投向工商企業的資金增長30.75%。委託貸款中,以非金融機構為委託人、無縫對接實體經濟的資金保持正常增長。2017年以來,針對銀信合作、委託貸款、理財業務等領域,出臺一系列規章或規範性文件,例如,出臺委託貸款管理辦法、理財業務管理辦法以及銀信類業務監管規則等,從根本上鞏固治標成果。

結構性去槓桿達到預期目標。加大不良資產處置盤活信貸存量,兩年銀行業累計處置不良貸款3.48萬億元,為新增信貸投放及時騰出空間,有效支持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建立健全聯合授信和債權人委員會機制,引導信貸資金有序退出“殭屍企業”,防止過度融資和多頭融資。同時,通過債務重組、兼併收購、不盲目抽貸斷貸,幫助和支持了一批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主業相對集中於實體經濟、技術先進、產品有市場、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渡過難關。到目前,已有近500家大中型企業開展聯合授信試點,已建立債委會1.9萬家,幫扶企業4854家。更加尊重市場規律,持續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豐富債轉股實施機構,批准設立5家金融資產投資公司。持續拓寬資金來源,推動定向降準資金用於支持市場化債轉股,加快項目落地。到目前,已簽訂債轉股協議金額超過2萬億元,落地金額6200多億元。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嚴禁“首付貸”和消費貸資金流入房地產市場等違規行為,堅決遏制房地產泡沫化傾向。配合地方政府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指導機構嚴控增量、妥處存量,嚴禁違法違規提供融資。

多措並舉緩解民營及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堅持問題導向,更加註重優化結構性制度安排,著力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重點解決金融機構“不敢貸、不願貸、不能貸”問題,擴大有效金融供給。到目前,工、農、中、建、交五家大型銀行在總行和全部一級分行成立了普惠金融事業部。股份制銀行共設立5147個小微支行、社區支行。多數銀行設立了小微業務部門或專營機構。信貸投放量和覆蓋面穩步提升,2018年末,小微企業貸款餘額33.5萬億元。其中,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及以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餘額9.4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1.8%,高於各項貸款增速9個百分點以上;有貸款餘額的戶數1723.23萬戶,較年初增加455.07萬戶。貸款利率明顯下降,5家大型銀行和郵儲銀行2018年四季度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5.06%,12家全國股份制銀行該項貸款平均利率6.71%,較一季度下降均超過1.1個百分點。

加強對重點領域和民生保障的金融服務。引導銀行保險機構聚焦重大戰略,支持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助力消費轉型升級。截至2018年末,製造業、基礎設施行業、保障性安居工程貸款餘額分別為17.1萬億元、26.46萬億元、5.95萬億元,21家主要銀行機構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3萬億元。涉農貸款餘額32.68萬億元,扶貧小額信貸餘額2488.9億元,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641.01萬戶。大病保險已覆蓋11.3億城鄉居民。農業保險為1.95億戶次農戶提供風險保障3.46萬億元,為6245萬戶次農戶支付賠款423.15億元。例如,2018年“蔬菜之鄉”山東壽光遭受颱風發生洪澇災害後,通過保險機制賠付案件9.95萬件,支付賠款10.85億元,為農戶災後重建和恢復生產生活提供了重要資金來源。

持續整治各種違法違規金融活動。積極貫徹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回應廣大人民群眾關切,近兩年共處理金融消費者投訴23.19萬件。在整治違法違規金融活動中,依法實施行政處罰,兩年共處罰違規經營銀行保險機構5969家次,罰沒金額56.19億元,處罰責任人員7217人次,其中,取消一定期限直至終身董事及高管人員任職資格454人次,禁止一定期限直至終身從事銀行業保險業工作306人次。聯合相關部門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牽頭開展網絡借貸風險整治,建立健全風險應對和處置機制,逐級壓實責任,指導開展網貸機構自查、行業自律檢查和行政核查,穩妥有序做好風險處置。認真履行處置非法集資部際聯席會議牽頭職責,推動地方政府落實主體責任,堅持打防結合、標本兼治,持續做好風險排查、監測預警和宣傳教育,全力推動重大案件處置。2018年各地打擊億元以上大案887起,涉案金額4195億元,預警非法集資線索4690條,立案打擊1728起。目前,非法集資增量風險得到有效遏制,存量風險壓降效果明顯,風險處置穩妥有序。

堅決整治不法金融集團和高風險機構。依法處置“安邦系”等不法分子違規構建的金融集團,做好資產清理、追贓挽損、切斷傳染鏈、引進戰略投資者、規範法人治理等工作。相關風險得到初步控制和有序化解。加大高風險機構風險化解力度。穩步推進華融公司等機構風險處置,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機制。針對高風險中小銀行保險機構,研究制定風險化解處置時間表和路線圖。開展信用風險排查,做實資產質量分類,完善公司治理機制,提升風險應對能力。重點防止局部風險轉移擴散,由個體風險演變為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目前,高風險中小銀行保險機構風險處置工作取得初步成效,風險總體可控。

及時彌補監管制度短板。兩年來,遵循問題導向、標本兼治、有序推進原則,針對銀行業保險業面臨的各類風險和突出問題,研究提出118項監管制度補短板項目,到目前,已發佈實施80項,其餘正在徵求意見或修改完善。此外,還針對新情況新問題,及時啟動制定或修訂55項針對特定機構和具體業務的規章制度,目前已發佈實施35項。按照急用先行原則,將補短板重點放在空白盲點以及風險和問題較多的領域,及時拆除風險引爆點,加快建立防控長效機制。如針對信用風險,制定商業銀行押品管理指引、大額風險暴露管理辦法;針對流動性風險,修訂商業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針對股權管理,出臺商業銀行股權管理暫行辦法、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針對公司治理機制,印發保險機構獨立董事管理辦法等。

持續深化銀行業保險業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機制。推動國有銀行保險機構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個環節。加強股東穿透監管,重點整治隱形股東和股權代持等違規行為,嚴格約束股東關聯交易、利益輸送和不當干預行為。持續優化金融體系結構,推動銀行保險機構聚焦主業、迴歸本源,推動形成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銀行保險機構體系。深化保險資金運用改革,推動商業車險和意外險定價機制改革,完善巨災保險制度。有序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保險業。目前,已批准設立17家民營銀行,總資產6373.6億元。民間資本在股份制銀行、農村中小銀行機構及中資保險公司佔比分別達到43%、83.5%和49%,在城商行佔比已超過一半。

不斷擴大銀行業保險業對外開放。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要求,研究制定併發布實施15條銀行業保險業開放措施。取消對中資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將外資人身險公司外方股比放寬至51%,3年後放寬至100%。放寬外資機構和業務准入,允許外國銀行在中國境內同時設有子行和分行,允許境外投資者來華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擴大外資機構業務範圍,允許外國銀行分行從事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業務,降低吸收單筆人民幣定期零售存款門檻。放開外資保險經紀公司業務範圍,與中資機構一致。積極拓寬外資參與處置不良資產的方式與途徑。優化外資機構監管規則,對外國銀行境內分行實施合併考核,調整外國銀行分行營運資金監管要求等。兩年來,共批准設立9家外資銀行保險法人機構以及54家分支機構,批准外資銀行保險機構增加註冊資本或營運資金共計257億元。

當前銀行業保險業風險總體可控,但面臨的形勢依然複雜嚴峻。2019年,銀保監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切實踐行“兩個維護”,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貫徹落實國務院金融委的具體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持續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係,精準有效處置重點領域風險,深化銀行業保險業改革開放,著力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推動銀行業保險業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撐。

繼續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更加註重在穩增長的基礎上和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防風險,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不懈治理金融市場亂象,有序化解影子銀行風險,突出重點,分類施策,標本兼治,做好防風險與穩增長、調結構的平衡。依法處置高風險機構,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穩步推進互聯網金融和網絡借貸風險出清。強化對銀行保險機構主要負責人和高中級管理人員的監督管理,做到“管住人、看住錢、扎牢制度防火牆”。穩妥處理房地產及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到堅定、可控、有序、適度。強化政策協同,共同防範金融市場異常波動和共振。

持續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經濟興,金融興;經濟強,金融強。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強化金融服務功能,找準金融服務重點,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人民生活為本。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開發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金融服務,積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紮實推進普惠金融,持續加大民營、小微企業和“三農”金融供給,助力打好脫貧攻堅和汙染防治攻堅戰,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精準的金融服務。

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擴大開放。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持續優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增加中小金融機構數量和業務比重,穩步發展民營銀行,推動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業務逐步迴歸本源。探索建立市場化、法治化兼併重組機制,加快“殭屍企業”退出。探索高風險銀行保險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根據國際經濟金融發展形勢變化和我國發展戰略需要,研究推進新的對外開放舉措,同步提高開放條件下風險防控能力和監管能力,著力提升銀行業保險業全球競爭力,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高水平開放新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