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丨“小”保險公司靠譜嗎?

“小”保險公司靠譜嗎?

這是不少小白問我的問題。

我給小字打了個雙引號,是因為發現大家對小有些誤解。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在金融領域大多采用的是准入制。

也就是常說的,有牌照才能開展業務,包括銀行、保險、證券、信託、基金等等。

這些牌照是非常值錢的,像基金銷售牌照都從幾千萬漲到了1.5個億,更別說銀行、保險、證券這類大牌照了。

為什麼值錢?難拿。

設立保險公司要具備以下條件:

主要股東具有持續盈利能力,信譽良好,最近三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記錄,淨資產不低於人民幣二億元。

給大家翻譯一下。

股東要有錢,最少拿出來2個小目標,一般都是拿幾十個小目標;

信譽要好,有錢不誠信也不信;

還要有一整套發展計劃,不是來賺快錢,能長遠發展,高管合格。

之前就有不少保險公司被保監會否掉了,包括像蘇寧這類巨頭聯合發起成立的天倫人壽。

所以,能辦出來的保險公司都不小。

其實,大家所說的大更多是指名氣響、代理人多。

像經常聽到的老五家:國壽、平安、新華、太保、泰康,還有友邦、華夏。

這些保險公司有些是牌子老、廣告多,有些就是代理人多,七大姑八大姨都在給“宣傳”。

我跟他們說起安邦、陽光、生命人壽這些前十的保險公司,他們第一反應還是“小”。

所以,你的直觀感覺並不準確。

如果真的是規模“小”的保險公司,有風險麼?

放心吧,國家對保險公司有一道又一道嚴格的規定。

保險公司比其他各類投資機構要安全很多,可能是僅次於國家社保基金了。

我們國家從2016年開始實施第二代償付能力監管制度,這套標準真·國際接軌,關鍵標準甚至比歐美的都要高。

什麼是償付能力?

就是我們假設一種極端情況,所有人都要保險公司賠錢,保險公司可以償付多少的能力。

保監會要求保險公司必須有至少100%以上的資金償付能力。

除了這套標準的保障,我們國家還有幾家再保險公司,他們相當於是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像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最重要的業務就是再保險。

當出現天津港爆炸、911事件等極端情況,他們就會出面來分擔保險公司的損失和風險。

那萬一最壞的情況,保險公司真的破產了怎麼辦?

如果還在破產邊緣,在我們國家的保險保障基金會接管保險公司,2009年就接管了鉅虧的中國聯合保險。

如果真的破產了,《保險法》還有規定:

要麼自己協商找人接盤,要麼國家指定家公司接盤,總有一個接盤俠為你負責。

不過,這條規定只針對人壽保險公司。

像壽險、一年以上的長期重疾險、兩全險、萬能險等都是永遠有保障的。

非壽險像意外險、醫療險這些就是有條件保障了。

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說要買長期重疾險做基礎保障的原因之一。

不過,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經歷了大大小小數次經濟危機,還沒有保險公司真破產過。

總之,我們國家境內的保險公司,實力不用擔心,更主要的找到適合自己的好產品。

在同樣的保障範疇能夠提供最划算的價格,就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