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基金核心人員“紮營” 近3年無基金經理離任

“前些日子我買的一隻基金,基金經理卻在近期離任了,你說我要不要贖回這隻基金?”近日,有投資者問《證券日報》記者提出上述問題。這個問題的背後,是投資者的理財觀念愈加完善,投資者在選擇基金產品時也會考量其背後的基金經理。於是,能否有效留住基金經理等核心人員,各基金公司上交了不同的答卷。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即便是去年A股市場行情不佳,公募基金市場上也僅有133位基金經理離任,基金公司核心人員的構成愈加穩定。在此之中,有部分基金公司似乎有某種特殊的魔力能夠留住基金經理,在長期內竟無任何基金經理離任記錄,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在最近三年間,共有14家基金公司均未有基金經理離任的記錄。

去年全年56家基金公司

無基金經理離任紀錄

一般情況下,基金經理的大比例變動會對基金公司的投資管理體系產生不良影響,可能會引起相關基金的業績下滑不說,基金持有人也可能因此贖回其持有的基金。《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在去年全年,擁有數據統計的132家基金公司共有1902位基金經理,在去年一年的時間內新聘421位基金經理,有133位基金經理離任,離任率低至6.67%。

而在2017年全年,基金市場共有1619位基金經理,有174位基金經理離任,離任率達到10.75%,遠遠高出去年全年的6.67%;再往前看,在2016年全年,公募基金市場1391位基金經理,有166位基金經理離任,離任率為11.93%。可以發現,隨著公募基金市場的不斷成熟,基金經理的“出走”頻率正在逐步降低,基金公司核心管理人員的穩定性不斷加強。

其中,更是有部分基金公司,或給予基金經理豐厚的薪酬待遇,或者有明確的晉升渠道,能夠有效留住基金經理,在長期內未有基金經理離任或離職的紀錄。《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在去年全年有133位基金經理變動的背景下,仍有56家基金公司無任何基金經理變動的紀錄,133位基金經理全部集中在剩餘的76家基金公司中。

基金公司對其基金經理給出的待遇或承諾具體情況尚且無法得知,但是各基金公司在去年全年的業績表現以及在去年上半年的利潤收入的排名,能一定程度上說明一家基金公司核心人員穩定性的高低和該基金公司盈利情況的相關性。

為此,《證券日報》記者篩選出了在去年上半年淨利潤超過10億元的基金公司,觀察其基金經理離任情況。去年上半年淨利潤超過10億元的19家基金公司,其基金經理平均離任率為6.33%,與行業平均水平基本一致。而去年業績表現較差的基金公司大多是權益基金規模較大的老牌公募,這些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離任頻率相對較低,“老十家”公募中甚至有2家基金公司在近一年無基金經理離任或離職記錄。

14家基金核心人員最穩定

近三年無基金經理“出走”

把時間放寬到三年,從2016年2月25日到今年2月24日,《證券日報》記者篩選了成立滿三年的116家基金公司,對比這些基金公司在當前的基金經理構成,以及在最近三年間基金經理的變動情況。

據數據篩選發現,有14家基金公司的核心人員構成最為穩定,在最近三年的時間內竟無任何基金經理離任紀錄,分別是中庚基金、長江證券資管、中泰證券資管、新疆前海開源基金、山西證券、中加基金、國都證券、興銀基金、鑫元基金、泓德基金、興業基金、國壽安保基金、富安達基金和華宸未來基金。

實際上,如果仔細觀察這14家基金公司背後的核心人員結構,便能夠發現“近三年無基金經理離任”的蹊蹺:首先,這14家基金公司旗下產品規模較小,基金經理數量也較少,基金經理數量最多的基金公司(興業基金)旗下共有17位基金經理;其次,包括這14家基金公司在內,公募基金已經更多地傾向於從內部培養基金經理,而不是在同行基金公司之間“挖牆腳”。

作為以人為本的輕資產行業,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行業健康發展,基金公司越來越注重自己培養人才。業內人士表示,優秀的基金經理是基金管理公司的關鍵人才,基金公司最優的選擇也應是內部培養,這樣的基金經理會更適合基金公司的投研體系和管理風格,減少基金公司內部不必要的“摩擦”,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132家基金管理人現任的1902位基金經理中,有1578位來自內部培養,佔比為82.97%,超過八成。其中有華商基金在內的24家基金管理人,其現任基金經理全部來自內部培養。在基金經理超30人的15家基金管理人中,基金經理來自內部培養的比例均在75%以上,更是有2家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其現任基金經理來自內部培養的比例超過了95%。

具體來看,截至2月22日,廣發基金和招商基金分別有現任基金經理47位和40位,其中分別有45位和38位是來自內部培養,現任基金經理來自內部培養的比例分別高達95.74%和95%。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