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放在哪?

碳排放,放在哪?

碳排放現在是個熱門詞彙,那麼為了地球的環境著想,碳最好排放到哪裡去呢?

我們先來看看啥是個碳排放,碳排放是關於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總稱或簡稱。咋又出來個溫室氣體,它是個啥東東?為啥要把溫室氣體排放稱為碳排放呢?原來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因此用碳作為代表可以讓民眾最快了解的方法就是簡單地將"碳排放"理解為"二氧化碳排放"。

碳排放,放在哪?

碳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

這樣一來就簡單了,所有能夠產生二氧化碳的活動都是碳排放,從我們老百姓的角度理解就是開車出行、燒火做飯,走個路都會產生二氧化碳。回頭一想,地球上自打有生命以來就有了碳排放,所以也不是啥新鮮事。

碳排放,放在哪?

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

那為啥現在越來越重視碳排放呢?我們來看看:

在農耕時代人們的活動僅有耕種,燒火取暖,簡單的冶煉等,那時候真的是地廣人稀,再者人們也沒有這麼高的認識,地球又不是我一個人的。

碳排放,放在哪?

鑽木取火

真真給我們帶來傷害的應該是在過去的數百年裡,人類把地下的化石燃料作為工業的血液加以利用,而所排出的二氧化碳,則塞滿了整個大氣層。

碳排放,放在哪?

工業碳排放汙染

慢慢人類發現這個環境的溫度開始升高了,這還了得,地球演變史上有冰河時代,難道冷的完了還要來個熱的暖暖身子不成?這種事情在我們人類時代不能讓它發生,我還想多活些年成啊。趕緊研究啊,這一研究真的發現罪魁禍首就是二氧化碳,它對來自太陽輻射的可見光具有高度的透過性,而對地球反射出來的長波輻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這樣他就會把熱量給儲存起來,久而久之,導致全球氣候變暖,人們稱此為溫室效應。

碳排放,放在哪?

溫室效應

全球變暖的後果,會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更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這是典型的自討苦吃啊。這可咋整?難道要物歸原主,把碳送回它們一開始來的地方,好像有難度。

碳排放,放在哪?

怎麼辦呢

經過深思熟慮,科學家們開始研究如何減少碳排放。借用中國古人的一句話,解鈴還需繫鈴人啊,既然還不回去就在以後減少排放吧。這就有了1992年制定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為了督促實施減排任務,1997年12月在召開的《公約》第三次締約方大會上達成了《京都議定書》,對發達國家及經濟轉型國家都要減少碳排放,用以限制人類活動對的碳循環和氣候變化的干擾。但很多發達國家卻未簽署。

碳排放,放在哪?

京都議定書

在執行過程中也發現,佔多數的不發達國家排得少,但分配的量卻很多,用不完;少數發達國家則分配的量遠遠不夠自己排放,據說美國2018年又增加了3.4%。怎麼辦呢?買。把別國的超額配額買過來,我就可以多排放,這就產生了碳交易。發達國家可以花錢買碳排放配額,不發達國家也能用自己的碳排放配額賺取金錢,看起來是一個雙贏的結果。真的是雙贏嗎,然並卵,發達國家怎麼會吃虧呢,一切盡在掌握中啊。

碳排放,放在哪?

碳交易

那一些積極響應號召的國家在做什麼呢?據說他們在搞化石能源的替代技術;提高能效,進而通過減少能耗實現削減CO2排放;發展碳埋存及生物碳匯技術。

先來看化石能源的替代技術,這不就是能源結構調整嗎?我們見的太多了,什麼淘汰高耗能企業、煤改氣、風能發電、光能發電,低碳出行,還有乙醇汽油等等等等。細細想來清潔能源用了,碳排放也減少了,我的貢獻也不少啊,很自豪啊。可手一伸發現兜裡的錢錢變少了,這怎麼回事呢?抬頭一看,企業廠礦等比我哭得還厲害,經濟發展變慢了。看來這個事還得緩一緩,慢慢來。

碳排放,放在哪?

節能減排,低碳生活

再看提高能效。提高被認為是最有效率的,既能節省成本也能減少碳排放。這一點已經在積極執行,很多企業都在進行提能改造,看來這是可行的,那就嚴格執行吧。

碳排放,放在哪?

淘汰高耗能

最後看碳埋存及生物碳匯技術。一看就知道把排放的碳給埋到地底下或通過生物技術將碳彙集到地下去。人家在地底下待的好好的人類非要給扒出來,現在又要還回去,這叫啥事啊。但碳埋存和相關碳匯技術因成本等問題難以推廣。唉,送不回去了,頭疼!!!

到底怎麼辦呢?對了,不是說植物可以有效轉化二氧化碳嗎?那我們就趕緊植樹吧,恢復陸地生態系統,現在也只能這樣了。所以以後要多植樹造林、已有林地恢復、加強採伐管理、森林防火等增加森林固碳量;積極施用有機肥及推廣秸稈還田和免耕,禁止焚燒,還要改良耕作技術,土壤的固碳潛力是巨大的。咦,好像哪裡不對?大家一起說說。

碳排放,放在哪?

植樹造林,保護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