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阿麗塔刷新特效上限,但技術驅動票房的時代過去了

「票房」阿丽塔刷新特效上限,但技术驱动票房的时代过去了

近年來,導演詹姆斯·卡梅倫每次出現都被認為會為電影業帶來一次技術革新,即使是他監製的影片也不例外。上週末大規模公映的《阿麗塔·戰鬥天使》也無法免俗地再一次把技術、特效作為了宣傳的噱頭,諸如“頂級特效再次刷新行業標準”這樣的口號再次出現在各種新聞稿件的標題之中。

《阿麗塔》最被稱道的特效進步就在於女主角阿麗塔本人。這是一個完全由動作捕捉技術製作而成的特效人物,其背後的飾演者是 33 歲的美國女演員羅莎·薩拉查。在片場,她穿戴上特製的服裝,其上密密麻麻的標記點被周圍的數十個攝像頭記錄下來,在電腦中生成一個模型,再由特效加工成一個完整的人物。

動作捕捉技術本身並不新奇,從《指環王》中的咕嚕,到《阿凡達》中的納美人,再到《猩球崛起》中的凱撒,都是由動作捕捉技術完成的。在這個意義上,《阿麗塔》的貢獻並非從零到一的突破,而是針對動作捕捉技術的進一步完善。

這種完善體現在兩個不同方面。比起此前的各種角色,阿麗塔本人被設定為一個真人角色,即使真人的部分僅僅只有面部和肩頸兩個部位。特效製作真人需要盡力避免恐怖谷效應,即圖形動畫越來越像真人,會引發人類的恐懼感。

另一方面,全片除了阿麗塔以外,仍有大量實拍場景和人物,阿麗塔需要在其中與之互動。如何讓特效人物和真實場景結合在一起,並消除其中的違和感也是一個挑戰。從這個意義上,《阿麗塔》的挑戰在於維持真實和特效之間的平衡。

從成片來看,《阿麗塔》完成得不錯。阿麗塔出場的段落也都能與電影的場景環境結合在一起。而原本被廣為詬病的問題,女主角的眼睛太大並不真實,反倒使得阿麗塔顯得並不完全真實,從而避免了恐怖谷效應,但卻又契合影片中阿麗塔是個賽博格的設定。

然而,技術的一次次升級卻並不總是能夠帶來商業上的成功。《阿麗塔》的北美票房截至 2 月 21 日僅為不到 5000 萬美元,而其中國票房累計最終或許也僅在 6 - 7 億元的區間,相比起其 1.7 億美元的總投資,約合人民幣 11.4 億元來說,並不出色。

若從技術革新的角度,目前的電影技術更多是在不斷完善的階段,而不再會有《指環王》《阿凡達》那樣飛躍性的進展。從 2016 年迪士尼推出《奇幻森林》——在這部影片當中,只有小男孩是真人出演,其他全是電腦特效——開始算起,電腦特效砸出來的影片數不勝數,對於大部分非專業觀眾而言,這些影片之間在技術上的區別並不那麼容易用肉眼識別出來。

當特效無法再帶給觀眾足夠的新鮮感之後,一部影片要能夠脫穎而出就只有憑藉故事本身。在這個問題上,用《玩具總動員》完成過從手繪 2D 動畫到電腦 3D 動畫革新的約翰·拉塞特的觀點是,只要故事足夠好,觀眾更有可能忽略特效的瑕疵。

《阿麗塔》的故事只能算是中規中矩,類型片該有的東西都有,超出及格線以外的寥寥無幾。影片的主創似乎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特效之上,而無暇顧及其他。這對於當下的電影市場來說,顯然並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

「票房」阿丽塔刷新特效上限,但技术驱动票房的时代过去了

製圖 / 馮秀霞

題圖 / Alita: Battle Ange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