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100多年的味精逐漸在生活中淡出人們的視線,真的因為不好嗎

先說個引子吧,現在有很多人不光不吃味精了,現在很多人連肉都不吃了(減肥)。還有很多人連飯都不吃了(辟穀),應為啥?生活好了,可選擇性太大了,連不吃飯(辟穀)的選擇都不奇怪了。所以並不是有的人不吃味精了,是時代來了,能夠自我選擇了。

發明100多年的味精逐漸在生活中淡出人們的視線,真的因為不好嗎


接下來詳細說一下

1908年的時候日本有一位化學教授叫池田菊苗,一次吃飯的時候覺得今天的海帶湯特別的鮮美,立馬激發了腦袋裡面的化學研究神經。把沒喝完的半碗海帶湯帶回實驗室進行了研究,發現海帶裡有一種叫穀氨酸鈉的化學物質產生了這種鮮味反應。池田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完成了穀氨酸鈉的提取,並且在成本更加低廉的小麥和大豆中提取出了穀氨酸鈉,而且完成了工業化生產,取名味之素,立馬風靡日本席捲全球,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發明100多年的味精逐漸在生活中淡出人們的視線,真的因為不好嗎


20世紀70年代我國開始廣泛生產味精,80年代進入快速增長期,1992年一舉拿下世界生產味精數量第一大國,厲不厲害,驚不驚喜。如果你60年代-80年代出生的寶寶,那你的青少年或童年吃的食物中就逃不開穀氨酸鈉的存在了。不要問為什麼。1970年-2000年,中國的物質生活是從吃飽到吃好的過程,炒菜加味精,提鮮增香,幾乎是大到飯店小到家庭都會進行的步驟。

發明100多年的味精逐漸在生活中淡出人們的視線,真的因為不好嗎


但是味精可怕嗎?又或者說,像現在很多謠言中說的那樣是有毒的嗎?答案是味精沒有錯,也沒有毒(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生產的合格產品為前提)。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食品添加劑。但是由於使用的人犯了錯誤,不瞭解味精的溶解溫度和最高能夠承受的溫度,過高溫度糊化穀氨酸鈉,製造出有可能帶有毒素的焦穀氨酸鈉,才連累了這個本來在物質貧乏年代幫助人們提高食物口味的發明。就像原子彈一樣,它沒有錯,如果錯也是錯在控制它的人,你說對不對。

發明100多年的味精逐漸在生活中淡出人們的視線,真的因為不好嗎


味精這種物質主要的成分是穀氨酸鈉,而穀氨酸是是一種氨基酸,動物食材中是天然就存在的。味精的穀氨酸是從植物蛋白質裡面提取。也就是說富含蛋白質的食材(肉類,魚類,蛋類)在烹製過程中本身就會釋放穀氨酸,吃起來就會鮮美,根本就不需要添加味精。而蘿蔔、青菜、土豆、茄子這些食材裡面的蛋白質含量就太少了,烹製這些菜餚的時候加入味精,也就是穀氨酸鈉,就可以大幅提高菜餚的鮮美味道。肉片燒茄子,放點味精,更加好吃,素燒茄子,放點味精,也很好吃。其實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發明100多年的味精逐漸在生活中淡出人們的視線,真的因為不好嗎


再說味精的使用,其實要求並不高。

  1. 酸味的菜不要放味精,因為穀氨酸鈉在酸性環境下不易溶解。
  2. 製作涼菜不易放味精,因為穀氨酸鈉的溶解溫度在80-100度
  3. 製作燉肉這類的雞鴨魚肉的菜不用放味精,因為這類食材本身就含有大量穀氨酸
  4. 高溫菜比如油炸的、烤制的,不要放味精,穀氨酸鈉超過120度會焦化,成為焦穀氨酸鈉,失去作用,帶有毒素

如果避開以上幾點去使用味精,是非常安全而且還是有益的。人體需要穀氨酸

發明100多年的味精逐漸在生活中淡出人們的視線,真的因為不好嗎


味精從發明到現如今也不過100多年,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物質的豐富,它雖然是有利於人類的發明,但也終將會被時代所淘汰。就像蒸汽機車,多麼偉大,但是在和諧號,復興號如此發達的今天,哪兒還有人會選擇它呢。所以味精現在越來越少有人使用了,未來,會更少,直至被替代。

發明100多年的味精逐漸在生活中淡出人們的視線,真的因為不好嗎


雖然代表個人觀點,但是也希望給您以啟發。

小秀私廚,一個分享簡單快樂美食的私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