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蓋?挖孔?雙屏版NEX是怎麼來的?研發中心這樣說

上週,vivo對媒體開放杭州研發中心,媒體的同僚們得以提前窺見今天發佈的NEX雙屏版。也是在前日,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再次和媒體見了面。

這是胡柏山今年第二次和媒體做小規模採訪;是杭州研發中心第二次開放;到明晚,NEX系列第二款產品發佈。如果把眼光放回2017,vivo產品一把手胡柏山在媒體面前還很低調、位於杭州研發中心秘而不宣;我們提vivo,想得到綜藝上大把明星代言、藍廠線下店面和廣告鋪天蓋地,但絕不會怎麼談未來感和科技感。

到如今,雖然行業整體出貨下滑,但vivo實現了“利潤提升”,品牌形象平穩轉型。胡柏山評價今年說“做產品跟以前相比更有感覺了,創新的事運轉比以前要好很多;反面典型則是,做產品找不到感覺,你的銷量就不可控,看天吃飯變成看對手吃飯。”

我們今天,就來挖挖轉變背後的故事

01

NEX給vivo今年帶來的改變

vivo杭州研發中心首次開放是因為年初概念機APEX展示,而在不久後我們就看到技術落地成果——首款把正面攝像頭隱藏的全面屏手機“NEX”。

滑蓋?挖孔?雙屏版NEX是怎麼來的?研發中心這樣說

vivo NEX實拍圖

vivo這一年轉變,在外界看來,離不開這款產品。

首先是概念“vivo在思考,下一步做什麼;需要找一個未來發力方向;所以把Next去掉T,就有了NEX,大概就是這個意思。而在當時那個時間點,X20系列對於全面屏探索還不夠,所以我們就在思考真正全面屏是什麼樣”。至於結果,大家在產品上能看到答案。

胡柏山說:“NEX首款產品整個結果超過vivo期望。XPlay 6雖然是非常成功的產品,但並沒有科技創新這個點;雖然消費者對XPlay 6認可、各方面滿意度、負向口碑數據都比較好的,但沒有把握消費的潛在需求;NEX就不一樣,某個電視臺高管,以前我們產品看不上,NEX上市時主動要求使用。從這個小的案例來說,對於原來蘋果覆蓋相對比較好的人群,vivo原來相對競爭是弱的。但是NEX因為科技創新,讓這部分消費者看到了vivo是科技創新品牌,他們願意嘗試新產品,這是實實在在對vivo品牌的加分。”

為了佐證這個說法,胡柏山還拿出了數據說話:

“NEX平均售價是在4000+,最低版本前段時間是3898元,後面是3698元,中配4498元,高配4998元,整個加權價4200左右;在這個價位段從6月23日發售,6個月時間,銷量在中國超過200萬臺”。

NEX是vivo把“科技感”引入品牌的手段,他們認為“在創新上的巨大投入是這一年成功關鍵:手機是科技創新的產品,消費者會為科技創新買單”。

但科技感不是空想詞,手機研發、量產、發售需要時間;研發需要資金投入、提前一年或者更久去押寶一款產品需要預判;技術難題解決後還要有量產爬坡:這背後、預判、資金、產業鏈掌控力,和運作模式轉變都並非空降。

02

創新,需要一個系統的梳理

滑蓋?挖孔?雙屏版NEX是怎麼來的?研發中心這樣說

vivo胡柏山接受媒體專訪

胡柏山說產品設計靠兩隻手:左手是對消費者的洞察、右手是研發和供應鏈。上半年那次見面他談了不少“對消費者的洞察”,也是vivo此前的強項。“創新一定是來源於消費者,vivo一直強調消費者需求有兩方面,一方面叫負向需求,是在消費者過去使用手機的時候使用不滿意的點,例如大家經常碰到卡頓、電池使用時間短。這類需求容易通過大數據後臺、售後體系、網上評論來收集。另外一個叫正向需求,很多需求消費者潛意識裡面沒有完全表達出來他到底需要什麼。我們作為跟消費者走的最近的終端品牌,致力於解決這兩個方面,這些是供應鏈所不具備的”。

另一手自然是技術,胡柏山稱需要對所有的技術不斷掃描,並且也把這種技術分為兩方面:第一個是已經顯而易見的趨勢性東西。在這這份名單上我們能看到5G、AI、拍照。在預判當中去挖掘的還在於後者。有些技術沒有很好地被挖掘出來,或者還處於實驗室階段,需要跟供應鏈不斷提前溝通,把實驗室裡的技術跟洞察到的消費者潛在需求結合。

但是“這個行業無論是誰都沒有辦法從基本原材料做起,做到滿足消費者最終的解決方案。所以廠商和供應鏈一起從基本原材料開始不斷掃描,把基本原材料從階段性解決方案變成最終的解決方案,作為一個整體來做。”

譬如屏下指紋的那樁公案,就能看到些端倪。

“第一代NEX的合作伙伴是新思,後來是匯頂。vivo認為這個技術對消費者來說是很好的解決方案,問題關鍵就變為:對客戶說的供應鏈到底信不信。”整個研發在IC設計和製程投入巨大,需要雙方合力投入。

“出於對vivo的信任以及在關鍵點方面的戰略合作,匯頂在指紋這塊的投入也是巨大的。當時內部工程化的叫法是1代、1.5代、2代、2.5代,每代都在不斷完善算法在這個過程中,雙方共同有幾百人不斷驗證實施,在關鍵風險決策時也是風險共擔。”

03

配合是另一個關鍵點

用戶需求是左手、技術溝通是右手。但“隔行如隔山”,見山、望水、行路難。說起來“左右手溝通”,其實不是件容易事。胡柏山說:

“不同專業團隊雖然術業有專攻,但溝通起來不簡單。消費者洞察不需要過多考慮技術端實現,偏感性;解決問題則要靠技術。這時候兩邊的團隊要更專業,技能、方法、流程,要把它專業化起來,這樣才能建立有效溝通”。

但更具體的問題是,如何把細碎的模塊內容,整合到一起:

“手機有很多模塊,比如對偏控制性能的模塊,叫性能小組、有控制時長的模塊,時長小組、有消費者玩遊戲的模塊是遊戲小組,對音樂這一塊有音樂小組;一個手機是有很多很多模塊構成的,我們要確保每一個模塊的人,無論是消費者洞察把握端或者技術端都需要專人。模塊和模塊之間往上升的時候開始進入一個小系統,小系統往上升變成大一點的系統,一層層往上走,最基礎的支撐是每個模塊,大概50個模塊。”

並且每一個分組之間,也有內在邏輯:“性能和使用時長會有衝突,他們就會靠近拉通,有一些模塊比較遠,他們不一定會需要協調,系統就跟一個大樹一樣,首先是一個樹幹,然後是樹枝,最終還是落在這個樹上”

這是今年vivo研發上“比以前更有感覺”的憑仗;也因此5G、AI、全面屏、雙面屏、挖孔屏、滑蓋設計,其實在很久前vivo都有所涉獵,這也是如今國產手機大廠常態。至於為何反映到產品層面上大家取捨不同,其實更多是看法上的不一致。

04

vivo嘗試過目前所有的全面屏結構

胡柏山在談話裡面講了很多次“每個用戶群所喜歡的東西都不相同”,在vivo內部調研數據中,就把用戶能大致分為十類。也因此,今年全面屏實現方法多樣,最終並不能說孰強孰弱。對今年井噴一般的技術名詞,非要談,更多的是其個人自己的看法。比如全面屏的N個實現方式。

“vivo其實研究過,現在關於屏幕實現無非幾種形式,都是在解決全面屏過程中的方案,並且有取捨。比方說彈出式,NEX彈出本體不能做很厚,不然側邊彈不出來,因此對於前置上是有所犧牲的。接下來雙面屏手機就沒有前置攝像頭,把後置攝像頭當前置使用,一點也沒有犧牲,這也是很好的方法。

水滴屏可以留有比較好的空間,挖孔屏也一樣。挖孔屏一般不會挖在正中心,正中心腦門上一個點太明顯,一般挖在左下角或者右上角。但也是從劉海屏進化過來,在保證前置攝像頭有空間的解決方案。去年5月份供應鏈也給vivo提過挖空屏方案,我們也在跟進研究。挖孔屏如果孔挖的太大肯定不行,這個孔最好直徑4毫米左右看起來還算OK,超過6毫米太大。

滑蓋機則是中間有一個滑軌,用不鏽鋼衝壓就會比較重,然後導致整機過重,目前我們還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我們也一直在找答案,不鏽鋼的密度是8到9,鈦合金4到5。而在消費者角度,滑蓋機到底能帶來什麼,當然第一個它肯定能夠帶來前置攝像頭解決問題,滑蓋滑出來就是一個攝像頭。”

依舊是那個觀點,胡柏山認為:各個技術方向都會去跟進,看消費者喜好度。

05

5G和摺疊屏 兩個衝突的方向

滑蓋?挖孔?雙屏版NEX是怎麼來的?研發中心這樣說

摺疊手機

說過各種全面屏,自然不能忘了時下另兩個關鍵詞:5G和摺疊屏,但在胡柏山看來,兩者其實存在衝突。

談摺疊屏 現在時機未到

先來說5G,這必然會是vivo以及所有廠商未來一段時間的工作核心。優點則人盡皆知。

“5G技術三大優點,一是高速率,速率大概是現在的10倍,現在每秒1MB,第二是低時延,第三是大流量接入。對消費者來說是有使用痛點的,比如說在深圳比較大的商業中心會上不了網,因為基站完全超負荷,沒有辦法有效接入,運營商加了很多小基站還是不行,機場、高鐵上網速度都很慢,很慢的原因不完全是傳輸帶寬的問題,更多的是基站的覆蓋接入點不夠。

未來loT設備開始更多普及,包括一些智能汽車普及的時候,現在特斯拉是實時判斷它的位置和數據,連接的時候也是3G、4G的網,汽車也是3G或者4G,手機也是3G或者4G,手機和特斯拉建立數據連接的時候,我感覺要5到10秒的級別,這個速度對未來物聯網、車聯網時延太長。所以5G從技術角度來說實實在在解決了消費者的問題,現在消費者很多問題未來是可以通過5G來解決。

既然我們做消費類電子產品,而且消費者是實實在在有需求,道理上肯定是要求我們自己能夠在第一時間點去很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當然在中國因為市場足夠大,不同層級的消費者需求是不完全一樣的。比如說在北上廣深剛才說的問題比較突出,運營商布點特點也是從一線城市逐步往下覆蓋,我們一開始從一線或者準一線城市作為主要的銷售。作為消費者來說,消費者永遠對新技術有所追求,到北上廣深用過5G以後再流動到其他地方,他的落差會很大。既然是這樣的特點,我們肯定要想辦法不能落後,不一定說非得領先多少,但是一定得確保自己不要處於落後的狀態。在5G這一塊,基礎的專利佈局上、硬件的天線技術等等都投入了比較大的資源進去。”

至於摺疊屏,似乎產品層面遠沒有目前外界關注的那般“火”。

“衡量一個技術,第一技術上不能有明顯的缺陷,第二要給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使用價值。另外還要跟價格有關係,成本降不下來。按我的估計,2019年對於摺疊屏這一塊,肯定有很多廠商都會發布,有很多廠商都會小批量做一些,但一定不會很大量級的產品。”

這一方面,摺疊屏面對著外屏摺疊次數和硬度的衝突、面對著內部複雜結構和5G自身內部天線佈局的衝突。與5G帶來的體驗提升來說,摺疊屏無論是從實現成本還是帶來的優勢上,均不能與5G相比;或者說,時機未到。

“現在為什麼對這個比較關注,確實大家清楚手機在後4G時代的時候創新也確實少,好不容易抓到可能帶來創新點的地方大家會做一些努力,我們內部也在做努力,最早三年前開始跟進摺疊屏一直到現在,我們都密切跟進。不是說我們不重視,我們確實也很重視,只是說什麼時候產品化,這個要根據技術和消費者的需求來很好的把握。”

結語

5G、全面屏、摺疊屏;多項技術的交匯在今年交匯,在這個手機出貨量降低,用戶換機週期變長的時間卻也帶來了更多變數。“創新”,自然也就成了如今逆水行舟的關鍵一環。

vivo用資金投入、用戶需求、技術掃描、管理方式梳理等多個形式,也讓“創新”並不停留口號上。當然我們想說,在如今這一局面下,以上技能並不僅是一家之長;華米ov、三星、蘋果,在今年各自創新和營銷的路上也都踏出了新一步。

也基於這一原因,我們對於即將到來的2019,其實期待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