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看亞洲四小龍給人的感覺越來越不一樣,不知道你的感受如何

說起“亞洲四小龍”曾經是亞洲的驕傲,對於這些地區,全球的學者曾進行深入的研究。希望它們的模式能推廣開來,但幾十年過去了,這種模式確實對其它地區有影響,但沒有一種模式可以完全套用於另一個國家或地區,每個國家或地區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地理、歷史傳統、思維模式等。

在全世界過去幾十年能跨越“中等國家陷阱”,成功跨入發達國家的屈指可數。在亞洲四小龍中,韓國和新加坡成功跨越了中等國家陷阱,我國香港表現不俗,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是個名副其實的發達地區,我國臺灣經濟經過上世紀高速增長,現在經濟表現平穩,在中等較高水平徘徊。

從歷史看亞洲四小龍給人的感覺越來越不一樣,不知道你的感受如何

亞洲四小龍名副其實,有人說成就在於受歷史儒家文化的薰陶,紀律性強、持家節儉。 有人說亞洲人勤奮好學,有團隊精神。不管哪種原因,他們的成功都是值得高興地。值得我們借鑑學習。隨著歷史的發展,這四個地方的發展有明顯的區別了。下面我們看看他們之間的區別。

從歷史看亞洲四小龍給人的感覺越來越不一樣,不知道你的感受如何

韓國創造了“漢江奇蹟”,他們後來的發展是以政府出臺指導性政策,激發民間的活力,政府在後面做支撐與服務。韓國有5000多萬人口,剛剛能利用人口規模優勢發展大型企業,韓國成功發展出瞭如三星等大的財團。在國際上韓國的競爭優勢主要是五大財團。擴大了韓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韓國建立起了完備的法律體制,沒有出現很大西方化和所謂民主化的不適應。

從歷史看亞洲四小龍給人的感覺越來越不一樣,不知道你的感受如何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財團在國際上競爭力很強,在韓國佔比很大,所以大到有時候不能倒的地步。這些財團關係到國計民生,在韓國本就內需不是很大的情況下,這些財團在韓國各行業都做得很大,所以中小企業生存壓力大。韓國因此出臺了很多保護中小企業的政策,哪些地方財團不能去做。“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沒有後來的新秀取代或準備力量取代現在的萬木春是很讓人憂慮的。韓國發展的是財團經濟。

我國臺灣地區風景優美,在農林漁業等有很強優勢。上世紀大力發展半導體等高技術產業,在國際分工上佔有一席之地,我國臺灣有很強的人才優勢,由於人口只有2000多萬,大型企業以出口為主,但占主導地位的是中小企業,這些企業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發展的前期優勢巨大,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些優勢正逐步喪失。可能陷入中等發展陷阱。

從歷史看亞洲四小龍給人的感覺越來越不一樣,不知道你的感受如何

新加坡和我國香港都是國際重要的金融中心,都大力發展服務業,以服務業為主導。我國香港背靠祖國大陸,有巨大的市場,我們國家在經濟發展轉型,與我國香港優勢互補,讓經濟等發展更上一層樓。新加坡在東南亞區位優勢突出,在國際轉口貿易中佔很重要地位。我國香港和新加坡都大力引進國際人才,在國際競爭中希望保持住,乃至更上一層樓。未來國際金融競爭更加激烈。

從歷史看亞洲四小龍給人的感覺越來越不一樣,不知道你的感受如何

這些地方的發展各有特色,我們從中能感受到他們發展的優勢,在發展過程中經濟力量的變化。我們能從上世紀到現在感受到我們在巨大變化的同時,其它地方的變化,站在不同的視角去體會,發現人優點去學習,知道人家的缺點我們反思自己有沒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歷史給我們學習進步的視角,你有什麼不同的感受和看法呢?歡迎討論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