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靠它發家的王健林,現在卻因它陷入尷尬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千年之前的《左傳》裡的這句話,卻反映出中國商業地產巨頭萬達及其掌門人王健林的尷尬處境。而在方正證券投行部副總裁杜東林看來,拋開政治因素不談,萬達之興、之衰,要害系其在融資路徑的選擇上,未能及時調整轉向所致。

萬達之興,得力於當年大連銀行在內等多家銀行及其他機構的信貸資金,依靠這些大量的間接、債權融資,萬達迅速崛起成為商業地產的龍頭大哥。

當年靠它發家的王健林,現在卻因它陷入尷尬

但隨著地產信貸政策的調整,當年依靠銀行貸款崛起的萬達,卻未能及時將融資的重心,調整為直接融資、股權融資,等到王健林發現自己想要從銀行融資變得越來越困難以至連之前已取得的貸款都被要求強制收回時,危機驟然降臨。

甚至,有關領導還通過媒體發聲、內部傳達指令等方式對萬達跨出國門收購影視公司、足球俱樂部等做法不滿,並批示要求各家銀行排查包括萬達、海航、復星等在內的一些近年來海外投資比較兇猛、在銀行業敞口較大的企業的授信及風險分析,更甚還提出了“萬達境外六個項目不得從境內金融機構融資”的要求。

萬達,這頭商業巨象的資金鍊,頓時緊張起來。

最終,萬達不得不斷臂求生,將旗下的十三個文旅項目與酒店項目分別以超低價格賣給融創地產、富力地產。

甚至連潘石屹聽到這個消息時,都對超低的轉讓價不敢相信到“以為自己聽錯了”。

當年靠它發家的王健林,現在卻因它陷入尷尬

8月24日,由知了研習社承辦的“企業如何贏在融資”的沙龍分享會在鄭州召開。

知了研習社是一家總部位於鄭州的社群組織,以知昨天、了明天為特色定位,旨在傳播與企業成長相關的金融、財稅、法律、管理等方面的正知正念。從成功案例學習如何贏,幫助企業家成長;從失敗案例學習如何避免輸,幫助企業家少走彎路。

在當天的沙龍分享會上,杜東林說,由於中國的天使、風險投資的力量依然處於興起的過程,大量的初創期甚至成長期的企業,為了獲得企業發展的血液,多從身邊的親人、朋友獲得初創的資本,為了發展壯大不得不將希望寄託在傳統銀行的貸款融資,而只願“錦上添花”不願“雪中送炭”的銀行們,卻可能在你最需要資金時突然斷貸,成為壓倒企業生死存亡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正是間接融資的弊端。

也因此,結合7月15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政策方向,“加強對創新驅動發展、新舊動能轉換、促進“雙創”支撐就業等的金融支持”、“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功能,積極有序發展股權融資,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杜東林建議,作為創新型、高成長型的企業,應突破依賴銀行信貸等間接融資的傳統思維的束縛,改善自身經營和治理,積極主動拓展股權融資、直接融資的方式,響應號召參與國家關於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的戰略,才能不斷獲得資本的源泉,助推企業的快速發展並提高抗風險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