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倒下,共享經濟“涼涼”?

近期,退押金難的問題在共享經濟領域愈演愈烈,曾經風光無限,兩年時間以火箭速度成為“獨角獸”的小黃車ofo,如今也面臨著生存之虞,不禁引發人們對於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的思考。

OFO倒下,共享經濟“涼涼”?

遭遇“寒冬”

近期,ofo退押金風波引發公眾關注。很多用戶反映,雖然退押金最多延長到了15個工作日,但是很多人超時很久仍然收不到退款,給客服打電話也一直打不通。

ofo方面也公佈了新的退押金政策,無論線上線下都得按申請順序排名,並且給了每個人一個排名。據悉,截至2018年12月18日晚間,ofo線上申請退還押金的人數超過1000萬人,而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而線下,在位於北京互聯網金融中心的ofo新總部,申請退還押金的用戶也是排起了長龍。

有專家表示,上述情況其實是發生了押金擠兌風潮,這對於企業是致命的打擊。

擠兌風潮的背後是ofo慘淡的財務狀況。《新產經》梳理發現,ofo的運營主體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已被多個法院列為還債的被執行人,立案時間範圍從2018年8月31日-11月12日,涉及執行標的超5360萬元。

另據此前界面新聞獲取的一份ofo大概半年前的負債表顯示,ofo當時整體負債為64.96億元,其中用戶押金為36.50億元,供應鏈為10.20億元。

曾與ofo旗鼓相當的摩拜上半年也出現鉅虧。數據顯示摩拜在2018年4月份的26天時間虧損了4億多元,4月-6月虧損接近15億元,整個上半年虧損達到30億元。

此外,中消協調查發現,70家共享單車平臺中有34家倒閉,悟空、町町、小藍、小鳴等共享單車品牌紛紛倒下,用戶難以要回押金的事件頻頻上演,其中僅對酷騎單車的投訴就多達21萬次,涉及金額10億多元。

退押金難的問題不僅僅發生在共享單車領域,共享電動車、共享汽車也陷入類似危機。據悉,日前,享騎電單車也頻繁被傳經營不善,押金難以兌付;而共享汽車途歌由於1500元押金退不了,公司已遭消費者堵門維權。從11月開始,用戶申請退押金,可是一直沒有到賬,也引發了用戶的擔憂。

危機爆發背後

為什麼會出現押金擠兌潮?以ofo小黃車為例,有專家表示,一方面,ofo在地方城市運營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車輛成本低、質量差,損壞率高,騎行感受一般等;另一方面,共享單車進行洗牌的時候,ofo押金比例提升,從99元提高到199元,因此,在資金方面遭到用戶的質疑;後期隨著信用免押金企業的出現,也導致很多人選擇退押金;另外,退押金的渠道一旦受阻,用戶就會尋找救濟渠道,引發更多用戶關注,懷著早點退更容易退的心理,退押金的人越來越多,從而引發羊群效應,以致於出現押金擠兌風潮。

曾經風光無限,與摩拜共居共享單車行業龍頭的ofo,是如何淪為欠債大戶的?據媒體報道,ofo自2016年誕生後,幾輪融資在幾個月內迅速完成,在資本的助推下,以無可複製的速度吸引了大量用戶,最高時日訂單突破3200萬。之後ofo瘋狂補貼用戶,投入車輛,開拓市場,進入“燒錢”模式,手頭的6億美元融資不到兩個月就全被花光。“燒錢”模式還在繼續,後續融資卻出現了狀況,2018年10月,軟銀的10億美金融資遲遲未能到賬,將ofo的資金鍊問題徹底暴露出來。ofo曾希望被滴滴收購,但是網約車的種種弊端讓滴滴幾乎自身難保。此外,ofo在管理上的問題,也給公司運營造成了很大的困難。

國元證券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共享單車的收入主要來自單車單次使用費用和押金所帶來的金融收益。但由於共享單車的高損壞率,目前其發展主要還是依靠資本投資。一旦發展遇阻,資本停止燒錢,企業很容易出現觸碰押金資金池紅線的情況。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員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盤和林也指出,從目前看來,平臺要想生存下去,只能依靠外來資本為其輸血,但這種方式也是難以持久的,資本是追逐利潤的,如果被投資企業不能體現自身的價值,資本就會毫不留情地轉身離去。

隨著資本退去如何盈利是擺在共享經濟創業者面前的核心問題。

如何持續發展?

據悉,之前摩拜也存在著押金存管、車輛投放等問題,然而經營者即時抽身,將公司賣給了美團之後,改變了押金策略,提供支付寶信用免押金服務,避免了可能帶來的退押金擠兌潮。

2018年7月,摩拜宣佈取消押金,無任何條件限制。據瞭解,過去的7個月,摩拜幾乎沒有投入新的單車,但訂單量在不斷上漲。

由此看出,摩拜被美團收購以後,其實保持了較為平穩的發展勢頭。此外,《新產經》瞭解到,哈羅單車在螞蟻金服的大力支持下異軍突起,也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滴滴旗下的青桔單車也蓄勢待發。

目前,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已經卸任CEO身份。在她看來,共享單車經過了一個狂飆的發展階段,到了今天,其實共享單車這個行業已經進入了另外一個階段。進入了更加精細化,更加理性、科學,用技術的手段,用我們的聰明智慧讓這件事情變得更加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過程。

業內人士表示,創業者對於資本應該有清晰的認識,應該回歸到商業的本質,提供商業服務,滿足某種服務需求,滿足某種應用場景,這才是關鍵性基礎。共享單車應該是有它商業模式,也是能夠滿足一定的商業需求的,因為老百姓用它,說明有這個需求,但如何產生盈利?這是需要很多從事共享經濟領域的創業者去思考的問題。在他看來,未來一些企業可能會繼續生存,包括實行免押金、採用信用擔保;依託於其它的平臺,比如美團、阿里巴巴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