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在客家地區,

這些傳統手藝曾經滿大街都看得到,

如今還剩多少?

編斗笠

斗笠是客家地區家家戶戶必備的遮雨遮陽用具,其中梅州大埔湖寮雙坑村的村民善織斗笠,承載農耕文明歷史的竹編絕藝!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撿 瓦

以前在農村,住的都是瓦房,房子上面蓋的瓦,要是常年不整理就會漏雨,所以過年以後春雨來臨之前撿瓦師傅都很忙。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制 稱

制桿秤是一門精細的手藝,道道工序容不得半點馬虎,稍有不慎,秤就會有偏差。自從有了電子稱,這門手藝迅速就沒有了市場。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補 鍋

以前一些補鍋匠走街串戶,鄰里鄰居忙著找出破鍋爛碗,鍋碗瓢盆一陣亂碰亂響,酷似一支五音不全的打擊樂隊,十分熱鬧。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修表

以前如果你有那麼一隻手錶,那麼你一定要把它戴在手腕最顯眼的地方。因為這可是個稀罕貨,不是什麼人都買得到的。如今,基本上有了手機就不再需要手錶了,除非它是勞力士。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圖 | 林旭穩

修 鋼 筆

沒有一支鋼筆,你便算不上一個學生。沒有一支好的鋼筆,你便如沒有好武器的士兵。它不僅關係到你的學習,有時候也是一種地位的象徵。可中性筆的出現,讓這種需要經常吸墨水的鋼筆漸漸被人遺忘。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磨 刀

“磨剪刀嘞,戧菜刀……”這樣鏗鏘抑揚的吆喝聲,在街頭不知吆喝了多少年。那拖著長音的調調卻印在每個客家人的腦海裡。在實際生活中,扛著長凳四處奔走的磨刀人始終是一個邊緣化的形象,他們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堅守著怎樣的手藝?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修傘

過去每年春天,城裡各大街小巷會活躍著一批修理雨傘的手藝人。他們走街串巷,不停地吆喝“修傘兒……”吆喝聲響過之後,總能招來一些拿著壞了的雨傘前去修理的人。可是,現在修傘師傅早已難覓蹤影,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修傘業已沒有市場。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彈棉花

以前女兒嫁妝的棉絮都是新棉所彈,一般人家也有用舊棉重新彈加工的。彈棉工具有大木弓,用牛筋為弦;還有木棰、鏟頭,磨盤等。陽光灑射,漫天飛舞的棉花顯得尤為浪漫呢!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剃頭修面

以前街邊邊上擺把椅子,熱毛巾一敷,老師傅熟練的把泡沫糊在客人臉上,刀起刀落絕不會傷害客人皮膚半點,但是胡茬絕對修的乾乾淨淨。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蒲 扇

小時候睡午覺,覺得外婆手裡的蒲扇好涼快!現在空調一開,雖然不熱了,但總覺得沒了當初的涼爽!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篾 匠

記得小時候,我們基本沒什麼玩具。因此,一個草編的蚱蜢都能讓我們高興上半天,而那些竹籃、簸箕也是家裡的常用物。還好客家人對竹子的製品情有獨鍾,這門行業還是比較頑強的生存到今天。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圖 | 陳仁活

木 工

以前老百姓都得靠木匠做傢俱,比如箱子、桌子、櫃子、床、板凳等等,那時木匠還是個很讓人羨慕的職業。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打 鐵

以前覺得打鐵匠都好凶好厲害!鐵那麼硬的東東都可以在他的手上變成菜刀啊鍋鏟之類的生活用品,現在已很難見到鐵匠師傅的身影了!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草 編

用稻草編織而成的草鞋,下雨天走泥地還特別防滑。到現在,還穿草鞋的人已經沒有了,可一雙精美的草鞋,倒成了不錯的工藝品,掛在家裡,也有點懷舊的意思。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摘 草 藥

小時候覺得草藥師很神奇,花花草草是可以拿來治病的。可是現在會草藥的師傅還有多少?希望草藥能發揚光大傳承下去,畢竟也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畫糖人

先不講作為零食衛不衛生,但每件產品都是藝術品啊,小學時代,放學經常能看見畫糖人,即使不買也要跑過去圍觀欣賞師傅畫各種動物!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補鞋

嘴裡噙一兩枚小鞋釘,身邊的收音機咿咿呀呀的響,時不時還跟身邊的人開個小玩笑,這是大部分修鞋匠的工作狀態。如今,修鞋是不是正在變成一個日漸陌生的動詞?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麥芽糖

每次放學看見校門口賣麥芽糖的都會忍不住去買一點。賣糖的阿伯,拿兩根竹籤一簽一攪就是一根“棒棒糖”了!

客家農村正在消失的老行當,有些你再也見不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