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上一篇:

頭一天沒在約克古城牆上看到日落,第二天就更加想看到日出作為彌補。這天的日出時間是6:03,我早早就上好了鬧鐘,但是早晨起得很掙扎,所以當我拉開窗簾時已經是這個樣子了。我覺得樹後那片紅暈表明太陽已然露頭,估計跑到城牆上太陽也老高了。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果然,當我們爬上西邊城牆時,太陽已躍上樹梢。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我們住的地方就在城牆腳下,近吧?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不過我發現個問題,站在城牆上好像看不到太陽初升的樣子,因為城牆太矮了。與看落日時一樣,視野全被大樹和房舍擋住了。有了這個經驗,我們第二天又找了個更好的地方,我現在就帶你去看。

我們所在的城牆外不遠有座橋,名叫Skeldergate橋。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過橋到第一個路口左轉,會看到土丘上有個城堡遺址。那是約克的標誌性建築:約克城堡。它最早建於11世紀,威廉一世建立諾曼王朝後在各個主要城市建造城堡作為統治基地,約克的就在這。後來在平息維京人發動的叛亂中,城堡一度被燒燬又重建,那時的城堡還是木製的。

1190年這裡發生過一起震驚全英的慘案或者說屠殺。當時住在約克的猶太人多以放貸為生,有點兒像莎士比亞戲劇《威尼斯商人》,而這種營生很容易遭人忌恨。有幾個想賴賬的煽動信奉天主教的民眾,製造宗教矛盾,猶太社區的領袖就帶著所有受到威脅的猶太人跑到城堡找治安官尋求保護。沒想到治安官根本不管,命令手下全部撤離,任由鬧事的人將猶太人圍困在城堡裡。眼看性命不保,猶太領袖號召大家集體自殺。看過BBC紀錄片《古羅馬:一個帝國的興起與衰亡》的朋友也許還記得,韋帕薌父子率羅馬軍隊鎮壓猶太人叛亂時,被困的猶太人也採取的是集體自殺。城堡中的猶太人最終選擇放火自殺,以免屍體落入暴徒手中,雖有少數投降者走出城堡,但也被暴徒殘忍地殺害了,共有約150名猶太人在這場慘案中遇難。

直到13世紀亨利三世的時候這裡才被建成一座石頭城堡,後來被用作監獄和行刑地。16世紀末,第三代坎伯蘭伯爵喬治·克利福德(George Clifford,1558-1605)買下此城堡,從此這裡被稱作克利福德塔。真不知伯爵是怎麼想的,感覺這裡的陰氣至今未消。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這個塔要進去的話需要花錢,但是上土丘不需要門票,尤其是早晚沒開門時,你可以站在土丘上圍著石塔轉個遍。除了野鴨和鴿子以外,基本沒人。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站在山頂看到的日出是這個樣子的。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土丘東邊是城堡博物館和約克法院。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西邊是沐浴在朝陽下的老城街道。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書回正傳,接著說這天的早晨。從城牆上下來,我們沒有回房間吃飯,因為這間B&B是不帶早餐的,所以我早就計劃好了城裡的一處早午餐咖啡館。不過別急,這天是週日,城裡的餐館都是十點才開門呢。

清晨六點多的老城街道空空蕩蕩,只有紅綠燈不知疲倦地閃爍變換,提醒人們注意安全。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突然,從身後閃過來一群人。見我正在拍照,便跳到我面前手舞足蹈,看上去像是剛剛結束通宵派對,興奮勁兒還沒有過。我必須對準他們再拍一張,否則會被認為看不起人,不知道要鬧出什麼事兒來呢。好在他們的手勢都很友好,不過聲音大得足以吵醒街旁的鄰居了。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約克古城不大,卻有兩條河穿城而過,其中福斯河是烏斯河的支流,在古城東邊匯到一起。城區的烏斯河上有三座橋,兩頭的橋就是兩邊城牆所在的位置,站在中間的橋上不費什麼力氣就可以把東西兩座橋看得一清二楚,足見城郭之小。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城中以紅磚建築為主,大概是維多利亞時代開始流行的一種風格。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也有這種讓人想起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木結構建築,白房子黑木框,門頭和窗外都綴滿鮮花。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星期天的早晨真好,整個古城都好像還沒有醒來,街上沒有平日熙攘的人群,沒有按著喇叭穿梭的車輛,只有溫暖的陽光透過樹縫灑在地上牆邊以及帶著好奇眼神一路探索的我們的肩頭。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河北岸的西南角有片綠地,就是昨天指路牌上寫的博物館花園。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花園裡到處都是松鼠,在倫敦拍不清楚,在這就輕鬆多了。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不過,也別高興得太早,弄不好就是這個結果。也就是按快門的一瞬間,人家閃了。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這片園子以前是聖瑪麗修道院的地盤,在花園西側可以看到修道院的遺址。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聖瑪麗修道院最早建於1055年,後來在威廉二世訪問約克時又奠基重建,並將主保聖人定為聖母瑪利亞,使之一度成為英格蘭北部最大的本篤會修道院。可惜1538年亨利八世頒佈解散修道院的法令,使這裡迅速走向敗落,此後再未恢復。18世紀,部分建築石材被挪作他用,19世紀在原修道院迴廊的位置建造了今天的約克博物館。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博物館東側有個多角塔,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期的埃勃雷肯堡壘(Fortress of Eboracum)。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埃勃雷肯(Eboracum)是古羅馬統治下這座古城的拉丁名,也就是約克古城的前身,曾經是羅馬帝國下不列顛省的省會。用於城防的堡壘最早建於71-74年,最初為木質,後改用石頭砌成。現在看到的多角塔位於堡壘的西角,建於3世紀初塞維魯(Septimius Severus,145-211)遠征至此時(208-211),也有一種說法認為此塔建於4世紀初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the Great,272-337)稱帝的公元306年。從外面看它共有10個面,因此被稱為多角塔。公元410年羅馬統治者離開後,這裡成為約克古城牆的一部分。走到塔內側可以看到,下半部分小磚牆為羅馬時期所建,上半部分帶垛口的大磚牆為中世紀重建。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走出花園來到河邊,兩岸各有一座橋頭堡,北邊的是13世紀建造的蘭多爾塔,南邊的是14世紀建造的巴克爾塔。古時候每到夜晚兩塔之間便拉起一道鐵鏈以控制水路。17世紀蘭多爾塔被改造成水塔,為約克城內提供飲用水。現在成為私人住宅。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此時,街上的人和車漸漸多起來,河裡也出現了劃皮艇的人。該是我們去吃早午餐的時候了。

鬼城裡陰氣未消的古堡和衰敗破落的修道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