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復和、高平、諒山到法卡山的戰鬥歷程(1)

前言:

胡榮富,湖南湘潭人,1959年入伍,廣州軍區炮一師25團無線兵,文書,1961年入黨,提幹。先後任團政治處書記,司令部保密員,師直通信連副指導員,炮一師宣傳科幹事,副科長,廣州軍區宣傳部秘書,幹事,炮一師26團副政委,25團政委,廣州軍區炮兵教導大隊政委,1986年轉業到廣東省教育廳,後調廣州海關工作,2000年退休。

胡榮富同志在27年的軍旅生涯中,處處以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以黨和國家的利益為重,特別是在戰場上,帶領26團前進觀察所,戰鬥在敵我最前沿,幾經生死考驗,克服重重艱難險阻,不怕犧牲,沉著機智,臨危決斷,力挽危局,圓滿完成了戰鬥任務,戰後26團前進觀察所記集體二等功,個人榮立二等功,1981年帶領25團參加法卡山保衛戰,獲前線指揮部通令嘉獎。

胡榮富同志的《從復和、高平、諒山到法卡山的戰鬥歷程》文稿,七萬多字,詳盡的敘述了兩次參戰的過程,由於當時身處團領導崗位,能夠接觸比較機密的內情,所以回憶錄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和收藏價值,在對越參戰40週年之際,隆重推出連載胡榮富同志的回憶錄,以紀念那場幾十萬人參加的、對世界格局有深刻影響和對中國崛起有決定意義的戰爭。

從復和、高平、諒山到法卡山的戰鬥歷程(1)

二等功臣胡榮富

上部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

目錄:

一、軍區集結令 劍指中越邊

二、龍州戰備,請帶前觀

三、谷芳穿插,首戰失利

四、夜插復和,冒險追趕

五、那賽陷伏,大炮建功

六、掩護架浮橋,打通補給線

七、增援高平,孤車遠歸

八、奉命移師同登,合力攻克諒山

九、凱旋友誼關,血灑零公里

十、運籌操勝券,教訓警後人


從復和、高平、諒山到法卡山的戰鬥歷程(1)

實行軍銜制時的胡榮富

一、軍區集結令 劍指中越邊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五日,一個普通的日子,灑在粵北炮兵第一師第二十六團軍營的朝陽,早已脫去秋老虎的餘威,溫柔地鋪展開來,陽光中裹挾著絲絲冬日的冷冽氣息。軍營一如既往按照嚴格的時間表和廣播的軍號聲,緊張而有節奏地運轉著。按照計劃,這天上午八點半鐘,要在團軍教室(兼會議室)召開全團幹部會,進行一年一度的野營訓練動員。八點鐘的上操號音剛落,團領導按照慣例齊集司令部值班室,參加每天的交接班活動,就在當值參謀準備彙報一天來的情況時,桌上的電話機突然響起,坐在靠近電話機的龔顯發參謀長伸手抓起話筒:“我是龔顯發,請講。”稍後,龔將話筒遞給團長路鳳發,並小聲道:“師長找你。”師長的這個電話內容是:師接到軍區緊急戰備預先號令,部隊停止野營訓練,立即進入緊急備戰狀態,做好走的準備。師決定野營不搞了,立即按戰備方案開展工作,首先解決好走的問題。

我們幾個團領導經簡單議論,決定幹部會照開,內容改為傳達貫徹軍區緊急戰備預先號令。由團長政委作簡短動員講話。會議只用了半個小時就結束了。會後有的同志反映:“緊急戰備就緊急戰備,還來個什麼預先號令?新鮮!”我們團是戰備值班部隊,緊急戰備是家常便飯,但接到緊急戰備預先號令,確實還是第一次。我時任副政委,當時琢磨:只有一種可能,就是任務是上級下達的,而執行任務的計劃還需要時間制定。這麼說來,這次緊急戰備來自中央軍委,軍區還在制定執行計劃。這時候先向部隊下達緊急戰備預先號令,目的是為了儘快把部隊的注意力和工作重心轉到緊急備戰上來。

兩天之後,師召開作戰會議,明確了戰備方向是廣西中越邊境地區。十二月十日,指示停止幹部戰士休假探親,已經探家的立即歸隊,隨後又通知立即招回出差人員。十二月十三日,師召開第二次作戰會議,傳達廣州軍區(78)司作字第4號《向南寧和中越邊境集中》的命令。命令各有關部隊分別向廣西靖西、龍州、憑祥、寧明、東興等地域集結,並具體規定了各單位的行軍路線、時間劃分、行軍紀律和到達目的地後的注意事項等等。會上還傳達了許世友司令員的兩句話:“打不好要殺頭!”“養兵千日,就看用兵怎麼樣了!”

這下部隊真的緊張起來了。此前還有不少人認為這次緊急備戰與以往不會有什麼兩樣,“備戰備戰,備而不戰”,不過是製造緊張氣氛,折騰一陣就過去了。現在看來真的要打仗了。各單位抓緊出發前的最後時間,重新檢修車輛火炮和各種裝備器材,按“兩分四固定”落實人員、裝備和物資,送走臨時來隊家屬等等,最後是殺豬宰羊,聚餐飲宴,有的連隊把豬殺光吃光,吃不完帶到路上吃;更多的連隊則留有餘地,給留守人員留下飼養任務,還隨車帶上三兩頭活的,這樣既不浪費途中的剩飯剩菜,又可為到達後改善生活留一手。隨著外出人員陸續歸隊,以及裝備物資補充到位,全團已達到齊裝滿員,只待一聲令下即可出發。

我團按規定於十二月十六日晚上八時由駐地出發,摩托化開進,經從化、廣州、肇慶、雲浮、玉林、板利等地,行程近一千三百公里,於十二月二十一日傍晚到達目的地廣西龍州駐紮。


從復和、高平、諒山到法卡山的戰鬥歷程(1)

部隊開進期間,我負責帶領收容組墊後。收容組由司政後機關各派一人,加上修理工、醫生、衛生員及炊事員組成,配備修理車、救護車,以及伙房車、摩托車各一臺,任務是收容傷病掉隊人員,搶修故障車炮,撤收調整哨和路標,以及處理事故和群眾紀律糾紛等。由於部隊裝備車輛技術狀況較差,部分車輛相當老舊,全團伙房車都是蘇聯五十年代的嘎斯車,許多車輛尤其是國產“東方紅”牽引車,因油料困難長期停車庫不動用,一上路就故障頻頻,特別是頭兩三天故障出得多。全團共發生故障車四十一臺次,有三十七臺次是出在頭兩天。車壞了,對於摩托化行進的部隊來講是件大事,部隊到達時間擺在那兒,軍令如山,每一分鐘都不能耽擱。為了及時搶修,頭兩天兩夜三名修理人員幾乎沒閤眼,只能在從一個修理點到下一個修理點途中靠在汽車座位上眯一眯。

收容組其他人員也不能閒著,全體動員,幫助修理人員端茶、送水、打下手,搶速度。兩天時間三個人平均每人修復十二臺車還多,實在是很了不起!要知道很多故障出在變速器、離合器、發動機等複雜部位和機件損壞,修復難度相當大。頭兩三天沒白天沒黑夜地搶修,就像臺緊張高速運轉的檢修機器,不知不覺中,收容組與全團大部隊相距達兩百餘公里,落後足足一天的路程。好在後面搶修任務少了,我們可以日夜兼程趕路。最後在十二月二十一日傍晚緊跟全團到達目的地廣西龍州縣龍北農場五隊。

通往廣西中越邊境地區的條條公路,經連續數天車輛大炮和坦克的反覆碾壓,騰起滾滾塵埃直達半空。遠遠望去,塵埃形成的巨龍連天接地,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十分壯觀。坐在車上置身其中,前面數米外的車炮只能見到一團模糊的影子。戰士們用毛巾將口鼻包起來,只剩一雙眼睛露在外面,從頭到腳全身裹著厚厚的灰塵,吐出的口水如同泥漿。(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