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異族的鐵蹄下堅持了20年,卻在教科書上被人遺忘

在我們的教科書上,1644年清軍入關,大順的歷史似乎就終結了,然而實際上,順軍面對殘暴的異族侵略,面對敵強我弱的艱難局面,依然奮戰了整整二十年,堪稱中華民族的脊樑。

1644年4月22日,吳三桂降清,清軍入關,李自成放棄北京向陝西撤退。

5月8日,清軍在慶都追上撤退的順軍主力,蘄侯谷英為全軍斷後,戰死沙場。

10日,過天星張天琳被大同總兵姜瓖殺害,姜瓖降清。

1645年1月13日,巫山伯馬世耀向清軍詐降,與李自成約定裡應外合奪取潼關,不料信使被清軍截獲,馬世耀全軍七千餘人被害,李自成向湖廣撤退。

3月,大順荊州防禦使孟長庚被叛徒鄭四維殺害,鄭四維降清。

4月,汝侯劉宗敏被清軍俘虜,不屈遇害。

5月,李自成遭當地團練襲擊戰死,叛徒王體中殺害白旺降清。

7月,袁宗第、劉體純、郝搖旗等部順軍進入湖南,聯明抗清。

7月20日,李自成侄子李過、內弟高一功等部順軍圍攻荊州。

8月,袁宗第、劉體純等人受何騰蛟排擠,前往荊州與李過會合,湖廣巡撫堵胤錫孤身前往荊州大營,與李過等人達成聯合抗清的協議,順軍改編為“忠貞營”。

1646年1月,嶽州馬進忠、王允才、盧鼎、王進才四鎮明軍不戰而逃,嶽州副將馬蛟麟降清,荊州大營側翼洞開,忠貞營遭到清軍襲擊,慘敗,一批高級將領叛變。李過、高一功、劉體純、袁宗第等部退入鄂西山中休整,建立夔東抗清基地。

1647年7月1日,忠貞營出山,接連收復彝陵、常德、益陽、湘潭、湘陰、衡山等地。

11月11日,忠貞營包圍長沙,血戰五天五夜,何騰蛟命令忠貞營前往南昌救援金聲桓、王得仁,長沙之戰功虧一簣。

1648年1月,忠貞營未到,金聲桓、王得仁已戰死,忠貞營撤回湖南。

21日,何騰蛟被俘,六天後遇害,湖南戰局全面崩潰。忠貞營撤入廣西,當地明軍不肯接納,多次發生火併。

1649年8月,李過病故,高一功成為忠貞營主帥。

1650年12月,此時孫可望掌握南明政權,忠貞營因為李自成與張獻忠的舊仇,不容於孫可望,遂北上夔東。

1651年,高一功在湘西遭到當地土司襲擊戰死,李過養子李來亨將忠貞營帶回夔東,從此稱為“夔東十三家”,經過連年征戰,原順軍損失慘重,夔東地狹民窮,十三家難以再恢復元氣。

之後七年,夔東十三家始終堅持游擊戰爭,牽制清軍兵力。

1658年7月,因孫可望叛變,清軍三路大軍進攻雲南,李定國向夔東十三家求救,夔東十三家進攻重慶,被吳三桂擊敗。

11月,夔東十三家再攻重慶,激戰至12月15日,叛徒譚詣、譚弘殺害譚文降清,重慶之戰失敗,夔東十三家從此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進攻。

1662年,永曆皇帝被殺害,南明政權滅亡,東西兩大抗清領袖鄭成功、李定國相繼病故,除了臺澎金廈以外,南方各地的抗清鬥爭全部失敗,夔東成為大明在大陸的最後一片土。

1663年1月1日,清廷調集湖廣兵三萬、陝西兵兩萬五千、河南兵五千、四川兵三萬會剿夔東。袁宗第不敵四川清軍,血戰之後率部跳下懸崖撤退,所部陣亡及跳崖摔死兩千五六百人。郝搖旗、劉體純也被迫後撤,三部與李來亨聯手,對湖廣清軍發動反擊。

7月23日,夔東十三家大舉反攻,三萬湖廣清軍抱頭鼠竄,落入南陽河淹死無數,河水為之斷流,清軍一路逃回彝陵,向北京求援。清廷見漢軍無法對付夔東十三家,決定派滿洲兵出戰,一面調西安滿軍增援夔東,一面派鰲拜之弟穆裡瑪率滿八旗一萬前往前線。

8月24日,夔東十三家集結最後的全部主力五萬人,進攻巫山縣,激戰至9月7日,夔東十三家終究沒能攻下巫山,又遭到清軍突襲,戰死七千餘人,不得不撤退。

12月,兩路滿洲援軍抵達,面對十萬清軍,抗清大業已經絕望,順軍殘部大批投降,但依然有少數人選擇血戰到底。

12月23日,劉體純部下將領大批投敵,劉體純的大營被攻陷,全家自縊身亡。劉體純在夔東十餘年,軍紀嚴明,愛護百姓,極得民心,清四川總督李國英也敬佩劉體純的忠烈,下令將其全家禮葬。

26日,郝搖旗、袁宗第,以及南明兵部右侍郎洪育鰲、東安王朱盛蒗兵敗被俘,被清軍殺害,監軍太監潘應龍自盡。

1664年,夔東十三家陷入清軍重重包圍,徹底走投無路。絕望之下,王光興、蔣尚膺、毛壽登、馬騰雲、黨守素、塔天寶等相繼投降。最終,只剩下李來亨一部拒絕投降,堅守興山縣茅麓山。

李來亨死守茅麓山數月,接連擊斃鑲紅旗副都統賀布索、一等阿達哈哈番桑圖、穆裡瑪第三子蘇爾馬等清軍將領。6月15日,山寨中糧食將盡,李來亨率部突圍,被清軍擊退。閏6月9日,李來亨再次突圍,連破清軍五陣,最終仍被擊退。清軍再度派叛變將領前來勸降,李來亨將使者斬首,誓死堅守到底。

8月4日,糧食全部耗盡,最後的時刻到來了,李來亨全家自盡。至此,順軍餘部二十年轉戰萬里的抗清鬥爭徹底結束,大明在中國大陸再無寸土。

明亡清興的歷史,不是簡單的朝代更迭,而是無數百姓的屍骸累成的血淚史,是無數末路英雄的慷慨悲歌。

他們在異族的鐵蹄下堅持了20年,卻在教科書上被人遺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