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中國出組合拳助力對外投資 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俄媒稱,2018年,中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298.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2%。

據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2月25日報道,針對中國資本,西方採取了一系列貿易及投資限制措施,北京通過如下渠道予以回應。

首先,中國與它在歐盟、美國、亞太地區的一些主要貿易伙伴,圍繞貿易投資合作的條件進行了相當頑強的談判。談判思路是建議設立自由貿易區,以換取中國市場放寬對外國生產者的准入。德國便是極其成功的例子。雖然它去年前11個月的對華實際投資總額相對有限,為28.3億美元,但其高達86.5%的增幅令人印象深刻。值得一提的還有歐盟對中國的資金注入——92.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8%。兩家大型德企即巴斯夫公司和安聯保險已獲得在華成立自己控股企業、無需中方夥伴參與的許可。

中德之間的高級別財金對話不斷髮展。2019年1月18日,雙方簽署了金融領域的一系列重要合作文件。

身處脫歐進程的英國,對發展英中貿易投資合作的興趣急劇增長。在英國外交大臣傑里米·亨特2018年7月訪華期間,雙方圍繞兩國自由貿易的可能性開啟了討論。值得一提的是,英國芯片巨頭安謀科技公司計劃向中國投資者出售51%的股份,並將中國市場的業務控制權移交在當地成立的合資企業即安謀科技(中國)有限公司。這就是說,美國的英國盟友正把來自中國的芯片訂單攬過來,與中國企業共謀發展。

近期,英國甚至在西方掀起了為中國科技企業華為“平反”的行動。

其次,為打破中國人介入全球頂尖高科技公司業務的禁令,中方出臺各類鼓勵措施,歡迎外國企業赴華開廠。例如,對投資中國的外國企業按其注資規模給予可觀的獎勵與補貼。如此一來,美國等對方興未艾的中國半導體制造業的投資便不斷增長。

美國格羅方德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便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根據與成都市政府簽署的長期協議,它投資上億美元,自2017年在當地興建芯片廠。中國以此來降低對進口芯片的依賴。目前,中國芯片內需的約80%要靠進口來滿足。

歐洲空中客車工業集團是又一鮮明例證。2月21日,它於深圳正式啟用其在中國的創新中心,這是它在亞洲設立的首家創新中心,也是全球範圍內的第二家,第一家落戶於美國硅谷。

其三,中國政府支持本國資本境外投資結構的多樣性。它們佈局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採礦業。

其四,中國不斷髮展對外投資方式、推陳出新。北京正在研究本國企業在合併及收購交易中不一定謀求控股權的問題,以此來推動與外國同類企業組成聯合競標體,共同發出收購要約,實現互利共贏。與西方夥伴攜手研發新技術將不會遭遇購買現成技術時面臨的問題。

此外,中國商務部也肯定了其他一些對外投資方式,如實物投資、股權置換、聯合投資、特許經營、投建營一體化等,正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報道稱,北京推動本國資本境外投資的積極措施收效明顯,2018年的統計數據就是很好的證明:中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298.3億美元,同比增長4.2%,其中,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205億美元,共實施完成併購項目405起,實際交易總額702.6億美元。

報道指出,儘管西方對中國資本不斷掣肘,但總體來說,北京對本國最具競爭力、債務償還能力的國有及私營企業開展境外投資的激勵可謂相當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