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瞭解的中國人出國史,唐僧是個“偷渡客”!!

護照:一個國家的公民出入本國國境和到國外旅行或居留時,由本國發給的一種證明該公民國籍和身份的合法證件。

在甘肅省敦煌市西南的“陽關下耳目”烽燧北800米處,坐落著陽關遺址博物館的陽關都尉府,一位身著古漢服的“都尉”正在裡頭書寫“陽關關照”——漢代的通關文牒。要知道,正是這些通關文牒,衍生了中國古代的護照販子,他們給後人留下一個有趣的漢語詞彙:賣關子。

以護照形式作為出入邊塞關境的通行證件,在古代中國有近五千年的發展歷史。出國護照和國內護照不相區分的做法,從春秋戰國一直延續到新中國成立。而在清代以前,護照、簽證不分。外國人入境,如經批准,州府再給他發一張護照。

夏、商、西周時期的護照雛形稱為“牙璋”和“圭璋”。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的護照稱為“封傳”和“符節”。宋代護照又演變為“關引”、“符牌”,元代護照則以“公驗”、“腰牌”為主,明代護照又出現了“文牒”、“關照”、“符牌”和“堪合”等形式。護照由石銅變竹木,由竹木變紙張,由手書變印刷,由文牒變本本。


春秋戰國:護照的淵源可追溯到戰國時代

“伍子胥過昭關”就是一個沒有“護照”急死人的故事:伍子胥逃避追殺,想脫楚入吳,但結果因為沒有通行證,被卡在了在吳楚交界的昭關,唯一能依靠的老鐵東皋公也是很逗,雖然他心中早有了對策卻不告訴伍子胥,搞得後者憂急交加,一夜頭髮盡白。


你不瞭解的中國人出國史,唐僧是個“偷渡客”!!


且不提東皋公這樣是不是有點不厚道,但從這個故事我們就知道在戰國的時候,入關是需要一個類似“護照”的文件的,據記載這個文件當時種類很多,一般是用竹簡、布帛、木板、金玉或紙張做成,名字也不少:“封傳”、“契”、“照碟”、“過所”、“符節”。“符傳”、“路證”、“路引”...總之是五花八門,怎麼叫的都有,一旦沒有類似的文件,那就屬於偷渡啦!

唐朝: 大名鼎鼎的唐僧其實是“偷渡者”


雖說在《西遊記》裡玄奘出發前唐太宗李世民親自送行,其實真相讓人們大跌眼鏡。初唐時期國家尚未完全安定,邊界地區尤其不穩,國人出境受到嚴格限制。玄奘幾次申請“通關文牒”都未獲批准。貞觀三年(629年),長安大災,官府允許百姓“隨豐就食”,也即到有糧食的地區去找飯吃。玄奘就混在災民的隊伍中,出長安,過天水,踏上取經之路。


你不瞭解的中國人出國史,唐僧是個“偷渡客”!!


明清

而最接近“護照”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明朝,稱為“關照”。比如在《西遊記》,唐僧就隨身攜帶通關文牒,每過一國都得蓋印。雖然作者犯了個史實錯誤,把明代文件名用到唐代,但從中可以看出明代文牘的痕跡。

直到清朝康熙年間,“護照”一詞才正式的出現:在《中俄尼布楚條約》中第五條“凡兩國人民持有護照者,俱得過界來往,並許其貿易互市。”

其內容規定“護照”不光只是通關憑據,還有一項重要功能,就是給予持有者在中俄貿易路線上的特許權益以庇護,故稱為“護”。


你不瞭解的中國人出國史,唐僧是個“偷渡客”!!


我們都知道,凡持有護照的公民即使身處境外,也是受其宗主國的保護的。

怎麼樣,是不是和這條很相似?

可見在這時,現代護照的雛形已經基本確定下來了。雖然在之後,國家與國家間貿易交流越發頻繁、複雜,也只是在內容和細節上不斷完善了。


中國近代歷史上那些真實的護照

你不瞭解的中國人出國史,唐僧是個“偷渡客”!!

光緒八年(1882)清政府駐舊金山領事館給台山華工黃華饒的護照


19世紀末期是華人赴美的高峰期,廣東、福建兩省的大批華人通過各種途徑進入美國謀生。華人的大量湧入讓美國的西部開拓等擁有了充足的勞動力。


你不瞭解的中國人出國史,唐僧是個“偷渡客”!!

光緒十二年(1886)江南製造局發給陶世榮採購絲綢的通行護照


華僑護照是晚清以來中國曆屆政府頒發給華僑在國際旅行和僑居時用於證明國籍身份的證件。在清末國家貧弱、列強欺凌的歷史環境下,華僑護照由於格式、規範等問題經常遭受不被他國海關承認的屈辱,無法真正發揮到保護海外僑胞權益的作用。


你不瞭解的中國人出國史,唐僧是個“偷渡客”!!

光緒十八年(1892)清政府駐舊金山領事館簽發的護照

1882年排華法案實施之後,美國針對華人推出了嚴格的入境限制措施,包括護照內容的規定,需包含持照人的姓名、籍貫、年歲、身高、面貌特徵、職業、生意價值、前往目的地等基本信息以及申領護照的事由、使用護照程序、作弊行為的處罰、發照機關和發照日期等項目。


你不瞭解的中國人出國史,唐僧是個“偷渡客”!!

光緒二十年(1894)《一個澳大利亞人在中國》的作者莫理循的中國護照


當時大部分護照的樣子都是如此,一個梯形與矩形的組合,內容限制了來訪者的活動範圍(湖北、四川、貴州、雲南),也具有了相應的保護規定(沿途禁止拘禁凌虐,財產受到保護、可以僱傭工人等)

你不瞭解的中國人出國史,唐僧是個“偷渡客”!!

光緒二十三年(1897)古巴領事館簽發的護照


在美國的排華法案實施後,華人前往美洲謀生的步伐並未停止,只是目的地從美國擴展到整個中北美及南美地區。如今的南美洲眾多國家,仍留有很多當時喬遷而來尋找新生活的華僑家庭。

你不瞭解的中國人出國史,唐僧是個“偷渡客”!!

中華民國六年(1917)中華民國駐金山領事署簽發的護照


20世紀初期,中國進入民國時期,對外交流並未受到改朝換代的影響,日益頻發。但礙於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的格局,各地簽發的護照格式仍然不相統一,這一時期的護照製作雖比清政府時期精良,但與其它國家護照相比仍顯簡陋,在世界上的認受性依然不足。


你不瞭解的中國人出國史,唐僧是個“偷渡客”!!

1921年美國特命駐紮廣州總領事簽發的護照


對比同時期各國領事館簽發的護照,無論從製作水平、規範等,都比中華民國護照的質量要好。


你不瞭解的中國人出國史,唐僧是個“偷渡客”!!

中華民國十四年(1925)中華民國駐巴拿馬公使館頒發的僑民身份證明書


當年6月13日,中國和中美洲國家巴拿馬簽署建交聯合公報,決定自公報簽署之日起相互承認並建立外交關係。但其實中國與巴拿馬之間的交流,在19世紀末已經開展,近萬華人參與巴拿馬運河的開工、修建與運營,遂於當地產生“運河華人”一詞。

你不瞭解的中國人出國史,唐僧是個“偷渡客”!!

1938年11月葉希夷(葉挺)前往越南的護照


抗日戰爭時期,海內外同胞齊心協力共禦外侮,通過各種方式為國家的生存貢獻自己的力量。圖為1938年,時任新四軍軍長的葉挺為籌募軍費而前往越南的護照。該護照現為一級文物,館藏於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

你不瞭解的中國人出國史,唐僧是個“偷渡客”!!



1950年1月,由北京白紙坊印鈔廠出清樣,呈報周總理審批,由此誕生新中國護照。(當時我國公民無論因公、因私出國均持用此護照)。本版護照規格為107×143mm,共32頁。護照中的中文為繁體漢字,豎排版;外文為法文。護照有效期為1年,可延期4次。


你不瞭解的中國人出國史,唐僧是個“偷渡客”!!


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經過第二次改版,可以從圖片中看到,其封面顏色和樣式已經很現在的護照非常相似,版式由豎排版改為橫排版;外文為法文、英文兩種文字。


你不瞭解的中國人出國史,唐僧是個“偷渡客”!!


2012年,為順應全球護照電子化發展趨勢,方便公民出入境,自2012年5月15日起,中國公安部門統一開始向普通公民簽發普通電子護照。電子護照在傳統本式普通護照中嵌入電子芯片,並在芯片中存儲持照人個人基本資料以及面部肖像、指紋信息。(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