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穿越》VS《流浪地球》,科幻電影巔峰對決

一部《流浪地球》將中國科幻電影水平拉到了國際視野,中國電影再也不是靠著情感劇、搞笑劇和一些動作劇撐場的局面了,看大片也不僅僅的指的就是去觀看《變形金剛》、《阿凡達》、《復仇者聯盟》等,也包括了中國科幻電影!任何事物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它必然與其它事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電影行業尤其是科幻類科技類影視充分體現了一個國家工業、科技以及經濟水平的發達程度,無疑中國電影行業的成功是必然的。那麼,作為剛剛起步的中國科幻電影與世界頂尖科幻電影差距到底有多少呢?


《星際穿越》VS《流浪地球》,科幻電影巔峰對決


《星際穿越》是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傑西卡·查斯坦等主演的一部科幻電影,於2014年11月12日在中國大陸上映。該影片講述了一隊探險家利用他們針對蟲洞的新發現,超越人類對於太空旅行的極限,從而開始在廣袤的宇宙中進行星際航行的故事。2015年,該片獲得第8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該片獲得第6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視覺特效獎,該片獲得第41屆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


《星際穿越》VS《流浪地球》,科幻電影巔峰對決


影片基於理論物理學家Kip Thorne的理論,講述一群探險者穿越蟲洞的關於時間旅行與平行宇宙的故事。《星際穿越》的故事講述了未來的地球氣候環境急劇惡化、糧食嚴重緊缺,人類已經難以生存。馬修•麥康納飾演的主人公庫珀與安妮•海瑟薇等被選中作為拯救人類未來計劃的一員,必須前往太陽系之外另尋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


《星際穿越》VS《流浪地球》,科幻電影巔峰對決


影片整體陣容集結了5位奧斯卡金像獎得主、稱其為“奧斯卡金陣容”毫不為過。涉及大量經典科幻母題,呈現最科學嚴謹的“硬科幻”神作。《星際穿越》中充斥著大量美不勝收、令人歎為觀止的太空奇景。影片邀得著名天體物理學家基普·索恩教授“保駕護航”提供科學支持。《星際穿越》一開始是基於諾蘭的一個想法,之後由他的弟弟喬納森·諾蘭寫成劇本,並交給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但最終兄弟倆還是決定自己來做。不過故事最初的概念,是來自於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基普·S·索恩,他針對理論蟲洞和時間旅行的潛在可能性做了許多令人驚奇的研究和工作,而他對劇本的參與也令影片增添了不少的“真實感”。一部充滿情感充滿能量卻不冗長沉悶的電影,擁有令人吃驚的畫面同時不沉溺於情節邏輯。


《星際穿越》VS《流浪地球》,科幻電影巔峰對決


《流浪地球》自然不用多言,大家都知道這是今年春節檔的賀歲片,該片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尋找新家園。然而宇宙之路危機四伏,為了拯救地球,為了人類能在漫長的2500年後抵達新的家園,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展開爭分奪秒生死之戰的故事。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地球和人類就此踏上預計長達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在完成這一宏偉計劃的進程中,無數人挺身而出上演了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九死一生的冒險和對人性的終極拷問也同時上演。


《星際穿越》VS《流浪地球》,科幻電影巔峰對決


為展現《流浪地球》中的宏大世界,整個創作團隊一直堅持實打實地創作。三百多人的概設團隊和美術團隊用十五個月的設計、繪製、規劃,呈現出2000張概念圖和5000多張分鏡;僅行星發動機這一項,就有嚴格的數量規範,行星發動機的寬高比、推力、燃料和分佈地域也經過縝密的推敲。


《星際穿越》VS《流浪地球》,科幻電影巔峰對決


從物質層面來說,一些道具細節的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當中國觀眾看到時就會覺得無比親切,達到極大的審美契合。長久以來,中國的很多電影用帶有中國特色的IP和故事情節來體現非本土的價值觀,從而使電影整體呈現出違和的感覺。《流浪地球》在這一點上處理得很巧妙,使觀眾在科幻場景中看到的依舊是純而又純的中國人,體會到的依舊是中國人的處事原則和道德標準。


《星際穿越》VS《流浪地球》,科幻電影巔峰對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