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穿越》無疑是諾蘭導演迄今為止最為磅礴宏大的作品 ,3年後的《敦刻爾克》也並沒有這部科幻大片一般恢弘大氣。
當認真看完《星際穿越》的感受,借用一位網友的評論就是:
40分鐘漸入佳境,80分鐘歎為觀止,120分鐘淚流滿面,160分鐘恍如隔世…
這部電影蘊含了太多,光是裡面的科學理論,都足夠寫好幾本書了。但我們依然可以很容易感受到導演所想表達的主題,一個字,愛。
而面對即將崩塌的生存環境,人類種族生死存亡之際,我們也可以看到人類這個物種所具有的三種寶貴財富,也是三種最偉大的力量——科學、探索精神、愛。
一、讓人類真正強大的力量——科學
一個物種的有多強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世界的認知程度,人類通過科學,對這個世界的認知程度遠遠超過了地球上的其他物種,結果就是,在人類和猴子眼前有硝、硫磺、香蕉,猴子果斷拿了香蕉,而人類拿了硝和硫磺,然後發明了火藥。
在
《星際穿越》裡面,人類的存亡關鍵也是對科學的研究程度。如果老教授破解了方程,人類對宇宙的認知將會上升一個程度,逃離地球的A計劃也就能實現,而延續人類種族B計劃也依賴於科技的高度發達。整部電影離不開科學,所以才需要頂尖科學家基普·索恩的全程跟蹤指導。這也是諾蘭電影的一大特點,無論電影多夢幻,也都要基於現實邏輯。
科學的重要性也從戲裡延伸到了戲外,許多疑問隨之而生。房間裡的沙有個密碼指引男主去秘密航天局什麼鬼?男主角掉進黑洞還不死呵呵?男主角最後怎麼會比自己女兒還年輕?
於是,電影上映之後就不斷有文章開始科普《星際穿越》裡的科學知識,什麼蟲洞、黑洞、四維空間、相對論,相信很多人都已經有基本概念了,所以這裡只補充幾個更為關鍵又稍微陌生的詞語,有助於還沒看或者是看過還是一臉懵逼打算再看的朋友。
1.引力異常
引力是《星際穿越》裡面一個關鍵的科學知識點,但更為關鍵的,是引力異常。顧名思義,就是我們所認知的萬有引力定律出現了“故障”,一些地方的實際情況並不符合根據萬有引力所算出來的數據和邏輯。
最容易理解的就是宇宙膨脹的發現,如果萬物皆有引力的話,那宇宙大爆炸之後,物質通過引力互相拉扯,所有物質的距離越來越小才對,科學家卻發現現實和理論完全相反。
這一個明顯的引力異常現象直接導致了暗能量概念的提出,也就是說,宇宙中除了萬有引力,其實還有暗能量的能量在驅動宇宙萬物運轉。上古大神牛頓所提出的定律,是有漏洞的。
引力異常現象可以引領一次人類的科學革命。
在《星際穿越》裡面,當老教授發現在地球上有引力異常的時候,他意識到,自己可以將引領一次科學革命,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學的科學課本,也是有很多我們未知的漏洞。
於是電影就以“引力異常”為引子,設定了能解決這個地球上的“引力異常”現象,人類就能逃離資源用盡的地球。
Cooper在沙塵暴後返回家中發現沙子有序排列成座標,就是電影所設定的引力異常現象。
2.黑洞與奇點
關於黑洞,一般的理解都是被吸進去就是凶多吉少,甚至是必死無疑。於是男主在進入黑洞的時候這麼長時間都沒事,許多人就認為這是劇情需要,主角光環,是本片的一大漏洞。
這一幕確實是主角光環,但理論上,人掉進黑洞卻真的不一定會被壓扁。黑洞本身也只是理論,我們又怎麼咬定黑洞就一定會把人壓扁?
而有一種新的理論認為,黑洞不一定只以一個奇點為核心所形成的,而是有3個奇點,沒那麼“兇狠”的奇點使得幸運的男主有了生存的空間。
奇點被視為一個當今所有物理理論都失效的地方,平常人深入瞭解會造成腦部缺氧,所以大家只需要知道,黑洞的引力非常大就基本能看懂電影了。
3.時間
《星際穿越》裡所用到的時間觀念是基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愛因斯坦認為,時間和空間是互相關聯的,時間和空間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簡稱時空。
宇宙萬物都鑲嵌在時空之中,引力作用使得時空發生扭曲。如果引力越大,扭曲程度就越大。
而在引力巨大的黑洞附近,時空的扭曲程度也超乎想象。黑洞能縮小空間把人壓扁的同時,也會影響到時間。因為愛因斯坦說過了,時間和空間是互相關聯的,時間和空間是一個整體。
所以有科學家認為黑洞能進行時間穿越,指的就是那裡的時空扭曲程度太大導致時間錯亂。
但要看懂《星際穿越》,只需要知道“引力越大的地方,時間越慢”這個設定就OK了。如果你去到一個引力非常大的地方過了1小時,地球那邊就可能已經過去1年了。
二、讓人類不斷進步的力量——探索精神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白晝將近,暮年仍應該燃燒咆哮。”
電影引用了狄蘭·托馬斯的詩句,借老教授之口說出來也尤為合適。這句話不只是說他已近暮年還在研究引力異常,至死方休。
更是指面對生存危機的人類,不應該溫和保守,而是應該繼續勇敢探索。
電影的開始部分,諾蘭就交代了地球上的人是怎麼面對這場災難的。
大部分人覺得應該認清事實,著重解決糧食問題。男主Cooper與學校老師對話的一場戲就交代了那時人們的主流思想,停止沒必要的探索研究,認認真真耕田。學校甚至把阿波羅計劃變成了謊言,好讓學生不對太空產生幻想。
可是Cooper並不這麼認為,“我們是探險者,開拓者,不是什麼守護者。”這句臺詞狠狠地批判了老師們的保守觀念。
Cooper和學校老師的這兩種觀念對立也延伸到了Cooper的女兒Murph和兒子Tom身上。
Tom確實成為了好農民,也被保守觀念所腐蝕;認為阿波羅確有其事的Murph自然不會放棄繼承老教授的科研探索,他們後面的爭吵也是兩種觀念衝突的體現。
諾蘭無疑是支持勇敢探索的,因為他本身就是電影的創新探索者。
《星際穿越》也提出了一個觀點,成就人類的是探索精神,拯救人類的也將是探索精神。
如果失去這種精神,滅亡就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體現探索精神的還有電影的最後部分,可能有人會覺得一部基於嚴謹科學理論的硬科幻電影,到最後居然會以那麼奇幻的形式拯救世界顯得有些跳戲。
因為電影本身就是對未知的一種探索。
無論是黑洞,相對論什麼的,一切都只是理論。基於這些理論,
《星際穿越》提出了一個更大的可能,五維空間。也許現實中宇宙根本不存在五維空間,Cooper進入到立方體只能是一場夢。但電影可以是一場奇想,是超越現實的。
沒有這些超越現實的想象,我們只能停留在平淡的現實裡面,就像電影裡留守在地球等待滅亡的人類一般。
所以為什麼不可以大膽想象一番呢?就像Cooper勇敢地進入黑洞一樣。
三、讓人類超越一切的力量——愛
《星際穿越》受到最多質疑的地方還不是超立方體看起來十分不科學,而是電影裡的感情戲。
Cooper和Murph親情,其實才是貫穿全片的最重點。然而卻有人覺得這個重點放到硬科幻和人類宇宙宏觀命題上面,顯得有些說服力不足。
尤其是Cooper和Murph之間的愛,成為了拯救世界的關鍵,這未免有些太童話了。基普·索恩就好像白請了一樣,說那麼多科學,最後還是用難以定義的愛糊弄了過去。
可能太多的好萊塢電影的主題都是說人類的愛了,這樣的套路確實有些old fashion。
但我們必須明白的是,《星際穿越》最重點是什麼。如果因為諾蘭請了個未來諾貝爾獎科學家,就覺得這是一部純講科學宇宙的電影的話,那絕對是和諾蘭的本意是有偏差的。
劇本是圍繞著Cooper和Murph展開的,如果把他們的感情線拿走,整個故事會支離破碎,電影也淪為了視覺特效片而已。
諾蘭注重這些科學理論,只是在遵循他拍電影的一貫原則,電影的元素要符合現實邏輯,當時他拍《蝙蝠俠》三部曲的時候,甚至不想要蝙蝠車,因為他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和邏輯加進去。
既然涉及到宇宙科學,他也儘可能把一切做得真實可信,但人們所議論的科學,真的只是電影的次重點而已。
《星際穿越》不是一部講科學道理的電影,這是一部以愛為主題的電影。科學理論只是讓這部電影為了增加電影的真實感。
電影真正所想說的,應該是什麼東西可以拯救危難中的人類。或者人類最為可貴的是什麼。諾蘭的電影也總是這樣,很hunmanity。
首先之前說的探索精神(有探索精神才有了人類科學),然後就是愛。
探索精神成就人類,愛鑄就人類。
《星際穿越》的劇本設置真的太巧妙了,用愛拯救世界這件事情變得十分合理。最關鍵的一場戲,超立方體裡的戲,能夠把關鍵數據發送出去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Cooper和Murph之間的情感連結。
黑洞可以屏蔽所有和外界的連結方法,但不能屏蔽人類之間的愛。
從而推出電影的觀點,無論人類的科技有多先進,沒有愛,一切都只是空殼。
同時解開之前情節設置的懸念,呼應了安妮·海瑟薇的核心臺詞,“愛是唯一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事物。”這句臺詞很棒,但不可否認在電影中的存在感很低,如果作為回憶戲剪在最後的部分或許效果會更佳。
探索精神驅使我們勇敢想象和探尋未知,但宇宙是有限的,現實也可以對我們的探索加以限制。
但無論是黑洞,萬有引力還是暗能量,都不能限制人類的愛。
愛,是能讓人類超越一切的終極力量。
人類生在地球, 但絕不應該在這裡滅亡。
——《星際穿越》
閱讀更多 8分電影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