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3第三季,何時才能真正“接班”?

對出生於1997年齡段的球員來講,今年將是決定他們未來發展和命運的關鍵一年,畢竟,這是他們能夠享受中國足協U23球員政策庇護的最後一個賽季了。

跟去年U23球員的出場人次與外援掛鉤的要求不同,中國足協今年的U23球員政策再次“升級”,即便俱樂部在中超比賽中只派上一名外援,U23球員每場都要上足三人,而且其中至少一人首發。連續推行了兩個賽季U23政策之後,各支中超球隊已經改變了最後幾分鐘把適齡球員換上去應付的思路,年輕球員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上場機會和時間,而像北京國安的郭全博,以及剛剛轉會去了廣州恆大的前長春亞泰球員何超,更是成為了各自球隊的絕對主力,畢竟在中國足球目前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擁有更多的年輕球員,無疑就會在未來的競爭之中佔據一個相對有利的位置。

U23第三季,何时才能真正“接班”?

至少在過去的兩個賽季當中,U23球員的表現與外界的預期之間,顯然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一點,從這個年齡段球員在國家隊的表現當中也不難看出。俄羅斯世預賽亞洲區12強賽結束之後,前任國足主帥裡皮曾經力主球隊年輕化,從東亞四強賽到“中國杯”賽,基本都以U23球員為主,但無論是去年年初的U23亞洲盃賽,還是下半年的亞運會比賽,被外界寄予厚望的這批球員卻沒有顯現出任何過人之處,接連鎩羽,而且U19國青隊也沒能過得了亞青賽這一關,繼續無緣世青賽。

今年1月份的阿聯酋亞洲盃賽,裡皮最終只帶了劉奕鳴和韋世豪兩名U23球員,其中只有劉奕鳴得到了上場機會,而由此也不難看出,至少在國家隊層面,U23球員還遠未到可以“接班”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集齊”了去年參加U23亞洲比賽那支中國隊幾乎全部主力之後,廣州恆大隊成為真正的U23國腳大戶,雖然球員站到了一個更高更大的舞臺上面,但與此同時,在鄭智張琳芃郜林依然保持高水平競技狀態的情況下,這些年輕球員的出場機會和時間將會被大大壓縮,無法再像他們在原來的俱樂部時那樣,作為球隊的重點培養對象,一旦長時間打不上比賽,勢必會影響他們的狀態甚至信心;而那些被割了“韭菜”的俱樂部和球隊,只能重新尋找和培養適齡的U23球員,從這個角度來講,雖然中國足協進一步加大了相關扶持力度,但是在其中的佼佼者被“圈養”的情況下,U23能否順利“接班”甚至挑起聯賽的大梁,顯然要畫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