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延安古稱延州,歷來是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交融地,很早就成為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在夏朝時期,延安屬於雍州轄地;至春秋,群雄爭霸,延安幾經更迭,先後屬於白狄、晉、魏、秦國所轄;秦漢時期,歸屬於上郡。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大融合,延安先後歸屬於前秦、後秦和大夏。到了隋朝,開始在延安地區設立延安郡,唐宋後一直為延州或延安府。1937年,中共中央進駐,同年設延安市,為陝甘寧邊區政府所在地。1949年,改稱縣,1972年,再設市,1997年升為地級市。延安的地方特質,就是英武頑強!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寶塔山

【商帝武丁伐鬼方】

約在公元前13世紀時,延安屬獨立的方國鬼方之域。商帝武丁,曾發動大規模的討伐鬼方的戰爭。《周易·既濟》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武丁伐鬼方

【周康王伐鬼方】

西周初期,延安仍為鬼方之域。周康王在位時,曾兩次命盂率軍征伐鬼方。據小盂鼎(康王二十五年物)銘文記述,盂攻鬼方得勝,俘獲13000餘人。此後,鬼方銷聲匿跡。其中一部分被融合於華夏族,一部分被迫北遷,還有一部分成了以後分佈在陝北、晉北和太行山東西兩側的狄人的祖先。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周康王伐鬼方

【周夷王伐獫狁】

在周康王伐鬼方之後,延安一帶成為犬戎和獫狁的領地。周夷王曾命虢公攻太原(約在今甘肅平涼一帶)之戎。虢公季子白與獫狁在延安西南的洛水北岸作戰獲勝。首次交鋒,即斬首500餘。但在周宣王統治後期,周王朝對獫狁的作戰卻總是敗績。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周夷王伐獫狁

【重耳流亡延安】

春秋早期和中期時,延安為白狄族所佔據。這是一個以遊牧業為主兼營狩獵業的少數民族,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晉獻公娶白狄族狐氏女,生公子重耳與夷吾,晉獻公二十二年(前655),晉獻公遣寺人披攻蒲,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到白狄達12年之久,居住在今延安一帶。今延安東北的子長縣境內,尚有一川名重耳川。周襄王八年(前644),重耳離開白狄之地,出奔於衛,之後,又到齊、曹、宋、鄭、楚、秦等國。周襄王十六年,秦穆公送重耳回晉,立為晉君,是為晉文公。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重耳川養生谷

【秦魏雕陰之戰】

戰國初期,延安以南屬魏國之域,以北為趙國領土。秦惠文王八年(前330),秦大良造公孫衍大敗魏軍於雕陰(今甘泉縣道鎮蘭家川一帶)。斬首8萬餘,並俘魏將龍賈。這一戰役是魏國在軍事上開始走下坡路的轉折點。雕陰之戰後,魏國被迫將黃河以西之地獻於秦國,延安始屬秦。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雕陰之戰

【秦置高奴縣】

秦昭王三年(前304),秦國在陝北置上郡,設郡治於膚施(今榆林市魚河堡一帶)。在此前後,秦在延安一帶置高奴縣。縣治設於延安城東2公里處,延河北岸的尹家溝。這是延安築城之始。其城垣至今猶存。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秦置高奴縣

【延安發現石油】

東漢史學家班固編纂的《漢書》成書於漢和帝永元年間。在其中的《地理志》中記載說:"高奴縣有洧水,肥可燃。"洧水是延河的一條支流。"肥可燃",就是說水面上有一層像肉汁一樣肥膩的可燃物質,這可能是迄今所知中國古代最早的關於石油的文字記載。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高奴縣有洧水,肥可燃。

【赫連勃勃修築豐林城】

東晉義熙三年(407),匈奴鐵弗部劉勃勃稱天王、大單于,建元龍升,國號大夏。勃勃後改姓赫連,"自雲徽赫與天連"。東晉義熙九年(413),勃勃改元鳳翔,並築統萬城(在今陝西靖邊縣紅墩界鄉白城子村),至418年,其城始成。赫連勃勃還在延安城東修築了豐林城(位於今延安市寶塔區李渠鎮周家灣村)。此城枕山面水,得地宏敞,是一處軍事要塞。宋代的沈括曾考察此城,謂"赫連之城,深為可法也"。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統萬城遺址

【西魏置延州】

西魏廢帝三年(554),改東夏州為延州,以境內延水而得名。州治設今延安東關。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西魏置延州

【隋置延安郡】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改延州為延安郡,在此之前的大業元年,曾改廣安縣為延安縣,但其地為今延長縣。延安郡郡治設膚施縣城,即今延安東關故城。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隋置延安郡

【劉迦倫起義】

隋煬帝大業十年(614)五月,延安人劉迦倫起兵反隋,自稱皇王,建元大世。劉迦倫義軍擁眾10萬,並且與散處陝北各地的稽胡族民眾互為聲援,一時之間,關中震動。隋王朝命左驍衛大將軍屈突通為關內討捕大使,進剿義軍。劉迦倫和義軍將卒1萬餘人戰死。屈突通將義軍家屬數萬人擄回長安。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劉迦倫起義

【杜甫避亂延安】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次年六月,唐都長安被叛軍攻陷。寄居於白水縣的杜甫也攜妻帶子,北上陝北避亂。杜甫攜家眷來到鹿阝州(今富縣)羌村(今岔口鄉大申號村)。隨後,他又經延州北上,欲北赴靈武,途中不幸被叛軍所俘,押回長安。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四月,杜甫潛出長安,來到鳳翔,投奔已由靈武移駕鳳翔的肅宗,被授予左拾遺之職。當年秋,他北上鹿阝州探親。十一月,攜家離開羌村,返回長安。杜甫在延安期間,寫下許多美好的詩篇,如《三山觀水漲》、《北征》、《羌村三首》、《塞蘆子》等,千古流傳。杜甫在羌村的故居,尚有摩崖石刻"少陵舊遊"。延安城南七里鋪有杜公祠,歷代多有修葺。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少陵舊遊

【范仲淹知延州】

宋與西夏三川口之戰後,關輔震動。范仲淹被任命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兼知延州。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六月,范仲淹赴任延州,擔負起防禦西夏的重任。范仲淹到任後,大閱州兵,加緊訓練,並且修復堡寨,加強防守,使延州一線防守力量大為充實,並屢戰屢勝。范仲淹還十分注意選賢任能,重用了狄青、楊文廣等將領,使他們在這一時期脫穎而出,屢立戰功。范仲淹還重視教育事業,開辦了嘉嶺書院。范仲淹在延州時,寫了著名的《漁家傲·塞下秋來》和《清涼漫興》等詩詞。宋仁宗慶曆元年(1041)五月,范仲淹因致書李元昊,以擅與通書的過失調離延州,改知慶州。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延安寶塔山麓南川河東岸的摩崖石刻,尚有范仲淹手書“嘉嶺山”三大字,每字高3.68米。

【沈括考察石油】

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六月,沈括被任命為知延州兼鹿阝延路經略安撫使,八月赴任。元豐五年(1082)十月,被貶為均州團練副使。沈括在延州任上,十分注意鞏固邊防,多有建樹。他還進行了古生物化石的考察,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對化石進行考察記述的人。他還對延安的石油進行了科學考察,並親自實踐把石油用以制墨,名之為"延川石液"。沈括還第一次提出了"石油"這一名稱,被後世所公認,併科學地預見說:"此物後必大行於世。"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二郎山下雪紛紛,旋卓穹廬學塞人。化盡素衣冬不老,石油多似洛陽塵。”

【紅軍長征到達延安】

1935年10月19日,毛澤東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勝利到達陝北吳起鎮。11月7日,中央機關到達瓦窯堡,1936年6月21日遷往保安縣城,1937年1月10日又遷駐延安,13日,毛澤東等中央領導進駐延安。從此,延安成為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指導中心和總後方。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長征的落腳點——吳起鎮會師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瓦窯堡會議】

1935年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安定縣瓦窯堡下河灘田家院召開政治局會議。參加者有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博古、劉少奇、鄧發、張浩等12人。會議通過了《關於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和《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決定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治路線;決定將蘇維埃工農共和國改變為蘇維埃人民共和國;確定國內戰爭同民族戰爭結合的方針,主張成立國防政府與抗日聯軍;決定紅軍東征山西,以便準備對日直接作戰。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抗日戰爭出發點-----瓦窯堡會議

【抗日軍政大學成立】

1936年6月1日,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簡稱"抗 大")成立於陝北瓦窯堡,不久遷往保安(今志丹縣)。1937年1月20日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校址遷延安。黨中央和毛澤東為抗大規定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的教育方針,和"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革命校風。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親臨抗大講課、作報告。1939年7月10日抗大向敵後挺進,經晉察冀邊區到達晉冀豫邊區。1943年3月初,返回陝北綏德。從1938年底到1940年春,抗大先後共辦了8期,培養了大批軍政幹部。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於10月12日遷往東北,改名為東北軍政大學。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抗日軍政大學成立

【中共中央洛川會議】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縣馮家村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出席會議的有張聞天、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博古、彭德懷、任弼時等23人,會議著重討論軍事戰略問題和國共兩黨關係問題。毛澤東在會上作了《為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的報告。會議通過了《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決定》指出七七盧溝橋抗戰,使中國政治形勢開始了一個新階段,這就是實行抗戰的階段。爭取抗戰勝利的關鍵,是實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戰。會議號召全黨克服一切困難,站在鬥爭的最前線,使自己成為全國抗戰的核心,為爭取實現黨中央提出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而奮鬥。會議選出了以毛澤東為主席,周恩來、朱德為副主席的新的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洛川會議

【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

1937年9月6日,根據國共協議,中國共產黨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正式改為陝甘寧邊區政府,邊區政府轄陝西、寧夏、甘肅的23個縣,首府延安。主席林伯渠,副主席張國燾,秦邦憲、董必武等7人為邊區政府主席團委員。邊區保安司令部歸邊區政府領導,管理邊區地方武裝。11月國民政府將陝甘寧政府改稱陝甘寧特區政府。12月13日黨中央決定由林伯渠(主席)、張國燾(副主席)、習仲勳、徐特立、劉景範、馬明方、高崗組成邊區政府新的主席團。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魯迅藝術學院成立】

1938年4月10日,由毛澤東、周恩來、林伯渠等人發起的魯迅藝術學院在延安正式成立。沙可夫兼任院長。1939年11月28日,吳玉章任院長,周揚任副院長(後任院長)。1940年改稱"魯迅藝術文學院"。到1945年11月共畢業學員685名。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魯迅藝術學院

【延安大學成立】

1941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決定,將陝北公學、中國女子大學、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合併,成立延安大學。吳玉章任校長,趙毅敏任副校長。延安大學附設中學部,9月正式開學。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延安大學

【大生產運動】

1941年,由於日本帝國主義的瘋狂進攻和殘酷"掃蕩",國民黨頑固派的軍事包圍和經濟封鎖,以及自然災害的侵襲,使陝甘寧邊區的財政、經濟遭到了極為嚴重的困難。為了戰勝困難,堅持抗戰,1942年底,黨中央提出了"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號召解放區軍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難,開展大規模的生產運動。解放區軍民在黨中央領導下,發揚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開展了南泥灣、槐樹莊、大風川等地的屯田大生產運動。王震率領的359旅在1941年開進野草叢生、野狼成群的南泥灣,不到3年,便把這裡變成了"陝北江南"。解放區抗日民主政府辦了許多自給工業;軍隊發展了以自給為目標的農業和部分工商業;機關、學校發展了自給經濟;農民廣泛組織起來發展農業生產;各級黨政幹部也都積極投入了大生產運動,和群眾同甘共苦。大生產運動的開展,使解放區克服了嚴重的物質困難,改善了軍民的生活。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黨的七大】

為了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把中國引向光明的前途,中國共產黨於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延安楊家嶺中央大禮堂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七大”是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召開的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會。這次大會作為“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而載入史冊。它為黨領導人民去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深厚基礎。黨的七大另一個重大歷史性貢獻是將毛澤東思想寫在了黨的旗幟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中共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

【宜川戰役】

亦稱瓦子街戰役。1948年春,人民解放軍西北野戰軍經過新式整軍運動後,以主力五個縱隊轉入外線作戰。2月24日,以一部兵力包圍宜川,主力隱蔽在宜川西南地區,準備圍城打援。26日,國民黨軍整編第29軍急向宜川馳援。28日,當敵進到宜川西南瓦子街時,西北野戰軍突然發起攻擊,激戰至3月1日,將其全部殲滅,斃敵軍長劉戡。3月3日,攻克宜川城,又殲敵一個旅。5日,乘勝南下,至10日,連克石堡、白水、宜君、中部(今黃陵)等城,幷包圍了洛川,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此役殲敵5個旅共3萬人,從而改變了西北戰場的敵我形勢。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宜川戰役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小河會議

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率領中央機關從吳堡縣園則塔東渡黃河,前往晉綏解放區。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延安撤地建市】

1997年1月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延安地區行政公署,建立延安市,為省轄市,原縣級延安市改為寶塔區,實行市管縣體制。是日,延安市人民政府成立。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延安新區開工】

2012年4月17日上午,延安新區(北區)一期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是目前國內溼陷性黃土地區“削山、填溝、造地、建城”規模最大的岩土工程之一。

延安新區按照“依託老城,沿川展開,整流域治理”的原則,確定了新區三大片區,規劃控制面積78.5平方公里,規劃人口40萬左右。在建設時序上,確定先行實施北區一期工程,用地規模10.5平方公里,建設期為4年。工程土方總量3.63億立方米,其中挖方2.0億立方米,填方1.63億立方米。

聖地延安歷史大事記!

相當於再造一個延安城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