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答讀者問:頻繁跳槽陷入迷茫,該如何更好地認識自己?

有讀者問:該如何更好地認識自己?

因此,這篇文章寫給這樣的讀者:

他工作換了一個又一個,每一個待的時間都不長,跟同事的相處也不是很好。最近他又想著重新找工作,卻陷入巨大的迷茫:不知道究竟什麼工作才適合自己。他不相信自己的判斷,也不明白自己何以走到這一步?

他的問題是:“如何更好地認識自己?”

陽明心學答讀者問:頻繁跳槽陷入迷茫,該如何更好地認識自己?

陽明先生在世,他會這樣回答:

朋友,你可知道你這個問題,剛好戳中我的痛處。

從你的口氣看,你應該還沒結婚,不然你肯定不敢任性地換工作,除非你是某二代。

我猜你26歲左右,不知道對不對。我26歲的時候在做什麼呢?

我得努力想想,那可是522年之前。那一年,韃靼入侵我天朝,我正在家裡苦苦鑽研兵法(其實我是兩次高考名落孫山後沒地方去)。

這樣過了一年,我27歲,居然把兵法拋開了。為什麼呢?

說起來好笑,就因為我讀了朱熹寫的一句話,中了他的毒:

居敬持志,為讀書之本;循序致精,為讀書之法。

陽明心學答讀者問:頻繁跳槽陷入迷茫,該如何更好地認識自己?

我想,這不就是說的我嗎:讀書雜而不精,所以一事無成。我立即開始專心專意學習儒家學說,日日夜夜想著成為一個聖人。

但是過幾個月,我又失敗了,準備再換一個領域試試。

還好28歲的時候,我考上了國家公務員,全國第十名。

如果以28作為一個分界點的話,之前我沉迷過騎馬射箭、軍事兵法,後來又是書法文學,再後來居然迷上了得道成仙。那時候出家的衝動是那麼強烈,以至於做上公務員之後,還真的去山上尋仙訪道。好在他們覺得我資質不夠,趕了我下山。

所以,跟你不停換工作來說,我的三心二意一點都不比你差。

在這個過程中,我也一直想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怎麼回事,我也碰到”如何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問題。

我一遍遍地問自己,我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到底要什麼?

每一次都得到答案,照著去做,證明又錯一次。真是無語。

那個時候的我,無法回答你的問題,但現在我都550歲了,足以有經驗來談談我的看法:如何更好地認識你自己?放心,我不會一開始就安利陽明心學的。

陽明心學答讀者問:頻繁跳槽陷入迷茫,該如何更好地認識自己?

首先,很多時候我們沒辦法認識自己,就算認識了,也是錯的。

就好像現代人談戀愛,剛開始誰不以為Ta就是我們的靈魂伴侶,可分手的時候發現連伴侶都算不上。

那麼就不談戀愛了嗎?當然不是。繼續談。

因為,很多正確的認識都是從錯誤的認識中得來的。剛好讀到日本平面設計大師永井一正《刻心》裡的一句話:

煩惱,糾結——有時正是這些人生的彎路,養育了我們的心靈,徒勞也是很重要的養分。

不得不說,日本人處處得到了陽明心學的真諦。這是題外話。

從這個角度看來,你能說當時的錯誤認識真的完全錯誤嗎?

陽明心學答讀者問:頻繁跳槽陷入迷茫,該如何更好地認識自己?

其次,我要說說陽明心學的觀點:如何更好地認識你自己?

你不要捉著你的心,要把它放掉,它自然可以找到家。其實心本來就認識路。

你說如何認識自己,我告訴你你自己是什麼,自己就是良知。

在你的心裡有良知。它知道善知惡,知是知非,什麼都知道。

心知道答案,但是我們的本心被有恐懼、利害、得失、焦慮等等矇蔽了。

怎麼辦呢?用《刻心》裡的一句話做總結:

靈魂之鏡必須不斷打磨,否則無法映照出真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