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徑步槍彈過時了嗎?

有提大工


恰好相反,小口徑目前來看是最適合現代戰爭模式,而且還是青壯年的那種。


二戰那會各國都有過統計,發現步兵受輕武器的傷亡主要在300米之內。而當時所使用的全威力步槍彈幾乎有效射程都能到800米。而且如果將全威力彈用在單兵自動武器上,連射時的後坐力很難控制。

所以德國人先開始大量裝備使用截短彈殼,降低裝藥的中間威力步槍彈。射程和精度比9mm這種手槍彈更遠更準,後坐力比全威力步槍更小,但也能滿足300米的作戰需求的突擊步槍——Stg44。

但是中間威力步槍彈由於口徑較大,彈頭質量也大,導致彈道會比較彎曲和後坐力較大。而且初速不高,讓子彈較難在體能翻滾。體積和重量也比小口徑步槍彈大,攜帶基數不多。所以後來小口徑步槍彈開始流行。

現代很多人說小口徑威力差,這個說法是不成立的。小口徑彈的高初速在從阻力較小的空中進入到密度更大的人體時,阻力陡增。很快就會導致失穩,翻滾,甚至被甲和鉛芯/鋼芯破裂,造成極大的永久性空腔。而像AK的M43彈因為本身速度較慢,質量大,造成翻滾的時間來的晚很多,甚至射穿之後還保持較穩定,而且也較慢的速度也讓他不容易破裂。

當然,有人會說小口徑對付防彈衣效果不好。而實際上,這是彈頭的問題。比方AK的標準M43彈因為內部有鋼芯,可以在300米內穿透6mm鋼板。但是早期的5.56小口徑因為強調對肉體的殺傷力,被甲裡面包的是鉛,所以穿透很差。

但是現代的M855A1在更換了彈頭材質和形狀之後,能夠射穿9.5mm的低碳鋼

還有個說法是小口徑遠距離存能差,扛風偏也差。這個我承認...但中間威力彈的彈道和精度差啊...300米之外打中了總比沒打中好吧...而且這個距離,說真的應該是全威力步槍/機槍該幹活的距離了。


所以我們可以直接想,現在既然小口徑還在流行。那麼就是它的存在是足夠的,有價值的。如果真的不堪一用,那麼戰場上會迅速替換。正如當年尖頭彈替代圓頭彈,中間威力彈替換全威力彈一樣。


瘋狗的輕武


人類步兵槍械中,步槍子彈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前期,發展大威力步槍彈為主,一、二戰時,各交戰國普遍裝備的5發彈倉供彈的栓動步槍,發射的子彈都屬於這個範圍。

中期,發展出了中間威力步槍彈,以德軍MP-44突擊步槍開了先河,戰後開發的第一把突擊步槍蘇聯的AK-47為代表。後期,也即當下裝備了小口徑步槍彈,以美軍M-16自動步槍的5.56毫米最為典型,蘇俄的5.45毫米以及中國的5.8毫米步槍彈緊隨其後,全球基本上形成了這三大小口徑步槍彈系列。

其中,大威力步槍彈,由於裝藥量大,儘管彈丸發射距離遠,有的步槍有效射程高達800-1000米。

但戰場上,步兵真正瞄準開槍,致人死地也就400米以後的事了,一直開槍到投擲手榴彈距離,射擊時由於能量過剩,導致栓動步槍後坐力非常大,射手不易掌控槍械。有鑑於此,二戰時期,德軍率先發明瞭減裝藥的步槍彈,即中間威力步槍彈,較好地解決了後坐力和射擊精度之間的矛盾,在300-400米有效射程內,用來殺人中間威力步槍彈已經足夠了。

但中間威力步槍彈,在射擊時後坐力依然偏大,特別是連發時,射擊精度普遍較差,典型的就是AK-47步槍,單發精度尚可,自動射擊時,就不太靠譜了,因此在中間威力步槍彈的基礎上,就誕生了小口徑步槍彈和小口徑步槍。小口徑步槍彈,較好地解決了步槍自動射擊時的精度問題,由於彈丸口徑小,在同等質量下,步兵攜彈量提高是肯定的,且射擊精度較好,在300-400米的有效射程內,精度較發射中間威力的步槍彈有較大提高,尤其在單發射擊時,M-16這般高精度步槍,事實上可以充當狙擊槍,只需裝上一隻觀瞄鏡就可以了。

至於網上有人質疑小口徑步槍威力,那是超過有效射程了,由於彈丸質量輕,在400米有效射程之外,小口徑步槍的存速性下降極快,尤其是在高原地帶使用時。

阿富汗戰場上,在千米距離內,抵抗組織憑藉手中裝上觀瞄鏡的老舊英制李·恩菲爾德步槍,給予老美大兵以一定的殺傷,即便老美大兵用觀瞄器材發現了抵抗組織成員,但手中的M-4A1卡賓槍和M-16A2自動步槍,因為發射的是小口徑步槍彈,就是夠不到,只能望槍興嘆。

於是,老美就從倉庫中找到了發射7.62毫米大威了力槍彈的M-14自動步槍,裝上兩腳架和觀瞄鏡,就成了M-21狙擊步槍,每個巡邏小組配一把,就不會被動挨打了,最起碼有了遠射程大威力的精準打擊步槍。

綜上,小口徑步槍彈並未過時,是步兵手中步槍最理想的配套彈丸,但小口徑步槍彈也存在有侷限性,即超過400米有效射擊距離以後,彈丸的存速性急劇下降,導致侵徹力直線降低,其殺傷力確實不如中間威力步槍彈,更不是大威力步槍彈的對手。

所以,許多國家的軍隊,在步兵班依然裝備了一挺7.62毫米的通用機槍,用來提高步兵班的遠程打擊火力,由於通有機槍單發射擊時精度較高,裝上觀瞄鏡的通用機槍,一般是可以臨時當作狙擊槍來使用的。


國平軍史


在說這個問題之前,戰甲菌先放一個結論。小口徑彈到今天為止,仍然是表現最優秀的一種子彈。其實稍微瞭解過SCHV計劃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小口徑彈可以說是最適合於單兵使用的子彈了。


最早軍用的小口徑步槍——XM16E1


小口徑子彈一般指的是口徑小於6mm但是大於5mm的子彈,而低於5mm口徑的子彈則被稱為微口徑彈。在英國最著名的L85自動步槍的前身XL60,就曾試驗過4.85mm口徑的微口徑彈。總得來說,微口徑彈是對於彈藥小口徑化的進一步嘗試,但是效果不太明顯,而且也不夠經濟。


XL60系列自動步槍與輕機槍


小口徑子彈總的來說,是對於在二戰末期以及之後興起的中間威力彈的進一步發展。在一戰時期,俄國的費德洛夫就意識到,未來的步兵交戰距離不應該是一千米以上,而應該更近。所以他選用了日本的6.5mm步槍彈。這種步槍彈可以勉強算作中間威力彈(畢竟比起當時主流的.30-06、7.62*54R或者.303這些全威力彈,動能只有三分之二的樣子,比後來的M43也高不了多少)。


費德洛夫M1916自動步槍


但是傳統的中間威力彈有一個壞處,那就是大多都是全威力彈的減裝藥版本。所以自然的,威力也就更小了。而小口徑彈的出現,使得一顆動能僅有傳統全威力彈一半的小口徑彈,卻能擁有傳統全威力彈的威力。這也就是為何小口徑彈如此流行的原因。



當然在市面上,也有很多諸如6.5mm、6.8mm等自稱“完美口徑”的子彈。不過嘛,美軍至今也沒有打算更換新口徑的子彈。由此可見,小口徑彈是一種還沒有過時的武器,修修改改又能用幾十年!


我是戰甲裝研菌,喜歡我的回答請關注!


戰甲裝研菌


自己感覺也沒有過時一說,適合自己的都是最好的,除非淘汰了。

首先我們來說說這種步槍的優點:

小口徑一般指<6毫米,主要射擊400到600米內,小口徑槍肯定質量也輕,首先肯定會減少士兵的負重,那麼,士兵的持續作戰能力可能增加,也更加利於機動,口徑小後座力肯定也小,那麼精準率就有所提升,威力應該能看的過去,不會太差,會更使用於近距離擊殺。

比如G36就是一款小口徑步槍,現在還有二十多個國家裝備著。

所以它不會過時,只會在一定範圍、環境中使用,來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


熊貓珠珠



到目前為止,小口徑步槍彈依然是各國軍隊中的主流彈種,但是隨著單兵防護裝備的普遍升級,小口徑槍彈也開始越來越力不從心。

口徑一般來說在6mm以內,後坐力比中間威力步槍彈更小,可以實現更高的火力,初速更高,射程更近(300m以內),更適合現代的步兵作戰手段,而且相對沒有防彈衣的敵人,小口徑子彈更容易擊中敵人同時失穩,從而在體內產生更大的空腔效應。

小口徑子彈更輕,單兵可以攜帶更多的彈藥,但是畢竟彈頭口徑和重量擺在那邊,小口徑子彈對於防彈衣或掩體後的敵人越來越力不從心,因此美國人在中東作戰一般也往往會配上全威力步槍彈的步槍/狙擊槍/機槍作為火力補充。

我國的5.8x42雖然也是小口徑步槍彈,但是在設計之初考慮了穿透力,因此在穿透上優於北約的5.56和毛子的5.45,尤其是專用的重彈,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小口徑穿透力不足的問題。

小口徑子彈的特點主要在於:

1、小口徑子彈的射程更近(約300m),某種意義上來說更適合當今的步兵作戰形態;

2、小口徑子彈的後坐力低,更適合射速高的單兵自動武器;

3、小口徑子彈可以通過大長徑比的彈頭在目標內部形成更大的空腔以保證殺傷力與停止作用;

4、小口徑子彈更加輕便,使用小口徑子彈的情況下,步兵可以攜行成倍的彈藥,這對於對火力密度需求迫切的現代步兵來說尤為重要。

5、小口徑子彈的侵徹力更低,在單兵防護技術越來越高的今天,小口徑子彈對防彈衣也越來越力不從心。

目前世界上主流的步槍子彈當中,小口徑子彈包括:

北約的5.56x45mm、

前華約國家的5.45x39mm、

中國的5.8x42mm。


青年先鋒團


不會過時吧,美軍的m16就是小口徑步槍,5.56mm口徑?好像是這樣,適合500米左右的距離使用,重量輕,便於攜帶,後勤補給也容易,而且機動性好,射速高,彈頭射入敵人身體後穩定性不好,會在體內翻滾,造成更大面積的傷害,不會像大口徑步槍那樣直接洞穿敵人身體,口徑雖然小,傷害卻一點不輸給大口徑步槍,要知道戰場上擊傷一個敵人往往讓敵人更加頭疼,因為一個隊友牽制整個小分隊,這樣好用的武器,為什麼會過時?除非像星球大戰那樣,有更先進更輕便更容易維護的武器出現。個人愚見,如果說錯了,大神口下留情哦!






你囉囉啥


小口徑彈藥不可能過時,每種武器彈藥都有自己的特點。世界上有矛就有盾,有子彈就有防彈衣,只要看適合哪裡,適合哪個戰場。小口徑還是有自己的優勢的,後座力小,聲音比中口徑小,初速高,彈道平直,攜帶量大等等多種優點。中口徑彈攜帶量就比小口徑少,後坐力大,聲音也大。美國海軍陸戰隊最新裝備的M27,小口徑5.56標準北約彈,也是小口徑,但威力不低。所以不能光看過時不過時,看適合的武器,適合的戰場,適合才是最好的。




一顆小白楊188818128


小口徑步槍永遠不會過時,一般的突擊步槍是用於中遠距離作戰的,其攻擊距離在100米到300米之間,所以口徑在5.56毫米到7.62毫米不等。而在近距離室內作戰中,就要使用小口徑步槍了,因為室內作戰主要用於解救人質和50內對抗作戰。使用小口徑的步槍不但可以減小誤傷還可以減少子彈衝擊力過大的擦邊反彈,這對室內作戰的幫助很大,其中AR公司和HK公司都是專門的室內作戰,槍身比較短,口徑在5.56以下的小口徑步槍給警察部隊使用。


疾風之狼狂


沒有所謂過時,只有戰場的適用性。

使用小口徑槍彈,槍可以設計更輕,彈藥可以攜帶更多,後坐力更小,連發精度更高。在低能見度,近視野的戰場環境下強於全威力彈和中口徑半威力彈。

不討論命中目標以後的殺傷效果,說下小口徑步槍的設計邏輯,高中文化的就可以研究一下。

很多人的誤區是口徑大能量就大,所以762就比556厲害。實際上,m14和m16,95和81,槍口動能沒有量級差別。

三個關係式就可以說明採用小口徑的優缺點:

1.動能e=0.5mvv,正比於質量,正比於速度平方。

2.後坐力正比於子彈的動量變化。ft=mv,動量正比於質量,正比於速度(重點,線性的,無平方)。

3.空氣阻力與速度是平方關係。

給定了動能,小口徑步槍實際是拿輕彈頭換高速度。

同樣動能,彈頭質量變四分之一,速度可以提升一倍。而奧妙就在這裡,質量與速度的乘積,動量,會下降一半,這基本等同於後坐力下降一半,槍也可以設計得更輕。

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極限思考一下:同樣兩千焦耳能量,步槍彈頭4克,速度千米每秒,換成激光槍,彈頭質量為零,速度30萬公里每秒——還沒後坐力。

後坐力小,初速高,彈道平,打得準,就是小口徑的優勢。然而弱點就是能量過多靠速度,而空氣阻力與速度是平方關係,低質高速彈丸能量衰減快,終點穿透力不足。

於是走出密林進入開闊戰場的美軍又不斷提高彈丸質量,結果:後坐力上升初速下降——762的老毛病又快回來了😭怎麼辦?加重槍管,槍本身重了後坐力就小了——又是一個輪迴🤑


味冷


它就是用來盤的,怎麼會過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