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足”,更要“知止”


要“知足”,更要“知止”

1919年,弘一法師給好友夏丏尊寫了一幅字“知止”。彼時,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已有一年零一個月了。在事業和人生的轉折點,一個人一定要懂得“知止”的含義。知止——知道停止。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

綜觀古今中外歷史上的偉人和英雄,他們的英明偉大,名垂青史,就在於在關鍵時刻,敢於挺身而出,順勢而為,同時,也懂得適可而止,功成身退。

“一代商聖”范蠡離楚投越,輔佐越王勾踐,興越滅吳,一雪會稽之恥,被尊為上將軍。范蠡功成名就後,急流勇退,到了齊國,隱姓埋名,在海邊的一塊荒地,苦身盡力,開荒墾地,治產經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達到“鉅萬”,卻仗義疏財,三次散盡千金,天下稱“陶朱公”。范蠡深知越王勾踐為人,他從齊國寫信告誡另一功臣文種:“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可與共患難,不可共享樂。子何不去?”文種在接到信後便稱病不上朝,但最終仍未逃脫賜死的命運。而范蠡因為懂得“知止”,智以保身,成名天下。

陝西漢中張良廟裡,有兩塊石碑。其一刻:“送秦一椎”、“辭漢萬戶”八個大字。另一刻“知止”二字。兩塊碑合起來,也可看成一副對聯。張良輔佐劉邦打敗項羽,天下初定,他便託病隱退。在漢初“三傑”中,韓信被殺,蕭何被囚,張良因懂得“知止”,得以保全性命。

“晚清重臣”曾國藩,在攻破天京、平定太平軍後,威震天下,當時部下勸他發動兵變,舉湘軍起事,自立為王,誰知,他怒不可遏,嚴詞拒絕,並揮筆寫下“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只自知”一聯,以表心跡。而後解散湘軍,自削兵權,斬殺羽翼,以釋清廷之疑,終於保全了晚節,也換得了曾家子孫後代的平安。

要“知足”,更要“知止”

在商界,也不乏懂得“知止”的人。“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富可敵國時,向世界宣佈他將從2008年1月1日起,不再打理公司日常業務,轉而投入他和夫人共同創建的比爾·蓋茨夫婦基金會,從事慈善事業。

“華人首富”李嘉誠曾把寫有“知止”兩字的條幅懸掛在辦公室中,用以警策自己。事實上,他的成功秘訣就在“知止”二字。李嘉誠是一個“知己之可行”的勇者,即他明確自己每一次行動的目的性和可靠性;同時,李嘉誠還是一個“止己之不能行”的智者,即他剋制住自己帶有危險性和毀壞聲譽的每一種行為。在李嘉誠看來,世上之事,皆有物極必反之理,過度的行為只能導致失敗的結局。所以真正的大商人應當明白“知止”之重要性,萬不可在鼎盛之時躍入低谷。商人之財,多敗在不知“知止”上,總想以貪婪之心佔盡天下大小之利,大有滿盤皆收、贏家通吃的衝動,這是可悲的,歷史上的呂不韋就是明證。

“知足”是人家給多少,你“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著到了某個程度了,伸手去擋住說,我不要了。“知足”是由他人,“知止”由自己。“知足”是不貪,“知止”是不隨。

◎本文原載於《領導文萃》(作者姚展雄),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