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統治日本多年,各種羞辱日本天皇,為何臨走時百萬人送行?

過的痛苦活得精彩


怎麼能是羞辱呢?麥克阿瑟那叫恩威並施。

徹底征服了日本人。

先說恩:

第一麥克阿瑟保留了日本天皇。當時一片呼聲,要求處死日本天皇,但是麥克阿瑟認識到日本天皇威信過高,不可能一棍子打死,否則在日本會形成動亂的。不如留著這個傀儡。

第二:各種經濟援助,讓日本人度過了那個艱難的時期。

再說威:

第一:麥克阿瑟將日本天皇拉下了神壇。在日本人的眼裡,天皇是日照大神的後代,是人身的神,麥克阿瑟讓日本天皇發佈詔書,承認自己是人:

朕與爾等國民之間的紐帶,始終由互相之信賴和敬愛所結成,而非單依神話和傳說而生;也不是基於“認為天皇是現世神、同時日本國民比其他民族更加優越,從而延及支配世界的命運”這種架空的概念

也就是告訴國民,朕是人,不是神,咱們都一樣,咱們日本民族也一樣,跟別的民族一樣,沒啥優越性,過去說自己是神,那都是忽悠你們的。

第二收繳日本的武器,摧毀日本人內心的驕傲。麥克阿瑟將日本所有的武器收繳,壞的銷燬,好的運回美國。不光如此,麥克阿瑟連日本家庭中的武士刀也統統收繳。不管你的刀代表什麼家族榮耀,代表什麼戰績,老子全收繳了。要麼砸成廢鐵,要麼扔到深海,要麼運回美國作為紀念品。用收繳武士刀的做法,摧毀日本人內心的自尊。從深層政府日本。

(日本號稱菊花與刀,麥克阿瑟收繳了他們的刀,讓他們只剩下了菊花)

第三摧毀日本的財團。麥克阿瑟認識到日本人之所以敢於發動戰爭,就是因為背後有財閥支持,所以麥克阿瑟先解散了三井・住友・三菱・安田四大財閥,隨後又對一些小財閥進行了清理。

通過這種恩威並施的手段,麥克阿瑟對日本右翼勢力從政壇上最大程度進行清理,然後他制定了憲法。憲法規定了天皇的權力必須基於憲法,廢除日本的封建領主制度,取消日本的貴族階層。

所以麥克阿瑟其實並不是羞辱日本人,並不是羞辱日本天皇,他是在幫助日本建立了一個現代化體系的國家,讓日本從極端民族主義、從右翼勢力的控制中走出來。避免了日本民眾再次陷入戰爭的深淵,也避免日本給世界帶來危險。

所以日本人才會感激他。


錦翼


1951年,麥克阿瑟被解職回國,聽到消息的日本人自發地為其送行,從他下榻的官邸到厚木機場,道路兩旁甚至聚集了上百萬人。他們不僅對著麥克阿瑟的專車高呼“大元帥、大元帥”,並且還表示願意將自己的田產、房契、傳家寶贈送給他,甚至還有一些日本女性直言不諱地說願意給麥克阿瑟生猴子。



一個征服者做到這個份上,簡直就是刷新人類的三觀。之所以產生這種情況,最根本的原因是麥克阿瑟恩威並濟的手段,徹底的征服了日本人。而且在這一過程之中,日本也完成了民主改造,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日本人的“太上天皇”

二戰結束之後,麥克阿瑟帶領著43萬美軍以征服者的姿態入駐日本,此時的麥克阿瑟儼然就是日本的“太上天皇”。不過太上天皇並沒有給羞辱普通的日本人,反而是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首先,麥克阿瑟為了更好的統治日本,答應了保留日本天皇制度,這件事讓整個日本人感恩戴德。此後日本天皇裕仁逃脫了法律的懲罰,在交出權力之後,一直活蹦亂跳到了88歲,直到1989年才因為腸癌去世。



除了日本天皇之外,麥克阿瑟也給日本普通人帶去了福音。

眾所周知,二戰結束後,日本的經濟已經崩潰,以東京為首的一百多個城市基本上已經成為了灰燼,普通人連個遮風擋雨的窩棚都沒有。更慘的是,當時日本國內超過了一千萬無業遊民,很多人都因為吃不上飯而被餓死街頭。

看到日本慘絕人寰的情況後,麥克阿瑟伸出了援助之手,促成美國政府出臺了相關的援助政策。日本也因此獲得了美國350萬噸糧食和20億美元的物資,渡過了最為困難的一段時期。



解決了眼前的困難後,麥克阿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準備將日本改造成為一個民主國家。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羞辱一下那個還沒有死的裕仁,而且還讓他自己戳破了曾經編造的神話,發表了《人間宣言》。從此之後,麥克阿瑟徹底將天皇拉下了神壇,打破了天皇在百姓心中“神”的形象。

既然天皇權威不在,那麼下一步就是讓普通民眾收回曾經被天皇霸佔的權力。於是麥克阿瑟改革了日本的憲法,新憲法中有了明確的規定【日本政府必須由全體選民授權並對全體選民負責】。也就是說日本普通民眾從這一刻起擁有了選舉權,成為了國家的主人。



後來在麥克阿瑟的主導下,日本政府以憲法為核心,又頒佈了《工會法》、《勞動基準法》等法律,從根本上完善了當時日本的法律體系。

新的憲法頒佈實行後,日本的婦女的地位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日本歷史上第一次獲得了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據說當時東京有一個妓女被選舉議員,因此很多政府高官向麥克阿瑟表示不滿,但當麥克阿瑟知道這名妓女獲得了25.6萬張選票後,對其他人說:“我相信她絕對不是靠她那曖昧的職業獲得的選票。”



改革政治之後,下一步就是改革日本的經濟。

為了日本的持續發展與穩定,麥克阿瑟動手改革了日本的經濟。以政府名義收購了大量土地,然後轉賣給了沒有土地的農民,對於沒有錢的農民,還提供了政府的貸款。因此日本的農民變得穩定,農村生產力得到了恢復。

在面對“三菱、三井”等大型財團時,麥克阿瑟毫不留情的選擇拆分,市場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活力,經濟也開始逐漸好轉。

日本經濟迎來轉機,所有人都從中獲利

朝鮮戰爭爆發後,日本成為了美國亞太戰略的橋頭堡,因此日本的經濟也迎來了二戰後第一次騰飛。

當時由於遏制蘇聯的需要,美國出兵朝鮮半島,所以日本獲得了大量美國的軍事訂單。一時間和日本軍工相關的企業迅速發展,甚至一些企業超過了戰前的水平,比如豐田公司就是靠著給美國生產軍用卡車而發展起來的。



從麥克阿瑟的經歷來看,雖然他羞辱了日本天皇,但他卻給日本民眾帶去了真真切切的實惠。如果沒有麥克阿瑟,或許日本會繼德國後塵,會被各大戰勝國分區佔領,經濟無法恢復,永遠的沉淪下去。也正是因為麥克阿瑟的再造之恩,在他臨走之時,上百萬日本人才自發為其送行。

當然麥克阿瑟對日本的大力扶持,也有美國的戰略目的。直到今天,美國在日本依然駐軍35000餘人,為此日本每年需要承擔駐日美軍近九成的軍費。


我是越關


1942年麥克阿瑟率領強大的美國大兵從墨爾本打到了日本東京,日本人徹底成了老麥的階下囚。

1945年日本正式宣佈投降,當麥克阿瑟正式進入日本的土地時候,沒有舉行隆重的入城閱兵式,但此時對於7000萬的日本人來說是不幸的、恐懼的,亡國了。

麥克阿瑟進入日本本土後要求在他的車經過時候日本兵要背對著站崗,他們只能面對著田地。對待日本天皇還發揮了美國人獨有的美式幽默,對裕人天皇進行了噁心攻擊。老麥將天皇生日那天定為審判日本戰犯的開庭日,搞得天皇吃蛋糕都不知道什麼滋味。將在東京審判中被判處絞刑的7名罪大惡極的日本戰犯送上絞刑架的日子定為天皇兒子生日那天,老麥真是給他們送上一個大大的生日禮物啊,終生難忘。

佔領日本期間很多人給老麥送錢財、甚至送自己的老婆、女兒陪他,更有部分女性甚至要給老麥生孩子。

1951年杜魯門總統解除佔領軍司令的職務老麥要回國了,這個消息只有少數人才知道,可在他臨走時候上百萬的日本人包括天皇發自內心高喊:大元帥,老麥一下子就哭了出來。

老麥總結說:對待日本人你只用打敗他讓他們從內心深處服你才行,鐵拳才是真理,他們會很尊重你。


歷史三六五


“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這句話是麥克阿瑟退出軍事生涯時,在美國國會前的著名演講語錄。

麥克阿瑟的一生非常傳奇,他曾參與了歷史上三場重要的戰爭,第一場戰爭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那個時候他只是一名上校。

第二場戰爭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走向了自己的人生輝煌,被授予了陸軍五星上將的軍銜。

第三場戰爭就是朝鮮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他是聯軍的統帥,只不過因為作戰失利,他被美國總統剝奪了軍權,把他從朝鮮戰區以及日本佔領區中遣送了回來,他輝煌的軍事生涯就是在那個時候落幕的。

日本人感官的變化

在麥克阿瑟的軍事生涯中,對日本的佔領就是他人生中最閃耀的一個點。

在身份上,他是美國在日本佔領區的總司令,對日本人來說是一名侵略者。

但是他做的事情,卻使得日本人對他的感觀發生了變化,不僅不再仇視他,反而在他撤離朝鮮戰場、撤離日本佔領區時,上百萬人夾道在麥克阿瑟住處到機場道路的兩旁,懷揣著無盡悲傷的情緒,送他走上了歸途。

而麥克阿瑟到底在日本做了什麼,使日本對他的感官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呢?我們接下來可以簡單瞭解一下。

麥克阿瑟為日本人所做的事情

麥克阿瑟在擔任日本佔領區司令的過程中,他並沒有做過任何讓日本的反感的事情,而是作出了一系列實實在在讓日本獲利、讓日本人感激的舉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麥克阿瑟並沒有處死當時在日本人心目中就如同神明一般的天皇,而是把最大的戰爭罪名轉移到了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身上,把他們處死後就草草了事了。

在那個日本人還極度崇拜日本天皇的年代,是一個很收穫人心的舉動。

而在剛佔領下日本的時候,日本國內飢餓的慘狀,使得麥克阿瑟有些於心不忍。

為此他專門和美國總統據理力爭,從美國爭取了很多食物來支援日本人,使得不少日本人避免了被餓死的下場。

除此之外,他還放開了軍國時代的言論限制、把日本很多壓抑的法律給修改了,從西方引入了很多法規,把日本改造成了和西方一般制度的國家。

同時也賦予了日本女性巨大的權利,使得她們開始可以和男性平起平坐起來。

還不僅這些,在他的主導下,日本政府花錢大量從地主們手中買到了土地,並通過貸款的方式把這些土地賣給了無田可種的普通民眾們。


這對那時經濟還沒發展起來、土地仍顯得非常重要的日本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恩情。

從這種種現實的恩情來說,我們就不難想象為什麼在麥克阿瑟離開日本時,日本會有這麼多人悲傷地為他送行了。

麥克阿瑟的離開

1951年,麥克阿瑟踏上了回國的路途,而在他的汽車開出住處的時候,眼前的一幕震撼住了他。

只見道路旁站著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日本人,他們很有秩序地圍在了道路兩邊,用著各種悲傷的情緒來表達自己對麥克阿瑟的敬意。


汽車開出住處,然後一路行駛到飛機場所在地,一路上道路兩旁都站滿著人,上百萬人分佈在這沿途的道路兩旁。

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知道麥克阿瑟在當時日本人心中的形象了。

麥克阿瑟並不算羞辱日本天皇

至於羞辱日本天皇的事情倒談不上,在日本期間,麥克阿瑟只是把日本天皇給踢出了神壇,並沒做出其他太多的事情。

天皇原本在日本人心中就等同於神,是不容別人褻瀆絲毫、是他們願意為之付出生命的神。

麥克阿瑟為了讓日本人能擺脫這種神權籠罩,他就強迫日本天皇發佈了《人間宣言》,讓他在這份宣言裡面宣稱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和億萬日本人沒什麼不同的普通人。

正是憑藉著這份宣言以及日本天皇矮小的照片曝光,日本天皇神明的形象才瞬間跌落,日本人這才看清了日本天皇被神權籠罩下的真面目,心中對他的崇拜感自然消散了許多。

所以說這就是麥克阿瑟離開日本前日本百萬人為他送行的原因,以他在日本為日本人所做的事情來看,日本人的反應是很正常的。


孤客生


因為麥克阿瑟重建了日本,並且令日本渡過了難關,奠定了工業(經濟)強國的基礎。

羞辱天皇

當麥克阿瑟踏上日本的土地的時候,是意氣風發的。因為他完了他在澳大利亞的承諾,美國也將日本的戰後管理,交給了他。

當時的日本裕仁天皇非常的忐忑,但是不管怎樣,總要見一下“太上皇”。這一見,就徹底說明了麥克阿瑟當時在日本的地位。

見面時,裕仁天皇非常拘謹,而麥克阿瑟則非常隨意。

重建日本

政治

  • 改革天皇制度 :天皇將不再有統治權,而僅僅是國家的象徵

  • 改革國會:國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構

  • 改革內閣:內閣不再向天皇負責,而是向國會負責

  • 改革司法:加大司法獨立性和公平性

  • 擴大民主權力:公民擁有選舉權,男女平等

可以說美國這一套組合拳,把日本從天皇貴族獨裁的國家,徹底拉入了民主國家。這種強有力的外部干涉,讓日本少走了很多彎路。

經濟

日本在戰敗後就是一片廢墟。但是依然決定,側重性的線發展部分工業(煤礦業和鋼鐵夜)。

這個時候,日本國內缺少一切生活物資,連吃飯都成了問題。美國在這個時候,開始援助日本,助其挺過難關。

朝鮮戰爭的時候,美軍的軍工物資很多都是由日本直接生產,直接帶動了日本的工業發展。為日本工業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限制日本財閥,創造了一個相對公平的經濟環境。

教育

在日本大力發展教育,擴大人才儲備。

可以說麥克阿瑟重建一個日本,打擊了日本國內的獨裁,將權利還給日本民眾。所以他走的時候,得到了日本民眾的擁戴。

喜歡就關注唄:侃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侃砍歷史


麥克阿瑟是二戰時期美國遠東軍司令,也是盟軍西南太平洋戰區的盟軍司令,可以說是麥克阿瑟是日本的頭號公敵。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在二戰後,麥克阿瑟成為了美軍駐日的最高司令,而且還廣受日本人民青睞。

麥克阿瑟在日本的地位相當於“太上皇”,他的權力凌駕於天皇之上,但他卻很少濫用職權欺凌天皇,所謂的羞辱,也只不過是站在西方戰勝者最高長官的立場,在思想上凌駕戰敗國首領。

解釋起來也很簡單,一個整天想挑食的小屁孩兒被你打了一頓,結果他還嘴硬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一直跟你屁溜,所以有必要用適當的譏諷羞辱來撤掉他們內心的那顆“遮羞褲”。說是羞辱,其實是麥克阿瑟在思想上對日本進行改造。

之所以天皇受辱次數比較多,全是因為當時天皇是當時日本人民的精神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這也是麥克阿瑟不肯廢除天皇制度的原因。

如果麥克阿瑟廢除了天皇制度,那在一定程度上就抽離走了人民內心的精神支柱,對他日後再日本的改造事業並無益處。

當時的問題是這樣的,日本剛剛戰敗,裕仁天皇簽署了投降協議,當日本軍民聽說自己心中“戰無不勝”的天皇投降時,他們的精神受到了極大打擊,士兵在外集體剖腹的,有互相用機槍掃射的,還有村裡的村民一時間難以接受這種精神打擊,打砸搶燒姦淫擄掠的,全村集體自殺的。在日本的海岸,屍體隨處可見,數以萬計,一篇破敗之像。

這種社會背景下,麥克阿瑟選擇先保留天皇,然後用天皇的權威發展日本本地的警察士兵,用以維護社會治安。

戰後,日本天皇首見麥克阿瑟,就來了一句:戰爭結束了真好。

麥克阿瑟臉上的表情有些異樣,他也鬧不清眼前的天皇說這句話到底是有心還是無心。隨後麥克阿瑟詢問日本天皇:你手下的士兵和人民都自殺了,為何你不自殺呢?裕仁天皇回答說:在會議上,我的反戰策略沒人聽。

意思就是自己的權利受到了內閣的制約,關於戰爭的一切都由內閣做主,所有結果都與他無關,所以他並不會因為戰敗而羞愧或難以接受自殺。

“鍋”甩的毫無痕跡,在君主立憲制的制度上,這句話似乎說得通,但是在日本,戰犯東機英條在軍事法庭說了一句啪啪打臉的證詞。

東條英機說:“在我的一生中,我沒有一次違背天皇的意願。”

也就是說,天皇才是掌管實權的主要人物,至於它所謂的受到內閣制約,其實就是一個託詞,想苟活而已。

這種天皇,如果還讓他的思想繼續影像日本,那麥克阿瑟估計在這呆上二百年,日本也不會邁入現代化的正軌,故而有了許多必不可少的“諷刺”“羞辱”。


其實麥克阿瑟很少與日本人溝通,他的生活工作比較規律,主要的經歷也放在了日本戰後的重建上。

是他主張制定了日本的憲法,廢除了軍國主義。

是他把太平洋戰場的剩餘物資送到日本,用於緩解日本人民生活壓力。

是他打掉了以天皇家族為中心佔據了日本大部分財產的財閥,把他們的財產化為建設日本的資金,從此以後日本天皇再也沒有過多特權,唯一的作用只是日本人的一張臉面,生活甚至不如英國王室滋潤。

而且,麥克阿瑟把土地賣給農民,建立工會,傳入西方民主思想,讓教育現代化。這一系列的措施,讓日本在短時間內經濟再次騰飛。

可以說是麥克阿瑟給了日本新的生命,讓人民摒棄了為軍國主義賣命的奴化思想,學會了為自己而活。所謂“恩同再造”,莫過如此了。

在麥克阿瑟離職時,日本官方並沒有給出任何消息,但是在他上車離開的路上,有一百多萬軍民自發為他送行,並高呼大元帥,麥克阿瑟難掩熱淚。

這位“太上皇”,在完成教育天皇的任務之後,就這樣離開了。


最後一句,不得不說,這大煙鬥挺有個性,挺像玉米棒子。


梁宇航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美國陸軍五星上將,二戰時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戰後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

1942年2月,要不是麥克阿瑟跑得快,差一點在菲律賓當了日軍的俘虜,他的繼任者溫萊特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在戰俘營被關押了2年多,1945年9月2日密蘇里號戰列艦舉行的的受降儀式上,麥克阿瑟準備了5支派克金筆,第一支筆簽了“道格”兩個字後,送給了溫萊特中將,算是對他替自己坐牢的一種補償。

麥克阿瑟身後著淺色服裝的就是溫萊特,麥克阿瑟特意讓他站在自己身後的榮譽位置,看樣子在集中營受苦了


從1945年被杜魯門任命為駐日盟軍最高司令,負責對日軍事佔領和重建工作,日本從此進入了短暫的麥克阿瑟時代,麥克阿瑟在日本度過了7年的太上皇生活。

1951年4月16日早上,被杜魯門解職的麥克阿瑟要回國了,他的離去除了通知極少數的日本高官外,沒有告訴其他人,但是當麥克阿瑟的汽車一出門,他就發現,從他下榻的官邸一直到厚木機場,上百萬的日本人自發站在街道兩旁為他送行,麥克阿瑟熱淚盈眶。

這張合影出來後,日本民眾才知道,他們心目中的神,在麥克阿瑟面前原來只是一個小矮子

一個在太平洋上消滅百萬日軍的美國將軍,一個外國統治者,應該是日本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憎恨到極點才對,為什麼麥克阿瑟的離職卻像一場英雄送別會呢?

本以為美軍是豺狼,麥克阿瑟卻成了日本的救世主

日本發動的戰爭在帶給別國痛苦的時候,本國也同樣是慘目忍睹,65%的住宅夷為平地,國家窮困潦倒,糧食極度缺乏,經濟處於崩潰邊緣,整個社會處於混亂狀態。1945年8月30日下午2時5分,麥克阿瑟的飛機降落東京機場,儘管他沒穿軍裝,沒帶武器,也沒有入城儀式,但是對七千萬日本人來說,依然是非常的恐懼。

麥克阿瑟是如可羞辱日本的

麥克阿瑟登陸日本後,要求日本士兵在他的吉普車經過時要背對著站崗,戴墨鏡、叼菸斗的麥克阿瑟身邊是大批面向麥田的士兵,看都沒有機會看他一下。

羞辱完了日本士兵,該天皇了,雖然沒有審判他,但是麥克阿瑟用獨有的美國式幽默噁心了一下天皇,他把審判日本戰犯的開庭日子定在了裕仁天皇生日那一天,即4月29日,讓日本政府頗為尷尬。處死7名甲級戰犯的日子定在了12月23日,是皇太子的生日,也算是送給日本的厚禮!

很多人認為,天皇引來了一群豺狼虎豹,迎接他們的將士地獄般的生活,然而奇怪的是,日本並沒有滅亡,反而在十年後迅速崛起,跨入強國行列,在這中間,麥克阿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保留了天皇。當時,國際上處死天皇的呼聲一片,但麥克阿瑟頂住壓力,讓天皇逃脫了審判,免於牢獄之災,還保留了地位,這對於頂禮膜拜天皇的日本人來說是莫大的榮光,有了天皇的主動“稱臣”,就等於告訴日本的子民,麥克阿瑟是官方承認的實際統治者,是天皇的皇上,樹立了他在日本人心中的神聖地位,所以很多日本人稱呼麥克阿瑟是太上皇、聖帥、藍眼天皇。

其次是麥克阿瑟釋放了一批戰犯。例如安倍晉三的外公岸信介(曾任商工大臣和軍需省次官,負責戰時經濟,作為甲級戰犯,東條英機被處死後第二天就釋放了,1957年還當上了宰相)等19名甲級戰犯被釋放,後來又宣佈結束對乙、丙級戰犯的審判,被釋放的重光葵後來當上了外務大臣和副首相,在我們眼裡麥克阿瑟是縱容包庇戰犯,在美國人眼裡,這些人是國家的精英,是日本重建的重要力量,所以,日本人對麥克阿瑟是非常感激的。

三是對日本進行了空前的經濟援助。當時的日本餓殍滿地,民不聊生,麥克阿瑟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日本爭取了350萬噸的糧食和20多億美元的經濟援助,讓無數普通民眾免去了被餓死的悲劇,幫助日本度過了最難過的那段日子。

四是對日本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麥克阿瑟對日本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多個領域,剷除了等級森嚴的尊卑制度,解除了對報紙的禁令,讓普通人有了更多的權力和言論自由,修改了憲法,讓日本逐漸成為一個西式的國家,賦予日本婦女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還頒佈了《工會法》、《勞動關係調整法》等一系列法律,禁止企業隨意開除和歧視工人,並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和最長勞動時間,這一系列改革讓婦女、工人、報人都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麥克阿瑟通過效仿西方政治法律體系,對日本進行的一系列改革,讓日本從一個封建軍國主義國家走向了現代民主主義國家。

五是日本人天然具有欺軟怕硬、崇拜強者、歧視弱者的心態。日本當年追捧唐宋,後來看到中國走下坡路了,他就從一隻小綿羊變成了一隻兇狠的狼。正如美國將軍麥克阿瑟說:“對日本人,你將其當畜牲看待(美國人認為),它才敬畏你,你打敗他,打的心服口服,他自願把他的老婆女兒叫來陪你睡,對日本用鐵拳才是真理”。

麥克阿瑟憑藉著獨特的魅力,給日本留下了一個永遠無法超越的傳奇,所以,雖然麥克阿瑟統治日本7年,對日本各種羞辱,但臨走時上百萬人夾道歡送,也就不足為怪了,


當時的首相吉田在歡送辭中這樣說“是您麥克阿瑟將軍大人,把我們從戰敗的惶恐與不安和混亂之中挽救過來,並把我們引領上了戰後重建和恢復的道路,是您在我國的各個角落灑下了民主的種子,是您為我們鋪平了和平的道路,我們全國人民對您的惜別之情非我的言辭所能表達。”




參考文獻:《麥克阿瑟傳》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1945年,對於日本這個邪惡軸心國來說,是個大災年。由於野心太大,樹敵太多,而且負隅頑抗,最終被美國人扔了兩顆“原子彈”,廣島和長崎成為了人間地獄。

於是,日本人非常恨美國人。

不久,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在日本人仇恨的目光中,來到了日本。來了之後,態度強硬不說,還將日本天皇從“神位”上拉了下來,日本人的恨又多了一些。

誰知道,七年之後,麥克阿瑟結束了“駐日盟軍總司令”的任職,準備返回美國時,日本百萬人前來相送,這到底是為什麼?

麥克阿瑟改變了日本文化,推行民主,百姓被重視



麥克阿瑟看起來很狂,實際很有心,而且很有策略。剛到日本不久,開始將監獄裡的各類政治犯,大多都放了出來,允許各種政黨並存,允許各種主義存在,這樣對於日本曾經的軍國主義是個大的牽制。

1945年8月25日,麥克阿瑟允許婦女建立組織,不久,婦女有了選舉權,日本的婦女從此站起來了,雖然“站得”還不是很挺拔,但明顯權利得到提升,麥克阿瑟成為了女人們眼中的“救世主”。

10月,麥克阿瑟提出“言論自由”,解除對報紙的禁令,於是人們的思想開始解放,媒體有了更多的話語權,文化氛圍開始活躍。

12月,推出了《工會法》,允許工人建立自己的公會組織,基層工人階級有了發言權,有了維護自己權益的渠道和組織,這一下子激活了生活在底層的工人階級。半年多後,又推出了《勞動關係調整法》,工人不能被歧視,工人不能隨便解僱,工人的休息時間應該有所保障。

幾斧子下來,麥克阿瑟成為了工人們的“救世主”。

把天皇拉下神位,把百姓推上舞臺



天皇是日本人眼中“人間的神”,麥克阿瑟卻剝奪了天皇的權力,讓其只成為一種“象徵”。這還不算,麥克阿瑟還讓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部分內容如下:

朕和諸等國民是在一起的,希望和你們同甘苦,共進退 。朕和諸等國民之間的紐帶,是依靠互相信賴、互相敬愛所形成 ,並非是單靠神話傳說而生出。

而說朕是神,日本民族有比其他民族更優越的素質,擁有能擴張統治世界的命運,這種架空事實的觀念,也是無根據的。

朕的政府是為了緩和國民的苦難和磨練,為了能夠更好的運營國家和發佈政策才有如此之說……

昭和天皇話說得很明白,我就是一個普通人,和你們一樣,說我是“神”,是為了治國的需要。



《人間宣言》一出,天皇就此落入了人間,掉下了神壇,曾經的日本軍人動不動“要為天皇效忠”,從此後,不需要了,因為天皇也是人。這一招,讓日本的“愚忠”徹底翻篇了。

天皇下臺,日本內閣政府成了真正的國家機器的管理者,而眾議院、參議院的議員需要民眾選出,兩院構成了國會。內閣總理大臣要有國會提出,天皇只是象徵性的正式任命。

以前,日本老百姓只有服從權和配合權,現在有了選舉權,這讓日本老百姓有了當家做主的感覺,而這一切都是麥克阿瑟整的,日本百姓能不感謝?

改革土地制度和經濟制度



麥克阿瑟發現日本大部分土地在少數人手裡,於是將地主們的土地買回來,然後轉賣給大眾百姓,沒錢怎麼辦?給其貸款。於是,日本的土地從“在少數人手裡”,變成了“大眾持有”,農民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

一開始,沒錢沒糧,麥克阿瑟從美國調回來350萬噸糧食和20億美元,於是,日本城市的重建開始快了起來。

曾經,日本的不少大企業為日本軍國主義做了不少事,面對這麼有實力的企業,比如三井等,麥克阿瑟意識到這是一個大風險。於是,對於老企業,麥克阿瑟經過各種調整,讓其影響力分散、減弱,並且開始扶持新興企業,比如豐田等。

在麥克阿瑟的調整下,日本企業發展迅速,新興企業成績卓越,於是,麥克阿瑟在企業界獲得了大量認可。

除此之外,麥克阿瑟還修訂了《教育法》,讓日本的教育就此走上了正軌。另外,麥克阿瑟還在軍隊管理、武器管理等方面都有行之有效的措施。

麥克阿瑟是個狂人,對天皇並不很尊重,對日本人的禮儀也做得不夠好,手下人也有欺凌日本婦女的情況,但在“統治”日本的七年時間裡,日本發展迅速,國民權益增加,體制趨向合理,言論可以自由。

於是,日本的民眾在麥克阿瑟返回美國時,百萬人夾道相送。



有些時候,對有些人單純得好,並不見得贏得尊重,反而是採用非常手段,拿起皮鞭,抽他,趕他,辱他,當有了成效後,人家反而可能會感激,比如日本,征服他,反而更聽話。


藍風破曉


麥克阿瑟離開日本,百萬人送行,看似荒謬,實則大有道理在。

同樣的事情,日本早就有傳統。當年美國海軍師令佩裡用大炮轟開日本國門的時候,也是極其殘忍的。但是最後日本卻為佩裡修築了一座巨大的雕像,以此來紀念佩裡的功勞。

同樣的道理,麥克阿瑟雖然給日本帶去了極大的羞辱,但是也相當於是把日本從一個愚昧的境地趕了出來。

日本戰後國內一片廢墟,如果不是美國在後面的支持,日本不可能短短几十年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裡面,麥克阿瑟功不可沒。

感覺日本人都比較現實,給給他好處,可以不記恩仇,只做現實人。



看點兒歷史


二戰結束以後,美國能夠保留日本的天皇制,沒有追究天皇的責任已經是寬宏大量了。對於這種結果,可以說日本天皇是求之不得。發動二戰的三個軸心國的國家元首,德國的希特勒自殺了,意大利的墨索里尼被游擊隊槍殺了,而唯有日本天皇還能夠繼續舒舒服服的過日子。相比之下,日本天皇自然對麥克阿瑟非常感激。

為什麼二戰之中日本天皇沒有被追究責任呢?其實剛開始的時候,美國也是主張廢除日本天皇制的,追究天皇責任的。只不過硫磺島和沖繩島的戰爭結果表明假如日本拼死抵抗,美國人是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的。這種情況下,美國人就答應了日本人的條件,保留天皇制,不追究日本天皇的責任。


畢竟,當時日本天皇的表現還是不錯的。1945年9月27日,日本天皇裕仁主動去見麥克阿瑟,並且“認罪”態度比較好。

當然,麥克阿瑟作為日本佔領區的負責人,對待日本人也是非常謹慎的。畢竟當時的日本人口有著幾千萬,倘若激起民眾的對抗,不太好收拾。麥克阿瑟使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日本人管理日本。另外,麥克阿瑟在日本還是做了很多事情的,這極大獲得了民眾的認可。

比如當時日本有600多萬的士兵和平民在海外,把他們弄回日本史一個非常複雜的工作。麥克阿瑟利用日本軍部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這項工作。

日本戰後軍民缺衣少糧,面臨著生存問題。麥克阿瑟調運了350萬噸糧食來救濟日本人。

除了這些懷柔政策以外,麥克阿瑟對日本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比如關閉軍工企業、摧毀軍事裝備和軍工生產;釋放政治犯、解散財閥等到。

那個時候的日本是有點像幕府的,麥克阿瑟彷彿是手握重權的幕府將軍,天皇不過是名義上的領袖。

麥克阿瑟的這些改革建立了日本社會的基本框架,也讓日本成為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