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本該是由亂到治的好局,怎麼就變成了由亂到更亂的爛局?對這個朝代,您怎麼看?

週週說古今


東漢之後,亂世長達三百餘年,原因很多,有些甚至可以延伸到西漢初期;

首先,地方勢力強大。西漢初期,朝廷對軍事部署做過一系列的調整,經過數百年延續,各地出現了小的格局勢力,而且晉朝建立後,並沒有對他們進行清除;

第二,皇帝昏庸。晉朝的後繼之君缺乏有大志者,大都昏庸無能,無法控制就避免;

第三,外部勢力入侵。晉朝後期北方各個遊牧民族紛紛入主中原,晉朝完全無招架之力。


石魚湖中魚


其實,做為西晉開國大功臣的人當中,已經有人預感到西晉在不久後會陷入亂局。西晉的亂象,在西晉開國皇帝晉武帝還在位時期已經露出端倪。很多朋友認為,西晉末年大亂,五胡亂華,都是篡奪曹魏的司馬家皇帝造成的,的確,司馬家要負很大責任,但其根源其實在東漢早期已經種下。

瞭解東漢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東漢西北部的西羌叛亂持續了一百多年,幾乎與東漢相始終。其實,直到三國時期的韓遂、馬騰等人,依舊是羌亂的一種變相延續。這是東漢開國後大肆削弱西北邊防造成,因為西北隴上、河西之地曾是東漢統一前兩股強大分裂勢力隗囂和竇融的地盤,因此東漢統一後有意弱化此處的武力。加之東漢政策總體保守,不太願意像西漢那樣深入西域,此地的地位被進一步弱化。因為此處控制力衰落,東漢官吏又十分貪殘,因此才造成這一地域動亂不斷。因為長期積累的原因,以及當地民風的彪悍,到晉武帝后期,又爆發了禿髮樹機能的叛亂,在這場叛亂中,剛剛統一不久的西晉已經露出疲態。

在東漢前期,為了避免地方軍權過重,漢光武帝取消了地方駐軍,造成了地方控制力的衰落,因此各地暴亂層出不窮。南匈奴投降東漢,漢光武帝讓南匈奴人進入塞內,到東漢末、三國時期,南匈奴、鮮卑、烏桓等族人口繁盛,已經將帝國北部從遼東到山西北部一帶全部佔據,並非是西晉時期匈奴、鮮卑等族才強大起來的。

晉朝統一後,且不說原本被滅蜀、吳二國舊勢力對晉朝還缺乏認同感,光是看晉朝北邊一線,早已經是羌、胡林立,危機重重。遼東、遼西有強大的鮮卑勢力、山西北部又南匈奴的強大勢力、河西、隴右一帶混雜著羌、匈奴、鮮卑等各族勢力,到晉武帝后期,晉朝便已難以完全控制這些勢力。

晉武帝又出了一個昏招,給予了司馬家諸位諸侯王強大的軍事統帥權,很多王都有自己的私兵,從幾千到上萬不等。晉武帝以為,反正是司馬家的,肯定可以拱衛王室。結果呢,地方軍力衰落,諸侯王兵力強大。晉武帝一死,司馬家諸位王爺想的是怎麼爭權,而不是拱衛王室。加之,晉惠帝智商很成問題,他老婆賈南風又亂搞,“八王之亂”司馬家的王爺們殺來殺去,把晉朝搞得稀爛,正好讓原本就強大的五胡看到了機會。

其實,以五胡當時的勢力,五胡之亂是遲早的事兒。司馬家自己先亂了,五胡當然起來得更早,鬧得更厲害。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後燕直到北魏相繼稱霸中原,司馬家只能在江南苟延殘喘。


星火辰


得國不正,生於不義。亡於不恥。是後世對於西晉的評價。西晉統一天下五十餘年就分崩離析了。應該說司馬炎雖然是西晉開國皇帝,實際上卻是第三代皇帝。不過是“撿便宜”。再就是西晉的“民族政策”的戰略錯誤。以及第二代皇帝的無能。宗室分封過多過濫。而且具有實權,總之,西晉的速亡是諸多原因造成的。

西晉的速亡最關鍵一點就是第二代皇帝的弱智,在封建時代,作為擁有最高權力的皇帝,皇帝的個人能力和素質無疑具有巨大的影響力,皇帝完全有能力決定王朝的命運,可惜的是,晉惠帝司馬衷無論是否個傻子,但沒有能力治理一個龐大的帝國是肯定的,如此一個智力底下的皇帝治理國家,猶如三歲小孩持萬金走於鬧市。危險性太大。

西晉的速亡第二個重要原因就是“民族政策”的戰略性錯誤。大量的胡人內遷。造成巨大的隱患。如果胡人可以和漢人同化最好不過,但前提是必須管理好,控制好,但西晉顯然對此沒有重視,而且司馬炎在位的時候,授予胡人實職。削減對胡人部族的控制,胡人部族已經開始養兵,西晉朝廷也不管。八王之亂的時候,西晉宗室甚至引胡人為援兵,簡直的作死。

西晉的速亡第三個重要原因就是宗室分封過多過濫權力太太,司馬氏不愧是造反篡位起家,司馬懿畢竟篡位曹魏,是別人家。但後來的司馬家就連自己家的位都篡,應該是司馬氏家族不乾淨,太骯髒的原因。宗室的權力太大,一旦中央政府衰敗不穩,宗室必然造反。但如同司馬家族這樣全部都造反的幾乎沒有,司馬家族也許對自己“國家”具有一種本能的仇恨,不惜一切代價去摧毀他。

再就是吏治腐敗,自古賣官鬻爵都是王朝末世。但開國皇帝如此的就司馬炎一家了,為了自己的花天酒地開始明碼標價開始賣官,後宮美女多達一萬餘人,皇帝帶頭如此,官員爭相鬥富腐敗。一個國家開國就腐敗到這種地步簡直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西晉宰相何鑄一頓飯吃一萬錢居然不知道如何下筷,他對自己的兒子說,國家腐敗必然亡國,我也許可以躲過,但你卻未必了。何鑄雖然是“明白人”但卻不去處理,也不知道應該如何。一個國家宰相尚且如此,何況他人。

當時門閥制度已經基本形成,世家氏族基本上就維護自己私人利益了,對國家沒有向心力和“忠誠度”當一個國家的既得利益集團對國家“背叛”和喪失信心的時候,這個朝廷也就完了。匈奴,鮮卑,羌五胡部族對西晉的滲透已經無可挽回。除了戰爭以外沒有第二個方法,有識之士都知道大亂將起,都在通宵達旦中享受著末世的狂歡。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老實說,西晉這個大一統的王朝在中國歷史上存在感是比較低的,他既不如三國時期的轟轟烈烈,英雄爛漫,也不如漢唐盛世繁華,獨尊天下。在國祚上他無疑是享年最短的朝代之一,但是相比較於秦朝和隋朝,西晉又好像沒有在歷史上留下太多的東西。所以給人的感覺就是這個朝代就是一個過客,默默地走過它短暫的一生,然後開啟了一個更大、更亂的亂世。

西晉的基礎在司馬懿擊敗曹爽,奪得魏國大權之後便逐漸鞏固了,之後歷經司馬師、司馬昭,魏帝已經和之前的漢獻帝一樣,僅僅是一個傀儡罷了,到了司馬炎時期,也仿照當初曹丕的做法,讓魏帝來了一出禪讓的把戲,正式建立了西晉王朝,公元280年,僅僅數月,西晉便擊敗了東邊的孫吳,徹底結束了三國了亂世,西晉也進入大一統王朝的序列。

當然,每個朝代都面臨著不同的機遇和挑戰,故而每個朝代的為政舉措多有不同,但最基本的還是共同的。司馬炎統治前期,還是採取“勸課農桑”“興修水利”的辦法,減輕稅賦,在很短的時間內使得人口和經濟得到了恢復,做的還是很不錯的,這時期的司馬炎還是一個成功的、有責任心的國家領導人。

不過,好景不長。司馬炎統治中後期,朝廷的奢侈之風漸起,而作為領導者的晉武帝不僅沒有壓制這股邪氣歪風,反而多有鼓勵,世家大族王愷、石崇比富直接震動京城,司馬炎聽說之後不僅不斥責還多有稱讚之詞。朝廷風氣如此,這樣的朝代怎麼能長久呢?

其次,西晉時期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是關內和涼州的外族,也就是遊牧民族已經佔據當地總人口的一半,而當時的官方是如何處置這些遊牧民族呢?他們多數淪為漢人的奴婢,身份十分底下,而且還要承受官府的剝削。這無疑給之後五胡亂華埋下了伏筆。外族內遷的政策是在漢光武帝劉秀時期開始的,這一政策促進了漢族和當時各民族的融合,凝聚成了現在的中華民族。然而,當民族問題處理的不恰當時,總是會爆發戰亂,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再者,自曹魏時期實行的選舉人才的“九品中正制”,在西晉時期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這一政策的初衷是好的,通過中正官制度,擴大了選舉人才的範圍,比之前漢武帝時期的“察舉制”更為先進。然而,在當時的社會現實下,能夠讀得起書的,有時間讀書的,入得了中正官的眼的,往往都是世家公子。此外,中國究竟還是一個人情社會,這次我做中正官,選擇了你或者你的子孫,下次你做中正官,不也得優先選擇我的子嗣麼?如此一來二去,就形成了世家大族,這些世家貴胄佔據當時的大部分土地和經濟收入,而且在政治上還有不少的特權。到西晉時期,世家大族實際上已經在阻礙社會的正常發展了。

我們知道,西晉滅亡最直接的原因是八王之亂導致西晉的國力耗費太大,當時的各遊牧民族才有機會禍亂中原。而八王之亂如何會爆發呢?先有楊駿弄權,後有賈南風亂政?為何會有奸臣弄權呢?因為晉惠帝司馬衷是一個傻子?為什麼傻子會做皇帝呢?因為是他老爹司馬炎選的。這樣看來,似乎毛病的起源出在司馬炎這裡。開國之君,不將諸事理順,不革除積弊,王朝終究沒有一個穩固的根基。

可以說,西晉王朝如此短暫,是多方面的原因綜合在一起,而當時的統治者既沒有意識,也不願意去修正,這才使得諾大的一座王朝大廈,轉瞬之間便依舊倒塌了。

(全文完)


小文章大視野


西晉國祚不長,並且導致了更大的混亂,五胡亂華,最大的責任在於西晉的開國皇帝司馬炎。

司馬炎前期還可以,在統一三國後變得驕奢淫逸,尤其好色,後宮人數眾多,並且還有羊車臨幸這麼一說,可見司馬炎好色到啥程度了,一個皇帝,尤其是開國皇帝,應該勵精圖治,給後世垂典範的,並且思考如何才能長治久安,可司馬炎後期表現的太差了,大臣們也提醒他節制房事注意身體,可是他卻不聽,早早的毀壞了身體,壯年就死去了,沒有給西晉打牢基礎。



再就是司馬炎吸取曹丕的教訓,大封子弟,按說這種操作和漢初劉邦差不多,也無可厚非,畢竟是為了鞏固司馬氏的江山,防止外姓奪了去,可是也得選個好的儲君啊,偏偏又選擇了智力不高的司馬衷,這樣就形成了幹弱枝強的局面,想想也知道會發生諸王爭位的叛亂啊。

本來這就夠讓西晉危險重重了,可司馬炎又給自己的兒子選了賈南風這麼個悍婦。


司馬炎撒手人寰後,給西晉留下了太多隱患,終於導致了八王之亂,弄的西晉烏煙瘴氣,胡人趁機擾亂北方,西晉被迫南渡,後來一直就沒有緩過勁來,開啟了大亂世。

可見司馬炎這個開國皇帝沒當好,才導致了後面的混亂。


雄觀歷史


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只做了開始,並沒有善後。這麼說吧,司馬炎年輕時可算是年輕有為。但他卻很寵愛自己的弱智兒子。這個兒子叫司馬衷。據說司馬衷都多大了,卻還是白痴一個。不通男女之事。於是,司馬炎讓自己的嬪妃賈南風去教他。結果,賈南風懷孕了。於是,司馬炎就讓兩個人結成了夫妻。其實,歷史上的賈南風並不像我們傳說的那麼醜。只是容貌不出眾而已。司馬炎之所以讓賈南風嫁給兒子司馬衷。他就是看中賈南風的心機了。在他看來,自己的兒子並不怎麼出眾。但兒媳婦的心機就可以輔佐自己的兒子成就帝王之業。在他看來,漢高祖劉邦跟自己的兒子一樣的愚鈍。劉邦之所以能夠成就大漢基業,就是他身後有個女強人呂雉。為了效仿劉邦。司馬炎同樣大封司馬家族的人為王。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司馬衷的朝廷有難,其他的司馬王族諸侯能夠群起救駕。我們說,司馬炎的想法是好的。但他卻沒有看透賈南風。因為賈南風只有呂雉的狠辣,卻缺少呂雉的治國能力。司馬炎死後,賈南風把持朝綱,為所欲為。不僅迫害司馬衷的子嗣,還欺壓其他的司馬王族。以至於到了最後,帶頭鬧亂的卻恰恰是他們司馬家族的八個王爺。有男有女。他們一亂。中原四周的胡人藉機入侵中原,司馬王朝也被打到了南方。從此一蹶不振。開啟了五胡亂華的亂世。


風雨中的梅雲


三國歸晉,名為由亂到治,實為由治到亂

漢末三國,應該分為黃巾起義、群雄逐鹿、以及天下三分三個階段。在那段時期,亂的只是黃巾起義和群雄逐鹿兩個階段。魏蜀吳三分天下後,雖然彼此也有攻伐,但中國大地實質上已經變得由亂到治了

早期曹操曾經說過,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老曹這句話之前,才是亂

魏國,是曹操花三十年打下的江山,再經過近三十年治理,曹家勢力已經盤根錯節,而晉代魏,只因司馬懿高平陵賭博成功,西晉王朝實質上是司馬家和曹魏內部眾多的世家勢力妥協而來,得國不正,禍患早已埋下

為了抗衡諸多家族,司馬家不得分封司馬諸王,但分封諸王,更是禍患,不亞於飲鴆止渴

世家生存之道,在於多方投資,比如諸葛家,他們家的諸葛亮輔佐蜀漢,諸葛瑾輔佐東吳,諸葛誕則輔佐曹魏,還有蜀漢的擎天之柱張飛,他和魏國的夏侯家是親家。晉滅蜀吳,滅的僅僅是劉家和孫家,諸多世家實力,並未有多大損傷

晉的亂,早已禍根深埋,有識之士也已共知

青年時代的劉琨和祖逖,就曾經有約定,以後天下大亂,群雄再起時,你我兄弟當相避中原


靈石蘊珠寶


晉朝混亂的根源就是社會階層固化,門閥士族一家獨大。

當初司馬懿發動“高平陵兵變”成功就是和朝中大臣們妥協的結果,司馬家沒有花費多大代價就完成了“竊國”,但同樣為國家的統治埋下了禍根。



這個禍根就是“九品中正制度”,這個制度使天下人才皆出於門閥士族,門閥士族通過包攬人才來鞏固自己地位,“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絕不是一句空話。

表面上士族皆聽從皇帝命令,但士族力量不斷膨脹,誰心裡還沒點兒自己為王的意思,晉朝後期皇室又內亂不斷,直接引爆“八王之亂”。


士族為了壯大自己力量就不停內遷少數民族,長期受門閥士族的壓榨,底層少數民族炸了鍋,暴走起義不斷又趕上晉朝皇室力量衰弱,於是晉朝就被滅了。

(喜歡的小夥伴們就加個關注吧!)


鹹魚專撕雞


三國以前,國人對於劉邦家族,認為是神一樣的存在。高祖斬白蛇起義,深入人心。人們都認為劉家是炎帝的後人,唯有劉家人可以做天子。並且由此崇尚天道。王莽和劉秀加劇了這種思想。

可是曹魏篡漢打破了所有人的思維,包括曹魏重要人物荀彧和蜀漢的諸葛亮以及司馬懿,原來誰胳膊粗,誰就能做皇帝。

接下來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心照不宣的假打,為篡權準備。最終司馬懿長壽,戰勝曹爽取得權柄,最終勝利。

司馬家族從此不敬天道,奢侈糜亂,文人騷客只重清談,聊那些沒用的文字遊戲,煉丹酗酒麻痺自己。上天是不會容忍這樣的政權長期存在的。諸位可以參考《金光明經》,人間的政權是有天主管的,瞎搞就會得到懲罰,閻王爺那裡也有記錄的。


半份天空


西晉的亂其實是晉武帝司馬炎一手造成的,他把篡來的江山交給一個弱智兒子來治理,不亂才怪。司馬家篡位後,司馬炎認為能輕而易舉廢了魏國是因為曹家族勢力不夠強大,所以朝臣不敢出頭為曹氏說話,如果魏國及時分封自己的子弟,讓子弟們擁有足夠的權力,那麼任何人都不敢在朝廷發動兵變,司馬炎總結了這樣的教訓,於是就把自己家族同姓的人都封為王侯,掌握軍權,各鎮一方,感覺這樣一來,有親屬子弟支持皇室,保證萬無一失,結果沒想到的是埋下了禍根,其最大的原因還是立了個傻兒子司馬衷為皇帝。

司馬炎死,白痴司馬衷上位,然後就是外戚三楊(楊駿、楊珧、楊濟)專權,排擠了司馬亮,“賈后”氣不過,借力打力秘密聯絡荊州楚王司馬瑋,帶兵入京夥同汝南王司馬亮,以謀反罪除掉了楊駿,楊駿死後,司馬亮輔政,賈后又密同司馬瑋殺掉了司馬亮,在栽贓以司馬瑋擅自殺汝南王司馬亮的罪名把司馬瑋殺死,可謂是一石三鳥。然後就是賈后專權,因太子不是賈后所生,怕以後自己地位不保。賈后就設計廢了太子。

掌握禁軍的趙王司馬倫看到機會,就謠言大臣秘密扶植太子復位,迫使賈后除掉了太子,落以口實,司馬倫以假詔逮捕賈后。司馬倫廢了惠帝,自己當皇帝,大肆封官,有名的狗尾續貂就是說的司馬倫。

西晉開始是八王之亂,然後是流民亂,接著就是五胡亂華。總之是越來越亂,直到南北對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