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為什麼要進攻蘇聯?

不談戀愛好多年


這樣講吧,希特勒並不是計劃佔領全世界。其實,早在進攻法國的時候,戰爭的順利就超過了希特勒的預期。畢竟當時的法國可是世界級的強國。希特勒是參加過一戰的老兵,他自然清楚一戰的殘酷。可以說雙方投入了數百萬的兵力,廝殺了數年仍然沒能夠使得對方屈服。誰能想到法國🇫🇷竟然如此簡單隨意的就被拿下來了。

因為在希特勒的計劃中,吞併法國原本就需要數年時間。當時的希特勒自然喜出望外。但是問題來了,希特勒如何保證自己的戰果?希特勒是希望以英國為首的國家承認德國在歐洲的地位,雙方能夠簽訂合約。

英國自然不願意這樣幹,因為一旦這麼做了,德國將有時間對這些佔領的土地進行有效的統治。那麼未來的德國🇩🇪將會是空前強大的。英國知道自己的實力很難和德國對抗,但是英國人也知道德國人不可能進攻到英國本土。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德國人的海獅計劃失敗了。雖然空襲讓英國損失慘重,但是德國還是並未登上英國本土。英國仍然有資本不承認德國🇩🇪取得的戰爭成果。

英國還有兩個重要武器,一個是美國,另一個就是蘇聯。特別是蘇聯,由於它和德國關係並不好,特別是在德國在歐洲取得了如此大的戰績,雙方自然矛盾重重。為了防備蘇聯,德國必定要在邊境部署大量的軍隊。這就是使得曾經敵對的英國和蘇聯因為共同的敵人走在了一起。

這是希特勒要進攻蘇聯的原因,只有他消滅了蘇聯,他在歐洲的戰果才會得到承認。


歷史是什麼


1941年6月22日,德國數百萬大軍突然在德蘇邊境線上對蘇聯發動了全面進攻,著名的巴巴羅薩計劃正式實施。德國閃擊蘇聯的消息,震驚了全世界。在剛剛滅亡法國不足一年,空襲英國的海獅計劃硝煙未散,英國尚未投降的前提下,為什麼德國會冒著兩線作戰的危險進攻蘇聯呢?

巴巴羅薩計劃

第一,兩國意識形態上的對立。希特勒自上臺以來,一直試圖將德國塑造為歐洲乃至世界資本主義的領導者。而顯然,近在咫尺,卻實行共產主義的蘇聯成為資本主義的最大敵人。想成為老大,自然要付出,為了獲取足夠的威信,也為了自己的權威不受質疑,自然要有所表示,幹掉蘇聯自然是最有力的證明。

希特勒

第二,現實利益的考量。希特勒自上臺以來,一直叫囂著拓展生存空間,“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為德國人奪取每天的麵包和牛奶。”這是希特勒煽動德國民眾狂熱的最著名說辭。

而德國作為資本主義的後起之秀,雖然科技和工業十分發達,但受限於惡劣的戰略地位和英法等老牌列強的打壓,一直沒有足夠的發展空間。德國境內的資源,尤其是石油,遠無法滿足德國經濟的發展需求。

巔峰時期的德國

因此,無論是德國領導人還是普通民眾,一直迫切希望德國能夠有更大的生存和發展空間。二戰時德國的侵略擴張,也受到了德國民眾的普遍支持。

但是,雖然希特勒上臺以來,先後將北歐、法國、東歐等地納入了統治範圍,但是這些地方人煙稠密,資源也算不上豐富,尤其是戰爭機器最需要的石油,依然匱乏。因此,土地肥沃、人口密度很低、資源極度豐富的蘇聯就成為德國拓展的最理想之地。

第三,希特勒種族主義的必然選擇。早在希特勒上臺之前,他臭名昭著的《我的奮鬥》中,就將蘇聯的主體民族斯拉夫人劃定為劣等民族。在希特勒看來,斯拉夫人和猶太人一樣,就“不配”生活在地球上,他們應該被殺害、驅逐和奴役。

希特勒《我的奮鬥》

因此,在這種這種指導思想之下,從剛開始,納粹德國對蘇聯抱以強烈的敵意。而隨著納粹德國在歐洲的節節勝利,已經被勝利衝昏頭腦的希特勒,將矛頭指向蘇聯,是再正常不過的選擇。

第四,蘇德必有一戰,即使納粹德國沒有進攻蘇聯,蘇聯在準備充分之後,也不會放過德國。其實在二戰之前,蘇聯在國際上的名聲並不好,俄羅斯人的貪婪也舉世聞名。

蘇聯

雖然沙俄被推翻,蘇聯成立,但蘇聯骨子裡依然實行著沙俄的大國沙文主義和侵略擴張政策,他們也一直試圖恢復沙俄曾經在歐洲的勢力範圍。德國閃擊波蘭之後,蘇德兩國共同瓜分波蘭,就是最好的明證。

瓜分波蘭以後,兩個大國領土直接接壤,這也意味著兩國再無緩衝之地。因此,兩國爆發戰爭將是遲早的事情,這一點無論是希特勒還是斯S大林都心知肚明。只不過希特勒選擇了先下手為強。

第五,希特勒對於德國的軍事力量過於自信,也低估了蘇聯的戰鬥力、戰鬥意志和惡劣的氣候。自閃擊波蘭開始,德國的閃擊戰就震驚了全世界,德國軍隊也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戰鬥力。短短半年時間,德國先後橫掃了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丹麥、挪威等大半個歐洲。

德國軍隊

在德國軍隊樂觀的估計裡,進攻蘇聯也是一場閃擊戰,他們計劃短時間內就消滅蘇聯軍隊主力,逼迫蘇聯投降。而蘇聯在此之前的表現,也印證了德國的觀點。由於大清洗對於蘇聯軍隊的嚴重破壞和蘇聯在蘇芬戰爭中糟糕的表現,都使希特勒和德國樂觀的相信,此時的蘇聯軍隊不堪一擊。

當然,蘇德戰場最終的結果證明納粹德國和希特勒顯然是錯誤的。巴巴羅薩計劃發動之後,雖然蘇聯損失極為慘重,但蘇聯並沒有被一擊倒下,反而憑藉無與倫比的縱深和動員能力,堅持和德國戰鬥。

堅韌的蘇聯軍隊

而1941年前所未有的惡劣天氣也成為蘇聯最好的朋友。再加上英美等國捐棄前嫌,對蘇聯進行大力支援,最終使德國軍隊陷入了蘇德戰場的泥潭,並導致了納粹德國的最終失敗。


鳶飛九天2018


猿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搗鼓著進攻蘇聯這事兒,現在回頭來看著實有點扯。當時四個理由,一是蘇聯有進攻德國的危險;二是蘇聯對比薩拉比亞的佔領威脅到了德國的能源安全;三是通過進攻蘇聯獲取“生存空間”;四是通過進攻蘇聯迫使英國屈服——我們回頭開上帝視角就會發現這四點理由裡面也就是第二點還算能夠勉強說得過去,別的理由都只能說猿首的思維異於常人。

第一點說是當時的德國陸軍的軍官團一致判定蘇聯將在1941年後期向德國發動主動進攻,主要的攻略目標是東普魯士,尤其是但澤走廊一帶。因此與其打防守反擊不如主動進攻,先衝進去敲了蘇聯人的罈罈罐罐,避免自家的龍興之地被蘇聯人搶走。這個理由現在來看完全站不住腳,有沒有軍官團故意給猿首挖坑的因素在裡面不清楚。彼時的蘇聯陸軍倒不是因為大清洗弄得毫無戰鬥力,更多的是因為圖哈切夫斯基等人毫無節制和頭腦的擴軍計劃把軍隊弄的一團糟,從方面軍一級到分隊乃至班排都極度缺乏專業技能與作戰經驗,蘇芬戰爭中蘇軍連旅團一級的進攻都組織不好就是明證。所謂的蘇聯紅軍將大批部隊部署到邊境地區在三德子這幫職業軍人看來也許是在構築攻擊出發陣地,沒準在蘇聯人自己看來,完全就是把防線前推而已。

第二點跟第三點理由怎麼說呢,有點意思。蘇聯對羅馬尼亞比薩拉比亞的佔領(尤其是非常雞賊地佔據了喀爾巴阡山一帶所有的有利地形)確實威脅到了德國的能源安全,但是還是那句話,在紅軍部隊一團糟而德軍的戰鬥力如日中天的情況下,蘇聯所謂的“威脅”德軍的能源安全也就是僅僅停留在“威脅”的層面上,真要它出手去打,毫無疑問還是得交一大筆學費的;至於第三點跑到蘇聯去給日耳曼民族搶生存空間——這種東西誰當真誰才是真傻。

至於第四點通過進攻蘇聯迫使大英帝國屈服,這個理由只能說嗯……非常具有藝術家氣質。我們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早期、中期本質上是新興的現代民族國家對老牌殖民地國家英法兩國搞瓜分,重新劃分世界的戰爭,主要內容就是德、日、美、蘇怎麼給英法兩國挖坑,在這其中德、蘇其實在豪斯浩弗的框架下還是很有共同語言的——完全可以共同南下嘛,蘇聯向中東和印度實施攻略,德國向馬耳他和埃及實施攻略,大英帝國自然就屈服了。因為蘇聯利用德國始終拿不下大英帝國的不利因素而抬高要價似乎跟英國穿上了同一條褲子,所以就掉頭回去把蘇聯打了使得英國只能屈服——這個思維路徑非常佶屈聱牙,也就猿首這位天縱英才能想出來。

▲老爺子在《帝國的毀滅》中演的確實入木三分


軍武次位面


1941年6月22日,德國大舉入侵蘇聯。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當時的情況:德國在沒有搞定英國的情況下進攻蘇聯本身是一件很冒險的決定,意味著不可避免的陷入兩線作戰的局面。而蘇聯(斯大林)應該就是這麼認為的,因此出現了戰略上的輕視和重大失誤。

在當時,如果德國不進攻蘇聯,那蘇聯毫無疑問會成為除美國外最大的戰爭受益者。因為德國會幫助蘇聯清除掉大部分的競爭對手,這對於當時蘇聯未來可能的擴張將會非常有利(這又是為什麼蘇聯在正式戰爭爆發前為德國提供支持的原因)。如果這樣,那麼蘇聯和德國未來將不可避免的成為競爭對手。所以,希特勒要先下手為強。

德軍在西歐的突出表現給了希特勒自信,同時蘇軍在蘇芬戰爭時的表現同樣給了希特勒可以速戰速決的幻想。

在戰爭前期,德軍佔據主動。但一系列的指揮和政策失誤以及國際的援助為蘇軍提供了翻盤的機會,最終掀翻了納粹第三帝國。

如果德國當時在蘇聯的德軍佔領區政策靈活一點,號召當地人反對斯大林暴政並建立偽政權(烏克蘭當時最可行),那麼蘇軍的反攻將會非常困難。

如果德軍真的拿下了蘇聯,那麼希特勒真的就完成了其建立帝國的夢想,德國將會成為一個史無前例的盤踞歐洲世界大國。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紅場閱兵

執著的文科生


文史頻道第39期之歐洲爭霸賽




希特勒進攻蘇聯,被史學家認為是德國稱霸歐洲的轉折點。

在進攻英國並不順利的情況下,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希特勒鋌而走險,進攻蘇聯呢?

筆者認為,有下面幾個原因。

第一,資源短缺



希特勒看中了蘇聯的石油,當時德國用於戰爭的石油,全部來自羅馬尼亞。

進攻蘇聯的斯大林格勒,就是為了南部的油田,如果沒有了石油,德國的機械化部隊就形同虛設。

第二,歐洲霸權



蘇聯和德國都是歐洲的強國,想要在歐洲做老大,蘇聯是一個必須要面對的對手。

當時希特勒認為,蘇聯經過大清洗,很多將軍被殺,蘇軍已經傷了根基,不會有像樣的反抗。

第三,信仰對立



當時的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在歐洲發展的速度非常快。

德國有很多信仰共產主義的人,為了把這個苗頭扼殺在搖籃裡,希特勒決定向蘇聯挑釁。

希特勒不允許德國有第二種信仰,在他看來德國人信仰納粹黨,是最好的選擇。

第四,凡爾賽條約



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遭到了歐洲各國的欺壓,國內的百姓對一戰戰勝國比較仇恨。

他們為了重新獲得殖民地,向蘇聯開戰是直接的方式。

第五,種族歧視



希特勒認為,除了德國的日耳曼民族,其他的都是劣等民族。

為了提高人類的等級,效果最快的就是消滅其他民族。

蘇聯是斯拉夫民族,在希特勒看來是僅次於猶太人的劣等民族。

這個藉口讓德國進攻蘇聯,變得冠冕堂皇。

總之,希特勒進攻蘇聯並不是頭腦發熱,而是經過了權衡利弊的。

希特勒在蘇聯折戟沉沙,只能怪他的胃口太大,吃不下蘇聯這頭巨型北極熊。

—End—



文史頻道


希特勒侵略英國失敗,是導致其進攻蘇聯的根本原因。1939年,希特勒下令德軍入侵波蘭,隨後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剛開始,希特勒計劃迅速拿下波蘭後,隨後在西線擊敗英法聯軍,迫使英法和談。然而,法國戰役實在是太順利了,德軍很快就佔領了巴黎,英軍也撤出了歐洲大陸。

這個時候,希特勒就面臨兩個選擇,其一是見好就收,與英國籤個停戰協定。其二是一鼓作氣拿下英國,或者將英國徹底打殘,逼迫其投降。事實上,這兩個選擇,都是要讓英國承認德國的霸權,而希特勒自認為德國實力夠強,英國人只有妥協的份。毫無疑問,在1940年,英國與德國在外交上的博弈是註定不佔優勢的,其國內的投降派,也認為無法對抗德國,一直在鼓動和談。

但是,英國的掌權者早就換成了丘吉爾,英軍在歐洲落敗,但敦刻爾克撤回了幾十萬軍隊,這讓英國人有了本錢。丘吉爾是出了名的強硬派,只要是他管事,英國就絕不可能妥協,這是希特勒沒有料到的。這樣一來,希特勒逼降英國的計劃撲了空,接下來只有戰爭這一條路。然而,德國海軍不佔優勢,空軍也沒有絕對優勢,後來的不列顛戰役,德國始終沒有拿到制空權,戰役落敗是必然的。

英國拿不下來,德國就尷尬了。因為英國是當時的世界霸主,雖然是名義上的,但手裡攥著海洋霸權,而德國已在事實上被英國給封鎖,在歐洲陷入了孤立。如果其盟友意大利能夠爭點氣,在地中海取得點戰績,德國的處境也許能夠改善。但是,意大利的戰績並不咋樣,德國還需要拿出資源去支援這個隊友。如此一來,德國就危險了,因為其資源無法實現自給,時間拖得越久,德國的戰爭機器就越容易熄火。一旦出現這個局面,希特勒的統治肯定難以維繫,德國將再次走向失敗。

因此,希特勒不能停,他想要維持戰爭機器的運轉,就必須有戰略資源。他放眼望去,貌似只有蘇聯符合條件,他發動侵蘇戰爭,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奪取戰略資源。但是,希特勒再次低估了他的對手,僅僅4年不到,蘇聯就徹底埋葬了納粹德國。

文 / 圖維坦


圖維坦


1.蘇德戰爭雖然是德國發起的,但歷史上解密證明,蘇聯在二戰中期已經對德國有發動侵略戰爭的想法,只是德國搶先發動力閃電戰。

2.德國軍力和歐洲列強對比,德國重陸軍輕海空。尤其海軍很弱,所以打英國沒法封鎖英吉利海峽。假如德國有日本的海軍,英國將不存在了。

3.德國空軍,雖然德國有梅型噴氣飛機,走在世界前面。但空軍整體一般,打英國的海獅戰役又廢了一半空軍,後期連制空權都沒。所以英國打不下,西部戰役很焦灼。德國只能把目標對準東方。

4.德國陸軍是歐洲第一沒有異議。在海空軍落後的情況下,閃電戰是唯一的輸出點了。所以德國選擇鄰居蘇聯試刀。因為希特勒明白,蘇德遲早有一戰,主攻比助守好。

5.最後:德國的閃電戰和巴巴羅薩計劃都沒什麼問題。打輸蘇德戰爭主要原因是輕敵和惡劣天氣。 喜歡的點擊關注。互粉。










LY傳媒or大雜燴


個人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先發制人。蘇德邊境蘇軍也陳兵百萬,這些軍隊做什麼?希特勒以及德國眾位高級領導不是傻子,其意圖很可能就是攻擊德國(後來爆出的蘇聯大雷雨計劃,也印證了諸多史學家的猜測)。而在當時的軍力對比來看,德軍的國力以及軍隊武器各個方面雖然很強大,但是和蘇聯相比,肯定是不如蘇聯的。所以為了避免陷入被動,肯定是先下手為強了,正是由於德軍比蘇軍更早的發動進攻,導致了蘇聯全面陷入被動,甚至差點亡國。

其二:蘇聯的資源誘人。蘇聯對德國的工業以及資源垂涎三尺,同樣,德國對蘇聯的資源也是情有獨鍾。蘇聯廣袤的土地上,全是各類資源。所謂懷璧其罪,這麼多的資源,肯定對戰爭狂人的希特勒納入自己必得的底盤清單上了,所以攻入蘇聯也就不足為其了(其實看蘇德戰爭走勢,好多戰爭都是為了資源打響的,畢竟打仗打的就是工業,就是資源,要不窮鄉僻壤的,打下你來去扶貧啊)。

其三:蘇聯處在衰弱期。雖然蘇聯綜合實力很強大,但是德軍攻擊蘇聯時,蘇聯正處於最低迷的時期。上到高層,眾多能征善戰的將軍被斯大林誅殺,下到平民百姓大搞恐怖主義,弄得人心惶惶,尤其是在二戰前被蘇聯強行吞併的國家,更是對蘇軍恨之入骨,所,德軍也只有在當時有機會打過蘇聯,有可能打敗蘇聯。

以上純屬個人愚見,切勿較真,非喜勿噴。


polityW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二戰爆發之前希特勒就意識到蘇聯會是德國最大的敵人。但是剛開始希特勒還可以很清晰的認識到德國沒有實力雙線作戰。只能先顧一頭。而相對於蘇聯來說,英法兩國對德國的本土威脅更大一些。所以德國初期的戰略是先平滅歐洲,之後揮軍東進滅掉蘇聯。德國的計劃也進行的很順利。二戰初期的德軍那就是以“雷霆掃穴之勢”接連攻佔歐洲諸國。在進攻蘇聯之前,整個歐洲除了英國和荷蘭等幾個有限的國家之外。當時德國幾乎佔領了整個歐洲。


本來希特勒也是準備穩紮穩打一步步行動。但是希特勒被初期德國的勝利衝昏了頭腦,覺得勝利來的太容易了,所以考試越發的激進。當時希特勒就想開闢蘇聯戰場。但是遭到了德國大部分參謀以及將領的反對。隨後德國進攻英國的“海獅計劃”前期的轟炸英國策略因為德國空軍元帥戈林的原因,以及種種機緣巧合導致德軍空襲英國失敗。希特勒的“海獅計劃”也被迫暫停。而這個時候的希特勒就更有理由進攻蘇聯了。英國空襲英國失敗,導致德國空軍實力大損,短時間內沒有實力再轟炸英國。而且德國在海上也打不過英國。只能暫時放棄進攻英國。轉向蘇聯。


在這裡也不得不說一句。希特勒真是“傻人有傻福”。根據二戰後蘇聯資料解密。蘇聯在早前就制定了“大雷雨計劃”準備先動手進攻德國。但是由於客觀原因導致計劃推遲了幾天。但就是因為這幾天時間,巧合的是德國率先實行了對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德國的這一舉動也使得蘇聯的“大雷雨計劃”宣告破產。

德國在對蘇作戰中也進行的異常順利。蘇聯可以說是被德國各種吊打。展示進行對德國十分有利。很快德國就打到了蘇聯對中心斯大林格勒。而在這裡蘇德雙方也進行了二戰時期歐洲戰場轉折性的戰役。事實上這個時候的德國由於後勤問題,已經是打的十分艱辛了,尤其是德國第六集團軍,被困蘇聯深處嚴重物資短缺,很多德軍士兵沒有食物,穿著單衣在嚴寒中戰鬥。想要會戰順利進行就必須要保證對深入蘇聯敵後的對德國軍隊的後勤補給充分。而戈林向希特勒保證可以每天向在蘇聯腹地的第六集團軍每天投放300噸物資。正因為有了戈林的保證 希特勒才會敢發動斯大林格勒的決戰。而事實證明,戈林這個死胖子又一次坑了希特勒。戰爭開始之後戈林每天連100噸噸物資都給第六集團軍供應不上。這就導致第六集團軍缺衣少食缺少武器彈藥等等。最後直接導致第六集團軍被殲滅。第六集團軍的覆滅也導致了德軍斯大林格勒決戰的失敗。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小小小百科全書


有人把俄羅斯戲稱為歐洲的憲兵,初聽起來還挺搞笑,仔細想想確實如此:以前拿破崙在歐洲鬧事,前後使槍,橫掃千軍,無人能敵,那是相當地囂張。最後找俄羅斯鬥狠,結果讓人給收拾了;後來希特勒打遍歐洲無敵手,撒野不看門檻,又讓俄國人給收拾了。幾次驚天動地的大事,眼看著沒人能擋得住,最後都在俄國人手上止於平靜!

在歐洲的幾乎所有國家都有一個特點,地狹人稠,所以對土地的爭奪就異常地激烈。一戰二戰的主戰場都在歐洲。在這些國家中,有一個國家是一個例外,它地廣人稀,自然資源極為豐富,這就是俄羅斯。俄羅斯地處歐洲邊緣,它一直密切關注著歐洲的情況但又常置身事外。這種可攻可守的地緣政治使俄羅斯佔盡與歐洲其它強國較量的有利地位。任何一個想稱霸歐洲的人心裡都應該清楚一點,俄羅斯是他稱霸道路上的最後一個敵人,他們如果想在歐洲說一不二,就必須戰勝俄國人。而俄羅斯很可能是他們最危險的敵人,因為它隱而不顯,又能長久和你周旋!

希特勒不僅是一個軍事狂人,也是一個軍事天才,在與當時最一流的軍事家、政治家的較量中,他都毫不遜色,而且常常顯出高明之處。我以前也覺得希特勒的得勢是丘吉爾與戴高樂等一批最優秀的政治家無法上臺,希特勒只是在和張伯侖等二流政客較量的結果。其實希特勒所有戰爭計劃的制定都是基於對手的特點而制定的,當對手換成丘吉爾、戴高樂時,希特勒就會根據情況制定完全不同的作戰方案。希特勒是一個有絕世才華的人,德意志民族也是一個傑出的民族。二戰的發生,希特勒極端性格的養成,德意志復仇情緒的高漲,是所有人的自私造成的,是資本主義和人類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人類可能到此而終結,也可能繼續向前發展,一切都是它自己的事情,地球對此並不太感興趣,它好像對什麼都不感興趣!

當希特勒實施“海獅計劃”,一廂情願地打算通過上帝都沒見過的空襲來制服英國人的時候,他發現這次遇到硬碴了,玩不轉了!其實所有法西斯國家的大部分戰略物資都是掠奪來的,它們通過戰爭迅速地獲得大量的物資以補充戰爭的消耗,強徵被侵略國的民眾為自己無償苦幹,徵繳他們的糧食和錢財。法西斯國家只負責打仗和殺人,他們太忙了,人手太緊了,沒功夫種地和縫衣服。所以毛澤東講,法西斯軍事生命就在於進攻,進攻一旦停止,它的生命也便終結了。

基於上,阻在英國再也無法向前推進的希特勒急於開闢新的戰場,以為他龐大的軍隊和組織掠奪物資,供養維護他的整個系統。所以他自然想到了俄羅斯,西邊已經很難再推進,英國早讓他給炸平了,進去了總不能去拉磚頭塊子吧!只要能在海峽這邊死死地壓制住英國人,讓他們無法翻身就行!所以,希特勒迅速地把矛頭指向東方,要去開闢新的戰場,他斷定蘇聯能打仗的將軍已經被自己人殺得差不多了,蘇軍在與芬蘭作戰中的糟糕表現更是堅定了他的這種看法。戰爭的進程也正如他所預料的,一開始德軍就乾脆利落地把蘇軍打趴下了。希特勒興奮異常,決定充分發揮他閃電戰的精髓,在列寧格勒等關鍵點上關鍵部位給蘇軍致命一擊,制服這頭大熊,誰知蘇軍依靠強大的戰略縱深,和他們玩起了躲貓貓,最後讓人家給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